论当代知识分子的道德理性
发布日期:2012-05-23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关键词】当代知识分子;道德理性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当前,世界和中国确实都处在一个社会矛盾异常复杂的关键时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持续存在,欧洲债务危机和美日经济衰退使得资本主义面临空前危机,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自由、民主、法治传统受到挑战,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思潮再度复兴。以阿拉伯之春为代表,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动荡,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种族、宗教、民族、国家之间的局部冲突不断加剧。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取得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不断累积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持续发酵,左倾思潮获得了比较丰厚的社会土壤,新左派、传统左派、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竞相登场,与新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与过去任何急剧变化的时代相比,当今时代因为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等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思想的交锋更加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切具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思考自身命运和国家、社会、世界前途的时候,如何把握自身的人类理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知识分子应当成为社会的良心
在任何时代,芸芸众生之中,不论是作为知识精英的少数人,还是被他们认为是群氓的大多数人,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总是不能不思考自己的命运,或者国家、社会、世界的发展方向。这或者就是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民主本性。在人类社会逐步实现越来越高度的民主和越来越多的和谐幸福的过程中,虽然被看作是大多数群氓的大众是促成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掌握人类文明经验最多的知识分子一直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首先是因为,体现人类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知识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过去,至少在中国的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启蒙运动之前,知识分子被认为是社会的良心。
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的良心,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和远见卓识。他们能够抛弃个人私利,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国家、百姓、社会的未来福祉为依归,以旧时代的不足和教训为基础,以新时代的趋势为先导,寻求和思考治理良方,并为大众所信服。当然,这并不是说以往任何时代的所有知识分子都能够做到这样,也并非说作为社会良心的那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是完美无缺的。人类毕竟始终只是在相对正确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但是,当今时代,知识分子的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社会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积累,普罗大众的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因此,知识分子的范围空前扩大了。同时,社会的多元化、多样化大为增强,知识分子的思想出现了巨大的分野,各种各样的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如何定义知识分子、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道德品行呢?特别是在中国,如何定义知识分子、看待知识分子的理性呢?
在当代中国,尽管新媒体技术几乎让人人都有了麦克风,但作为知识精英的意见领袖总是存在的。我们不妨把这些意见领袖看作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从近年来人们对某些知识分子的激烈批评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良心期望始终没有改变。只是,当代的知识分子应当具备怎样的良心,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结果未定的话题。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重建道德体系的最重要一环。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知识分子道德理性的首要因素
自世界进入20世纪以来,各国知识分子大多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对立意识形态为坐标,来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进步,探索治国方法。不同的是,在前一阶段,知识分子们习惯采用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方式,这导致世界进入数十年的冷战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分子更多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哲学方法,将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逐步任何起来,取长补短,发展出诸如福利国家、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等各种治国理论。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在不断摒弃僵化的思维方式,采用更加灵活的实用主义,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大为提升,国家变得更加生气勃勃。而固守原教旨主义的诸如法西斯主义、恐怖主义等各种极端思想,逐渐失去了生机和市场,为人类文明所不容。用孙中山的话说,就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因此,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以何种思维方式探讨治国经世之学问,实质即是方法科学问题。