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富国律——三十年内国家成王称富之规律法律》第四章 金融财政制度变迁史
发布日期:2005-01-1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BT2〗第一节 金融制度的变迁轨迹解释

  〖BT3〗一、金融制度变迁三阶段?〖HT5SS〗

  金融制度变迁是世界经济制度变迁的一项主要内容,了解金融制度的变迁史对于改革我国金 融制度,发展国民经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制度的变迁过程是一个渐进的、永不停息的 过程,从整体上看,各个阶段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差别。为了使大家易于把握金融变迁 的特征,我们从这个永不停息的过程中摘取一些特别事件,作为金融制度变迁的标志。有了 这些标志,我们才有可能将金融制度的变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BT4〗(一)崇拜物币的金融制度?〖HT5SS〗

  在金本位制崩溃之前的金融制度,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崇拜物币的金融制度。这种金融制度的 特点是:?

  1、将货币与具体物品等同或者联系起来?

  在远古时代,人们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生存、生活所必需的具体物,人们进行劳动交换的 目的也是为了获取生存、生活所必需的具体物。在这个背景之下所产生的经济理论,往往都 自觉不自觉地将货币与具体物等同或者联系起来。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因为历史地出现的政治经济学,……希腊人……表现出同样的天才和创建,所以他们的 见解就历史地成为现在科学的你们的出发点。”〖ZW(〗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 十卷,第249-250页,人民出版社出版。〖ZW)〗 古希腊经济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 -355年)在他的经济学著作《雅典的收入》中,就将白银与货币联系起来,主张大力开 发和管理银矿,以满足人们购买和贮藏白银的欲望。到中世纪,商品货币关系日益渗透社会 各个角落,货币地租开始流行起来。此时的经济理论已经开始论及货币、商业、公平价格、 利息等问题。如阿奎那认为: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任意贬损货币价值无异于伪造重量和 长度。〖ZW(〗陈梦熙主编 经济学说史教程 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ZW )〗 尼科尔·奥雷斯姆大约在1360年前后写了《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 “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他认为:货币事实上属于拥有自然财富的人 . 〖ZW(〗陈梦熙主编 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3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ZW )〗这些思想都自觉不自觉地将货币与具体物联系或者等同起来。后来,这种思想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对充当货币的具体物的崇拜。?

  2、认为具体物是货币的本质,对充当货币的具体物充满崇拜?

  14、15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叶,是早期重商主义阶段。这个时期“对充当货币的具体物充 满崇拜”的现象发展到了极致,这一时期重商主义者思想的特点是:“他们认为一切购买都 会使货币减少,所有的销售都能够使货币增加。早期重商主义者所坚持的主张是,尽量少买 和不买,把多卖少买的原则绝对化。”〖ZW(〗陈梦熙主编 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36页,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ZW)〗 他们“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 妒忌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ZW(〗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第5 96页,人民出版社出版。〖ZW)〗 这个时期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流通,不断吸 收国外货币,同时禁止国内货币输出到国外,因此,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主义,又 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随着认识的深入,晚期重商主义者已经不再限制货币的流通,他们 主张发展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保持出超。通过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因 此,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又称重工主义。?

  现在有许多国家仍然注意贸易差额,并 以外汇储备说明自己货币的稳定,在不发达国家尤其如此,这种思维模式实际上同重商主义 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他们往往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自己货币的正常流通,尤其是阻碍本国货 币的正常发行,往往不太注意本国的充分就业、失业率、企业破产、债务沉积、生产潜力发 挥不出来等等情况,而是对具体产品、对货币充满崇拜,将主要精力放在货币保值上面。?

  “重商主义构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ZW(〗陈梦熙主编 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4 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ZW)〗,也反映了非理性资本主义(又称作封建资 本主义或者封建社会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主义 国家政权-如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如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割资本 主义尾巴的理论)的基本特征,即只重视资本,不重视人;只重视货币的价值,不重视人的 价值;只重视货币保值,不太重视充分就业和劳动者劳动价值的提高等等。显然,将流通看 成是生产的全部是重商主义的致命缺陷。由于将视阈限制在流通领域,重商主义者产生了对 货币的崇拜,这种崇拜反而限制了货币的流通,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如果将视阈于扩大

  到生产领域,货币不再神秘,它仅仅是记载人们劳动的工具而已,货币也无所谓是否保持原 有价值,货币的价值只不过是使每一个人得到劳动机会罢了。过分崇拜货币,最终造成重商 主义的全部瓦解。“到了十七世纪初,……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变 为生产的一个要素。由此导致了重商主义的逐渐瓦解和新的经济科学的产生,即资本主义 生产为研究对象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ZW(〗陈梦熙主编 经济学说史教 程 第4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ZW)〗?

