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发布日期:2012-04-1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应当说,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应当努力地避免出现违法性的认识错误,只有违法性的认识错误无法避免时,不构成故意犯罪。但如何认定行为人是无法避险违法性的认识错误呢?应当说,行为人必须运用条件对行为合法与否进行确认:
1、对法的状况产生了疑问时。如果行为人没有认真地考虑疑问,实施了违法行为时,就属于可以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应当成立故意犯罪。
但如果行为人对行为违法与否的疑问进行了认真的咨询的情形下,认为行为不违法,即使实际上违法,也不成立犯罪。
例如,行为人遵从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产生了违法性的错误;在判例有分歧的时候,遵从了上级法院的判例而产生了错误时;信赖了主管机关的意见而产生了违法性的认识错误时。这些均认为是不可避免的错误,即行为人不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不成立故意犯罪。
行为人信赖专家的意见而产生了违法性的错误时,原则上,成立故意犯罪。当然,特殊情况下应当区别对待。
2、知道要在法的特别规制领域进行活动时。行为人必须努力收集相关法律情报,如果没有认真收集,产生了违法性认识错误时,实施了违法行为时,应当成立故意犯罪。例如,在金融证券犯罪领域、在招投标过程中。
例如,对于捕鱼人、守猎人,必须了解特别的相关规定,如禁渔期、禁猎期必须明确。
3、知道其行为侵害基本的个人的、社会利益时。此种情形下,即使违法性的认识发生了错误,也成立故意犯罪。(如把小偷抓回来打一顿,基于大义灭亲把小孩杀了,这种情形下,行为人实施这些行为本身都是心虚的)
当然,在特定的情形下,行为人因不知道法律的存在而不能认识行为的社会意义与危害结果。例如,国家颁布法律规定,捕杀麻雀构成犯罪。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连对于捕杀麻雀是否构成犯罪的疑问都不存在,确信捕杀麻雀是不构成犯罪的,当然不成立故意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