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司法行政新作为
发布日期:2012-03-0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法制网——法制日报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司法行政新作为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日前,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对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这为司法行政机关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立足职能优势,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司法行政机关不断探索研究实践的时代课题,必须以全新思维,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新作为。
明析职能特性,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理念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司法行政机关,必然是社会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特别是伴随社会结构调整的加快,社会分工的细化,司法行政机关职能越来越庞杂,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已然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活动的主体力量,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司法行政机关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鲜明的职能特性。
一是管理特性。社会管理顾名思义重在“管理”。管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服务型管理,另一种是强制型管理。尽管人们更多地关注政府如何将管理寓于服务,但是也不能忽视为维护社会稳定所采取的强制性管理。监狱作为国家机器,是强制性管理的执行机构。监狱、劳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通过对罪犯和劳教人员的人身管控,使其无力危害社会,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安置帮教工作是刑罚执行机关和社会的衔接平台,既有教育改造的管理功能,又有扶助帮困的服务功能。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在社会管理类型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保障性管理,这种管理职能的发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抗因素,能最直接地维护社会和谐,能为社会管理活动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是服务特性。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上述七项社会管理任务都离不开法律手段的介入。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一项重要职能,表现为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工作为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法律服务,而公共法律服务正是社会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机构和人员的执业活动,能够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以个案的公正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够协调市场主体平衡利益关系,以法律手段规范经济行为和社会秩序;能够促进政府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以第三者身份助推政府的良性治理。
三是引导特性。社会纠纷的解决、社会局面的稳定绝不仅依赖于对症下药式的治理策略或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补救,更重要的是确立整个社会的理性和法律价值观,确立法治权威成为主导社会运转的核心理念。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优化社会管理效能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司法行政机关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是发挥法律引导功能,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
四是预防特性。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创新的动力总是源于解决叠加的现实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是中央基于新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的实际而提出的。预防矛盾发生、避免激化矛盾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关键,是社会管理活动的源头性工程。司法行政机关的人民调解工作,通过矛盾纠纷排查,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隐患,以说服劝解当事人,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从而达成一致意见,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起到独特的预防功能。公证制度作为诉讼制度的前置,提早介入民事、商事和经济活动,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政府担当法律顾问,有效降低政府决策风险、行政执行风险,在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是资源特性。司法行政机关“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特点在社会管理中呈现出较强的资源性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管理内容多、功能广;另一方面,司法行政工作与群众接触多,是群众工作部门。司法行政工作包括监狱、劳教、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司法考试等多项业务工作,各项工作服务定位不同、服务对象有别、服务领域各异,多样化的工作职能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覆盖面明显广泛,介入社会管理工作的深度更具有基础性、前置性,服务人民群众更加直接、贴近,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更易于发挥职能作用。
【作者简介】
王进义,2007年4月调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任院长、党委副书记,2009年3月任司法部劳动教养管理局局长,2010年11月任吉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监狱局第一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