  重商主义理论虽然瓦解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商主义思维方式不再存在,也不意味着重商主 义的错误不再存在;相反,重商主义理论的瓦解意味着人们的下一步工作是如何清除重商主 义理论、思维方式、一般做法的影响,这将花费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崇拜货币与应用货币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相互妥协的历史。在这段历 史中,我们看到了金本位制的建立与崩溃,看到刚性极强的纸币制度,看到禁止其它票券发 行、流通和给其他票据的发行、流通制造障碍的法律(如中国和其他不发达国家的纸币制度 、银行、证券、金融法律制度),看到各色各样的反通货膨胀理论、货币保值理论、外汇管 理制度、贸易顺差理论,它们显然不是什么新东西,也并不会给社会经济带来稳定和发展, 而是实实在在的重商主义,或者说是非理性的资本主义。当然,在这段历史中,我们也看到 许许多多新的东西,他们注重生产、注重充分就业、注重劳动者收入的提高,他们甚至明确

  提出:在货币保值与充分就业发生冲突时,宁愿冒货币体系崩溃的危险,也要舍弃货币保值 ,确保充分就业,如弗里德曼及其追随者。总之,在此之后的一段历史是非理性资本主义、 理性资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社会主义)共同存在的历史,在此之后的货币制度也是三种思 想和理论相互融合、妥协的产物-放弃了物币,确立了纸币的地位,却又赞同纸币保值, 要求限制纸币的发行……?

  〖HT5K〗(二)〖ZK(〗崇拜物价稳定、赞同货币保值,限制纸币发行的金融制度〖ZK)〗? 〖HT5SS〗

  在金本位制崩溃之后,反通货膨胀理论崩溃之前的金融制度,都是一种崇拜物价稳定、赞同 货币 保值、限制纸币发行的金融制度。如前所述,作为货币拜物教的理论,重商主义理论的瓦解 在十七世纪初就已经实现了,但是,作为一种制度,金本位制的崩溃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以后的事情,经历数十次的美元危机以后,金本位制才极不情愿地彩退出历史舞台,历史终 于确立了纸币的地位,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货币制度从此与具体物(金银)有了完 全隔离的可能,这种可能又为货币与人的结合、货币与生产和充分就业的结合开了一个好头 .这种金融制度的特点是:?

  1、将货币等同于一个国家发行在外的纸币?

  反通货膨胀理论是货币理论中大家耳濡目染最多、谈得最多、关心得最多的一个理论。这个 理论可以看成是限制纸币发行的金融制度的理论基石。从限制纸币发行的角度来看,属于这 个阶段的金融制度的历史恐怕要从金本位制崩溃之前算起,这种交错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复杂 性,也反映了理论和制度之间交错、融合、影响、共存等等复杂关系。以金本位制的崩溃为 基点,前一段限制纸币发行的历史,是以金银作为限制纸币发行的标准的历史;后一阶段限 制纸币发行历史,是以物价上升幅度作为限制纸币发行的标准的历史。无论哪一个阶段,理 论〖LM〗和制度都以纸币作为关注的焦点,而对于纸币以外的影响生产的因素,如工资、 税票、票

  据、股票、债券、代币票券关心不足。将货币等同于一个国家发行在外的纸币,不注意货币 与其它票据之间的融通,经济学和有关经济理论视野狭窄,是该时期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的 主要特点。?

  受视野狭窄原因的影响,将货币等同于一个国家发行在外的纸币,直接产生对纸币的崇拜。 对纸币的崇拜直接使得纸币制度刚性化,将有助于纸币稳定的因素看成是对纸币权威的冲 击,看成是纸币流通的障碍。

  在这种理念和看法之下,很容易产生诸如外汇管制,取缔金融市场,取消票据、债券、股票 ,严厉禁止代币票券流通,渲染金融风险,严格管制金融创新,贬低甚至打击商业投机等等 非理性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最终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2、国家的注意力集中在物价上,将物价上升看成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经济波动?

