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答问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答问
4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这是4月5日,温家宝在沙河市十里铺村了解小麦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近期国内媒体和广大老百姓都十分关心国内的粮食供求和价格情况。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在全球粮食供需偏紧背景下,当前我国粮食供需形势怎样?
答: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目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特别是2004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并逐年加大补贴力度,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四年丰收。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达到10030亿斤),比2003年增产1400多亿斤,小麦、稻谷、玉米等三大谷物品种产量恢复到9000亿斤以上,为近几年我国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粮食产需基本平衡。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平稳增加,但居民的口粮消费略有减少,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下降。目前,国内粮食消费量10200亿斤左右,产需总量基本平衡。除大豆有一定缺口需依靠进口弥补外,小麦、稻谷、玉米三大品种消费量在8500亿斤到8700亿斤左右,产需平衡有余。
(三)粮食库存充裕。我国粮食储备已具相当规模。近几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库存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各地都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结构比较合理,并增加了成品粮油储备,储备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目前,粮食库存消费比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粮食安全线水平。
4月29日,江西樟树市昌傅镇洛湖村刘春林(右)父子用插秧机在自家承包的280亩水田中插秧。“赣中粮仓”江西樟树市在认真执行国家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及农业机械补贴等系列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围绕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大力推广良种、良技、良法,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力度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农民种粮积极性得以提高。预计今年该市早稻种植面积达51.5万亩,比去年增长3%。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问:近期周边国家和地区大米价格普遍上涨,请问国内大米供给能力如何?
答:大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国家一直非常关注稻谷的生产和大米的市场供应及价格稳定。从目前看,国内稻谷连续四年增产,国家库存充裕,稻谷(大米)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2007年我国稻谷产量3700亿斤左右,比2003年增产530多亿斤。目前,我国国内稻谷消费量在3600亿斤到3700亿斤左右,产需略有盈余。国家粮食储备中,大米的库存也超过了合理库存。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传统稻米消费区,地方储备按照主销区6个月销量的要求充实到位,其中大米库存占70%以上。近期,国家又通过采取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并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从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7省扩大到辽宁、江苏、河南、广西4省(区),同时加大东北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安排东北粳稻(大米)向南方调运、加强粮食库存监督检查、控制大米出口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做好各项应对工作,保证国内大米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图表:国家再次提高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新华社发
问:据了解国家为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您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措施的主要内容?
答:粮食价格一方面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近年来,为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既不大涨也不大落,国家从促进生产、流通、库存、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这是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粮价的基础。在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的情况下,国家对粮食生产依然高度重视。今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在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252.5亿元资金,主要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民。为促进粮食生产,国家提高了2008年小麦和稻谷粮食最低收购价,比去年每市斤提高0.03~0.07元,并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从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7省扩大到辽宁、江苏、河南、广西4省(区)。同时动员和鼓励南方稻谷产区农民“单改双”,努力扩大双季稻播种面积。据主产区反映,目前已出现由“双改单”变为“单改双”的趋势。据统计局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显示,今年夏粮播种面积达4多亿亩,早籼稻8700多万亩。
其二,抓好粮食收购和调运。一是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启动辽宁粳稻和东北玉米国家临时储存收购,稳定农民种粮收益,给种粮农民一个“定心丸”。同时通过托市收购,增加国家调控粮源,为做好粮食市场调控提供保障。二是铁路和交通部门在运输安排上重点向粮食倾斜,特别是扩大东北粮食的外运能力。截止到4月20日,全国铁路系统从东北三省一区发运粮食1974万吨,同比增长13.4%。三是采取运费补贴等措施鼓励关内销区采购东北粳稻(大米),推进产销衔接。四是组织最低收购价粮和国家临时收储玉米跨省移库,缓解产区仓容库存压力,优化布局结构。
其三,做好市场投放和应急准备。一是组织临时存储粮食和中央储备粮在粮食批发市场上的公开竞价销售,保证市场供应。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作用。三是各地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粮食应急预案,调整充实粮食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并重点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四是落实粮食经营企业保持必要库存量的有关规定,鼓励企业增加商业周转储备。另外,为优先保证国内市场供应,今年国家采取了对粮食及其制粉取消出口退税、加征临时出口关税和实行配额管理等措施,控制粮食出口。
其四,加强粮食库存和粮食购销工作的监督检查。国家有关部门已督促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粮食政策的规定,继续做好每年一次的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加强对粮食库存的日常监管,开展经常性的随机检查、突击检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目前,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已经展开,国家有关部门也派出工作组对部分省(区、市)的库存检查工作进行督导巡查和直接随机抽查。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粮油加工、批发、零售等重点环节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巡查,督促企业加强自律和承担社会责任,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问: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较多,请您谈谈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答:我们一直关注国际粮食市场情况,尤其近两年国际市场粮价出现大幅度上涨。初步分析,这轮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全球粮食供需偏紧所致。从供给情况看,受气候灾害等影响,世界谷物生产连续两年减产,2006/07年度谷物产量降至19.92亿吨。从需求情况看,由于近年来能源需求增长,价格暴涨,刺激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并形成热潮,开辟了粮油消费的新领域,部分粮油被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如美国2007/08年度燃料乙醇产量将上升到2621.9万吨,消耗玉米8128万吨,相当于美国当年玉米产量的24%。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加速,对其国内粮食生产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受气候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世界粮食会有恢复性增产。
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在国内粮源充裕、严格控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