要正确地思考问题,方法科学首当其冲。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世界现代思想上分别代表经济进步和社会协调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思想,曾经被分成两个不能兼容的极端。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北欧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邓小平理论的巨大成功,则显示了这两种思想相互借鉴的魅力。这与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致的,也符合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思想。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之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即物质财富的普遍匮乏。用我国现在的说法就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后工业化时代的现代社会的矛盾问题,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政治民主以及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失衡。对这个问题,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和谐社会等理论予以应对,这种符合科学、民主、法治精神的治国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法,首先应当符合科学的思维方式。知识分子在选择社会发展的道路之后,还要谨慎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当然必须符合科学的思维方式,否则就容易南辕北辙。当前,在讨论如何解决我国面临的诸多社会矛盾时,一些知识分子就常常出现这样的谬误,或者把社会矛盾的成因归责于改革开放政策,进而把过去已经被证明错误的政治经济政策当作药方,或者无视改革开放政策中激化社会矛盾的不足之处,主张继续推行可能激化矛盾的某些不当措施。例如,在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问题上,或者不恰当地谴责民营经济而一边倒地要求实行越来越高度的经济国有化;或者不顾法律程序和社会公平而一味强调国有企业私有化。更为甚者,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采取极端情绪化、煽动性的言辞和极端的思想方法,胡乱指责改革开放政策,一厢情愿地开出根本行不通的所谓救世药方。
三、无私、宽广的胸怀是知识分子道德理性的情感基础
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诲人不倦,当代知识分子的道德理性,只能建立在无私、宽广的胸怀这一情感基础上。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投机,只是为了迎合大众而煽情,只是为了与少数人的交易而出卖良心,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必定为人们所唾弃。
现在,我国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和学者型官员,正在走向这种可悲的境地。这值得知识分子群体认真反思我们自身的学术道德问题。那些批评民粹主义的知识分子,要警惕自己是否陷入精英主义的泥沼,视普罗大众如蝼蚁粪土;那些痛骂精英群体的知识分子,要清醒地看到民粹主义、军阀割据和匪乱所带来的灾难和教训;那些为了私欲而摇唇鼓舌的所谓知识分子,即使为了保住自己的知识分子头衔这一谋生的本钱,也应当努力变得别再那么无耻。
无私、宽广的胸怀,既是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优良历史传统,也是当代语境下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知识分子根本缺乏民主意识,缺乏为全体大众而非部分人群谋福利的崇高精神境界,缺乏克制私欲的坚强意志,那么,他就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知识分子。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知识分子是没有左派和右派之分的,他应当是中庸的,正所谓为生民立言、为万世开太平。他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的福利着想,既为社会共同的福利也为部分群体的局部福利着想,他认为实现福利的手段和目的,不是牺牲一些人,成全另一些人,不论被牺牲的是少数还是多数。因此,他既不会赞成暴君专制,也不会鼓吹暴民专制。他不仅虑及一时一事,也要考虑长远。他强调众生平等,注重秩序和平衡。如果说儒家思想有可取之处的话,强调中庸持平的知识理性就是其最重要的一点。
四、文明的言说和行动是知识分子道德理性的根本载体
知识分子可以说是科学、无私的代名词,更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他们一向因为文明的言说和克制的行为赢得社会尊重。儒家讲“克己复礼”,对知识分子而言的确如此,只有克制自己内心中的恶欲,才能发扬善良的一面,引导社会道德。
但是,曾几何时,我们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竟然沦落到以无知、自私、无耻辱骂他人和煽动暴力攻击为荣。而且,这样的所谓知识分子,赫然出现在某些著名高等学府和官方研究机构的殿堂,真正是使知识分子群体斯文扫地。这样的知识分子,又能教导出什么样的学生和公民呢?后果不难想象。当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痛快淋漓地谩骂论敌甚至他所痛恨的一切对象之时,当他超越法律和道德底线不负责任地攻击他人之时,我们又如何期望他能够代表社会的良心?而他却从不会意识到,正是他人的文明才能容忍他的无良。他一边消费文明,一边破坏文明。
后现代主义和相对主义等当代思潮怀疑一切、解构一切权威和宏大叙事,也消解严肃和崇高。这诚然是对以往刻板社会规则的反叛,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终究要以平和心态、文明的继承和延续为依托。任何激烈的、造成他人身心伤害的言辞和行为,都不符合人类文明生活的本性。
文明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冤冤相报、以暴制暴、以无良对无德,而是以德报怨的仇恨和解。所以,对待社会的不公正,需要建立更好的制度保障公正,而不是以自己的特权剥夺他人的合法权利;对待社会的不道德现象,不是使自己变得更加不道德,而是从每个人自身做起,提倡道德,谴责不道德;对待不法行为和现象,不是以自己的不法相对抗,而是坚决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面对宗教、种族、武力冲突错综交织的复杂社会而重建文明秩序,远有印度的圣雄甘地,近有缅甸的昂山素季,就是这样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值得我国的知识分子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当代中国又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走向繁荣、和谐、文明、进步,还是走向萧条、动荡、野蛮、倒退,何去何从,有赖我国人民大众的觉悟,也有赖我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良知。
【作者简介】
阚敬侠,单位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