  由于对纸币过分崇拜,纸币的购买力成为国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最常见的、最有趣的事情 是:纸币的购买力本来是很难衡量的,人们有可能对纸币购买力的增加,购买到比原来更多 的东西现象视而不见,对购买到全新产品的现象视而不见,单单 有可能对纸币购买到的东西比原来的少-部分物价上升的现象过分关注。原因很简单,因 为“纸币购买到的东西比原来的少”似乎威胁到了纸币的权威,也对政府的权威、领固定工 资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学生、军人等买主的权威和利益造成威胁。虽然从长远来看,物价的 变化对社会经济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物价上升调动了生产者-卖方的生产积极

  性 ,实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供买方-领固定工资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学生、军人消费,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纸币崇拜心理的存在,国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价 上升上,并且把物价上升看成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经济波动。?

  纸币崇拜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说法,通常情况下,不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建设经验的不足和认 识的缺乏,纸币崇拜的程度大于发达国家。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不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影 响下,注意力开始转向刺激需求,防止货币升值、防止物价下降、经济滑坡和工人失业,但 还只是一种开始。?

  3、将物价上升的原因看成是国家发行纸币过多?

  物价上升的原因很多,它有可能是物的效用的提高,也有可能是产品本身的创新,还有可能 是全新产品的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 术、知识产品、专利产品都有可能使产品的效用提高,使产品本身发生变化。尤其重要的是 ,科学技术、知识产品、专利产品的出现将使这部分的工资大幅度提高,而这些人工资的大 幅度提高,又使他们愿意为原有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将科学技术创新的好处转移到普通 劳动者。显然,物价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现象,其原动力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革新使 产品更新换代,普通劳动者搭车涨价,共同分享科学技术的成果所 造成的。?

  但这种解释与纸币崇拜是不相容的,纸币崇拜者不会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就是看 到这些现象也不会把它作为物价上升的原因。相反,他们往往将物价上升的原因看成是 国家发行纸币过多。而实质上,国家发行纸币过多只有同物质生产方式不变、物质产品总量 不变、技术创新不变、消费 结构不变、产品更新换代不变等等许多假设联系起来,才有可能使物价上涨。如果国家 发行了很多的货币,而这些货币使得物质生产方式、物质产品总量、技术创新、消费结构、 产品更新换代等等因素中的一项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物价保持稳定或者下降。

  故“将物价上升的原因看成是国家发行纸币过多”只能是一种是纸币崇拜现象。它不需要任 何理由和理性的分析,它只需要假设就够了,更何况它只需要“符合纸币崇拜需要”的 假设。?

  4、把保持币值稳定作为经济追求的基本目标?

  中国大陆的银行法是典型的纸币崇拜,人民银行法将币值稳定作为基本目标,也是全世界罕 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法律允许国家为控制物价采取紧缩政策,限制货币发行。到2004年 7月,中国政府官员已经人为地制造了6个经济周期,极大地损害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HT5K〗(三)〖ZK(〗注重充分就业、提高人们劳动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金融制度〖ZK)〗 ?〖HT5SS〗

  在反通货膨胀理论不再为人们所理睬和关心,而通货紧缩的危害逐渐被人认识以后,人们开 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注重的是充分就业、劳动者劳动收入的提高、物质和 精 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官员的评价不再是他们是否能够维持稳定,也不再是他们是否能 够抓住权力,而是他们能否解决充分就业、能否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在这个时代,人们 对货币、金融、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金融制度以促进充分就业、为 劳动者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不断提高人们的劳动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标。这种 金融制度的特点是:?

  1、将货币与人的劳动潜力、充分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要有失业存在,国家货币制度的缺陷就存在”使得这个时期的货币制度更加理性。 国家经过多次经济危机的打击、经过多次经济停滞的困扰、经过多次贫困和失业的增长,已 经充分认识到自己应该将注意力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应当将“货币保值以促进流通” 转变为“货币总量足够以刺激消费、促进生产劳动,使社会经济进入消费生产互相影响的良 性循环”。在这种金融制度之下,货币与人的劳动潜力、与人的充分就业、与人的消费和人 自身的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货币成为人的货币,成为人民获得财富与幸福的重要手段。这个 时候的货币虽然仍然是人们购买产品的主要手段,货币与具体物的联系已经大大弱化甚至看 不到了。 ?

