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相关建议
发布日期:2011-06-15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近几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年龄普遍较低。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
2、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从我国的法律实践来看,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多为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形式且呈现出暴力性特点。
3、犯罪动机单纯偶然。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相对单纯,其形成也往往具有偶然性,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源于一念之差,其犯罪后大多表现出悔恨的态度。
4、犯罪组织团伙性。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多呈现出一定的团伙性,特别是很多抢劫罪、盗窃罪都表现为共同犯罪,他们有的是“临时合作”,有的则形成了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工的组织。
5、犯罪手段凶残野蛮。未成年人犯罪手段简单凶残,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相对较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个人方面。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的诱惑且叛逆性较强,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其家庭教育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家长对其子女过于冷漠导致其缺乏归属感、安全感而走上犯罪道路,另一种则是家长对其子女过于溺爱导致其优越感、利己心过强而走上犯罪道路。
3、学校方面。学校品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失衡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很多学校仍然过分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偏执、冷漠的性格,最终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4、社会方面。商品经济下,一些个体暴露出的重利轻义本性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信息化的日益深入,传媒暴力也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1、家庭教育要宽严相间。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要坚持关爱不溺爱,管教不放纵。
2、学校教育要均衡发展。学校要将德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也不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3、社会环境要清新健康。社会环境的好坏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家要重视对网络、电视、报刊等传媒的监察力度,杜绝不健康的内容对未成年人的思想侵蚀。
【作者简介】
李扬,工作于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系文章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