  2、将货币与国家财政联系起来,认识到货币手段是最低成本的手段?

  国家财政的历史表明,国家财政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国家虽然在许多时候都是直接运用货币 手段解决国家财政不足的问题,但是在通常情况之下,旧经济理论总是限制国家用货币手段 解决国家财政问题。

  也就是说,以前的金融制度和财政制度处在一种相互隔离的状况之下,国家不能够直接运用 货币手段解决国家财政问题。?

  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和金融制度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充分就业 、刺激消费、发展人的生产、提高社会福利作为金融制度的追求目标之后,金融制度就与旧 财政制度融合起来。人们开始承认把货币与国家财政联系起来的合理性,并且开始接受将货 币手段作为国家融资的基本手段之一。显然,这也是一种最低成本的国家融资手段。?

  3、将劳动者收入的提高、劳动价格的提高看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在这种金融制度之下,国家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人的身上,尤其是转移到了劳动者的身上。 因此,劳动者的收入是否有所提高,劳动的价格是否有所提高将成为国家和人们的关心的话 题。人们的价值取向由以前的“是否能够忍受贫穷和困苦”变成“是否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 谋得幸福和财富”,劳动者收入的提高和劳动价值的提升被看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4、将物价变化的原因看成是产品效用和人们的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摆脱货币拜物教的影响,尤其是摆脱反通货膨胀学说的影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解释物价 的变化,尤其是使物价上升的原因、物价上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等问题。显然,这个时候 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某种假设,也不再依靠假设去构建所谓的理论,以便达到限制国家发 行货币的目的。人民会轻松地认识到:决定物价变化是物的效用和产品质量,效用多、质量 好的产品价格会自然上升,相反,效用少、质量差的产品价格会自然下降。效用稳定、质量 稳定、投入劳力多、技术更新慢的产品则会受人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 这些产品的价格就会上升,相反,如果人们的收入水平下降,这些产品的价格也会跟着下降 ,从而使这些产品的产量下降,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生活陷于贫困,社会经济走上衰退之 路。?

  5、认识到物价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新产品不断增加,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物价指数 下降则是货币制度严重滞后、损害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如前所述,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已经意识到物价的变化是产品效用和人们的收入相互作用的结 果,对物价指数的上升也有科学的解释:物价指数上升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收入 水平的提高,使得物价指数统计所覆盖的产品-也就是产品效用稳定的初级产品、日常生 活用品、社会常见生产消费品的价格逐步上升,这种上升可以看成是日用品生产者在共同分 享科 学技术所带来的福利。显然,这种良好的上升趋势要维持下去,必须有良好的货币制度适应 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果货币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种趋势就会延缓、停滞、甚至 逆转。因此,如果出现物价指数下降、物价滑坡、生产停滞的状态,尤其是出现企业破产、 工人失业的情况,金融制度一定难辞其咎。?

  6、将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劳动收入、治理通货紧缩、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作为经济追求的基 本目标?

  在上述理念的影响之下,这个时期的金融制度将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劳动收入、治理通货紧 缩、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作为经济追求的基本目标。将物价指数的下降或者增长过慢作为经济 不景气、货币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或者完全转移统计口径,不再统计物价及物价 指数的变化,而是统计就业人口、劳动者收入水平、劳动者工资增长与福利增长等等一系列 与人有关的指标,直接以这些指标的作为衡量政府执政能力的高低,衡量货币法律制度、货 币政策、货币手段和措施好坏的标准。只有在这个时候,货币才真正是一个摆脱了物的困扰 的货币,货币制度才是人的制度。

  〖BT3〗二、金融制度的变迁轨迹解释?〖HT5SS〗

  金融制度的变迁轨迹看起来很简单,三个阶段,三种不同的理论、制度和方法。但是,如果 回到现实之中,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首先,这个阶段与那个阶段之间的差别并不那么明确 ,理论、制度和方法往往互相融合,一种学术代表人物往往有多种学术观点和看法,有些适 合划归于这个阶段、这种理论、制度和方法之中,有些则适合划归于那种阶段、那种理论、 制度和方法之中。因此,圆满解释金融制度的变迁轨迹,了解金融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必须 注意以下几点:?

  1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包容了所有制度、理论、方法的胚芽?

  我们注意到,即使在重商主义以前的时代,也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单纯崇拜货币的。相反 ,在重商主义以前的时代,就有将货币、财富与人的价值联系起来考虑的观念。例如:希腊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古代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 355年)就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只笛子对吹它的人是财富,而对于不会 吹它的人,则无异于毫无用处的石头”,“如果不会使用货币,就是卖掉对自己没有使用价 值的东西而得到货币,货币也不是这个人的财富”〖ZW(〗色诺芬 《论雅典的经济收入》  第3页,商务印书馆1961年出版〖ZW)〗 .这种对货币和财富的解释,就具有鲜明的人本 主义色彩。在重商主义时代,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认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客户往来的

  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ZW(〗托马斯·孟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第1 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ZW)〗 ,商业是一个高贵的职业,必须具有许多高贵的品质 才能有效地掌握国家财产。这些观点,都是将货币与人联系起来考虑的。?

  同样,在崇拜纸币的时代,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关心充分就业、社会福利、劳动者劳动收入 的提高的理论,比如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虽然一方面赞成国家应该对通货膨胀负责, 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也赞成国家以稳步增加货币的方式刺激消费与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他们甚至认为:在充分就业与反通货膨胀发生冲突时,应当舍弃反通货膨胀,保证充 分就业,即便是货币体系崩溃也在所不惜。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公式中,人口被认为是影响货 币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成就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他们直接促进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产生 .?

  2、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一种制度、理论、方法暂时占上风,它在与其他制度、理论和方 法的比较中存在和发展?

  在某个历史阶段,常常是多种制度、理论与方法同时存在,一种制度、理论、方法暂时占上 风。占上风的制度、理论、方法常常在与其他制度、理论和方法的比 较中存在和发展。因此,一个社会舆论的开放程度、民众言论自由的程度常常决定占上风的 制度、理论、方法是在比较中存在发展,还是在封闭中走向灭亡。?

  发达国家从封建主义到重 商主义、重工主义,再到理性的资本主义、关心工人疾苦、关注充分就业、劳动者劳动收入 的提高、福利的增长的与人本主义目标一致的福利型资本主义(又称理性资本主义), 虽然有波折,但基本上没有限制竞选的黑箱政治、大量侵犯人权、大肆侵害自由等等使历史 发生根本性倒退的事情出 现。这个社会基石是稳固的,这个以竞选为基石,以自由、民主、人权为价值取向 的社会是受到人民 欢迎的,是可以长存并且能够贯彻理想社会的全部理念的。?

  在一些不发达国家,虽然人们通 过努力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是,限制竞选的黑幕政治使得自由、民主、人权 没有得到彻底贯彻,出现了一些 波折反复,甚至使得国家政权更替,人们把这种社会主义称作封建社会主义,也就是建立在 封建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或者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封建主义。在金融制度上,封

  建社会主义表现在对国家纸币的崇拜,对充分就业、劳动者劳动收入的提高、社会福利的增 长、社会经济的转型、劳动者基本的劳动自由和生产自由漠不关心,而对物价上涨、国家物 资的控制力、国家货币的控制力、国家对生产自由的管制、伤害和压制津津乐道,甚至把它 当成一种成绩。封建社会主义是不可以长存的,限制竞选的共产主义理想也是自始至终 都不能实现的,高级阶段可以实行计划共产主义纯粹是无稽之谈。?

  3、一个社会的认识与社会成员的自由程度、解放程度、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程度、社会制 度的民主化程度等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社会前期的认识往往比较浅薄,看起来代表少数人或者短期利益,而实际上损害 社会全体成员(包括统治阶级)利益的错误的制度、理论和方法容易占据统治地位,社会经 济的发展总是被一定的制度所推动,同时又被一定的制度所制约。社会越往后发展,社会成 员的 自由程度、解放程度、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程度、社会制度的民主化程度越高,他们的认识 也就越正确,所采取的金融理论、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手段和措施也就越能够给社会 全体成员带来利益。?

  4、社会的不断发展必将使社会认识不断升华,使金融制度不断优化?

  推动金融制度变迁的主体是社会全体成员,包括人,也包括人以外的其他主体;推动金融制 度变迁的力量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推动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社会制度不断优化的 历史过程。也许我可以说,这种力量是神秘的,它包括了主观的因素,也包括了客观的因素 ,体现了社会全体成员的意志,也体现全宇宙的意志。我只能这样解释金融制度的变迁,它 是一种自我优化,囊括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所有力量以后的一种自我优化,它将使人走向自 由、解放与幸福!〖LM〗

  〖BT2〗第二节 财政制度的变迁轨迹解释

  〖BT3〗一、财政制度变迁三阶段?〖HT5SS〗

  我们认为,财政制度的变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财政制度阶段,又称作消 极财政制度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金融财政制度阶段,又称作半消极财政制度阶段;第三个阶 段是直接运用货币手段的财政制度阶段,又称作积极财政制度阶段。?

  消极财政主张国家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国 家可以发行债券,通过赤字财政解决充分就业问题,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因此,凯恩斯主 义理论是原始财政制度向现代财政制度(金融财政制度)转变的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融资的手段逐步扩大,债券手段逐渐向货币手段转移,这是半消极财政制度向直接运 用货币手段的积极财政制度转变的标志。?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新的货币理论和新

  的货币制度-“货币不再单单是一种流通工具,而是一种记载人们劳动、调动人们的劳动 积极性,发挥人的劳动潜力,促进社会交换的工具”,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的变化,将使国 家财政和国家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消灭异化、消灭剥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 社会理想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这也是本书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BT4〗(一)受暴力制约的消极财政制度:以税收制度为基础?〖HT5SS〗

  原始财政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为了公用事业的需要,向氏族成员征收相应的产品。随着领导 人权力的扩大,氏族社会逐渐瓦解,掌握国家权力的领导人和集团不再需要征求每个人的同 意,就可以向社会所有成员征收相应的产品,以维持公用事业的需要。进入奴隶制社会、封 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这种征收公用产品的制度逐渐完善,征税成为一种以暴力作后 盾的强制性社会融资行为。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解释征税方式的合理性与不可避免性。 关于国家税收制度,历史上有两种做法和学说:?

  1、国家天生合理说?

  即国家的一切行为与做法(包括税收),都是天生合理的。在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较浓的时 代,人们接受的知识与信息不多,政府与官员舆论是其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人们崇拜权力 ,崇拜官员,听信官话,是发自内心的。在君权神授、国家至上等等封建观念深入人心的情 况下,国家天生合理说便占据了统治地位。现在我们宣传国家税权的神圣性、强制性、无偿 性、单务性,每一句言词都充满霸气,也可以看成受了国家天生合理说的影响。在君主专制 时代,个人的生命都是国家的,收点税哪容普通民众多嘴!在国家天生合理说之下,国家对 抗、偷、漏税举起杀戮之刀,便也很自然了。?

  然而,国家天生合理说凭借的是暴力手段,受制约的也是暴力手段。因为,“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民众对以暴力作支撑的税收,当然是交得起就交,躲得了便躲,逃得了便 逃,交不起又躲不了,便只有揭竿而起,反了。故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封建社会民众 造反司空见惯,主要原因便是税收不合理,“苛捐杂税猛于虎”言犹在耳。现代社会,欺骗 、偷盗、抢劫乃至大规模社会动荡与暴力革命,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国家税负过重逼出来的。 ?

  2、国家劳动交换说。?

  民主意识的提高,使国家天生合理说受到怀疑。于是,人们又从国家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 角度提出了国家劳动交换之说。这种讲法当然比较和颜悦色,纳税人纳税也看成是对国家的 贡献。但这里面有二个问题,一是理论上无法解释交换的不平等性,二是实践中仍无法制止 抗税、偷税、漏税事件的发生,还容易引发社会动荡,逼出一部分刑事案件来。显然在国家 劳动交换说之下,税收的成本还是极大,负面影响与负面诱导极强,值得我们研究。?

  后来,在这两种学说之外,出现了一种对国家税权、国家税制与其他融资手段所花费的成本 进行比较的学术。因此,在国家税权研究领域出现了第三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税权 是国家权力异化和国家异化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劳动异化的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既是对 人们劳动权和财产权的否定,也产生了巨大的制度成本。因此,第一种学说“天生合理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没有了市场,第二种学说“相对合理说”或者“交换说”,虽然以国家 提供公共产品与民众交换的事实为依据,获得许多人的认同。但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给所 有公民,而税收却只对部分人征收,其交换显得不公平。国家税收说到底还是一种劳动异化 .

  显然,在国家暴力的前提之下,无论理论界对税收制度作何种解释和美化,要想使人民完全 忘记国家税收的暴力性质,完全服从一种暴力的统治,是不可能的。我们赞同的是第三种观 点。?

  〖HT5K〗(二)〖ZK(〗受货币制约的半消极财政制度:以债券制度为亮点〖ZK)〗?〖HT5S S〗

  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财政做更多的事情,而国家财政融资手段的落后往往限制国家财政做很 多的事情,在国家征税问题上更是如此。这种两难的尴尬状况一直延续到凯恩斯积极财政理 论的出现,在这个时候,凯恩斯提出国家可以在税收手段之外,利用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从 而使国家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历史已经对凯恩斯主义做了极高的评价,这种评价当然是以 国家做更多的事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为依据的。在我个人看来,历史对凯恩斯的评价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方面被遗漏了。这就是,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发行债券所能做到的事情,通过税收所 收集的财产同样能够做到,但为什么用发行国家债券比用税收的方式所获得的收益相差如此 悬殊?

  显然,答案只有一个:发行国家债券比国家征税的成本要低得多,发行国家债券的活动余地 比国家征税的活动余地要宽得多,发行国家债券比国家征税要得人心,少障碍……?

  到这里, 我们也许会同意:凯恩斯主义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节省国家融资的成本、拓宽国家融资领 域 、增加国家投资收益,更重要的是,凯恩斯主义第一次打破了“税收不可替代”的神话,

  为世人提供了另一种国家融资的方式。而在此之前,人们的根本就无法想象国 家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获得其生存和进行公共事业投资所必需的财产。这种启蒙性质对人 类的影响远远大于凯恩斯主义本身。?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曾经有一种相反的做法,废除国家债券。伟大领袖标新立异,宣称 这个国家是一个既没有内债, 也没有外债的国家,但这个时候,也是中国经济最缺乏活力、人们生活最贫困的时候。中国

  必须为此付出饿死四千万平民的代价,比任何一次世界大战都要惨。为什么?原因很简单, 一个“既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的国家,所有 的行政支出、所有的建设事业支出以及其他一切支出所需要的资金都是通过征税获得的。从 社会 成本角度来看,税收成本包括对抗成本、道德成本、征收成本和监管成本四种。税 收的外生性、强制性与无偿性产生抗税、偷税、漏税,制造虚假报表、发布虚假信息、贪污 税款、滥用税款、挪用税款,贿赂官员种种不道德行为,造成社会动荡。债券成本则只包括 交易成本与换算成本两种,在人们自愿的非强制性债券体制下,不存在道德危险与道德成本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家发行债券的多少往往受制于货币总量。在人们的劳动收入、私有 财产丰富时,国家债券有很大的活动范围,在人们的收入减少时,国家债券就缺乏活力。因 此,赤字财政虽然相对于纯税收财政(纯消极财政)来说是积极的,但还不能算是一种完 全积极的财政,而只能够算是一种半消极财政。?

  〖HT5K〗(三)〖ZK(〗运用货币手段的积极财政制度:财政制度完全采纳金融制度与手段 〖ZK)〗?〖HT5SS〗

  运用货币手段的积极财政制度作为制度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货币手段作为一种应急的手段 ,却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出现过。因此,利用货币的积极财政制度并不是一种空想,相 反,它是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并且卓有成效制度和措施。这个制度模式实际上就是我在本书第 一章所讲国家财金货币票券模式,要了解这个制度的精神,必须把握“直接发行货币”手段 的几个特点:?

  1、它是一种不被人们注意却又很常见的财政融资手段?

  如前所述,直接发货币记载公民的劳动,可以缓解政府财政乏力、失业过多、货币过少尴尬 局面,可以消除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劳动者生活贫困、社会犯罪增加等等不良现象。由于 上述问题大多数情况都是迫不得已,故采取“直接发货币”的手段虽然卓有成效,但也 往往不被人们所看好、甚至不被人们所注意。因此,它是一种国家 在危机情况下经常使用的、不被人们所注意的、普通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关于这种手段 的客观效果的历史记载,在本书第一章第一节《通过增加货币成功解决人们生产生活极端贫 困的典型事例》中有一些说明,你还可以从历史中找到许许多多的证据。?

  2、它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

  “直接发货币”的“低成本、高收益”主要表现在:在财政融资的三种手段和方式中,税收 手段的制度成本最高,受到人们的非议和抵触最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国家财政的活 动余地最小;债券手段次之;

  “直接发货币”手段的成本最低、最受人欢迎、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最大。因此,“直接发货 币” 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

  3、 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积极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

  “直接发货币”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积极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主要表现在:“直接发货币 ”的依据是社会保障与失业人口的要求。国家根据失业人口的要求,为失业人口找到工作岗 位,并 根据其劳动成果的性质“直接发货币”给失业以后重新加入国家工作岗位的失业工人。由于 这种方式解决了失业人口最紧迫的工作岗位问题,使社会的人力资源不被浪费,又可以看成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另外, “直接发货币”的前提是解决充分的就业问题,消除社会不良现象,是要有这些现象需要处 理,国 家就可以采用“直接发货币”的方式,不受是否“平衡”的干扰。因此,这种方式相对于财 政收支平衡等方式来说,是

  一种积极的融资方式。?

  4、它是一种改变国家性质,为实现“消灭劳动异化、消灭剥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 社会理想奠基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

  在经济实践中,“直接发货币”虽然是为解决充分就业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但却为国家提供 了一种替代税收与债券的方式-货币方式,这种方式的低成本、高收益使其得到广泛的应 用。? “直接发货币”慢慢地成为国家税收、国家债券的替代方式。这种替代改变了国家依靠暴力 融资的性质,使得国家在经济领域不再是一个暴力机构,使国家公用事业费不需要从劳动者 手中征收,使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者本身相异化;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费用不再是人们的一 种负担,相反,“直接发货币”还给失业者带来了劳动机会和财富。因此,“直接发货币” 既消除了基于国家而产生的劳动异化,也消除了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异化,还给社会

  失业人员提供了工作岗位和财富,是一种改变国家性质,为实现“消灭劳动异化、消灭剥削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社会理想奠基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

  〖BT3〗二、财政制度的变迁轨迹解释?〖HT5SS〗

  在现实生活中,财政制度的变迁轨迹不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简单,了解财政制度的变迁 ,必须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财政制度变迁的原动力?

  我们看到财政制度的变迁主要是由于财政手段的变化,而财政手段之所以由单一的税收手段 向税与国家债券结合,再向税收、国家债券、国家股票、国家货币多种手段结合使用转变, 最后,出现了一种“税收慢慢萎缩,收到的批评越来越大,而国家债 券、国家股票、国家货币等多种证券手段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的手段与手段之间 的替代。原因就是不同手段所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入是不一样的 .税收付出的成本高昂,而收益低下,因此,批评多 ,只能慢慢被其他手段所代替。相对来说,货币、债券、股票和其他证券手段所付出的成本 比税收低得多,收益很高,慢慢地得到人们的承认,慢慢地代替税收和其他 落后手段。因此,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财政制度变迁的原动力。?

  2、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包容了所有制度、理论、方法的胚芽?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一种制度、理论、方法暂时占上风,但总体来说,同一个历史 阶段不可能只采取单一的手段进行国家财政运作。我们看到,国家虽然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以 税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国家也在许多时候运用其他手段获得必要的资源。国家在战 争年代,往往采取大量发行货币与军用钞票的方法获取社会资源,在经济建设时期,经常采 取发行 建设公债的方法获得必要的资金,在经济危机、工人失业增多、企业破产、经济滑坡的时候 ,国家往往大量发放货币,对银行进行补救投资,甚至直接提高国家收购黄金、企业和其他 物产的价格,通过收购价格的提高,国家将大量的货币发放到社会个人和企业手中,从而帮

  助个人和企业渡过经济难关。因此,我们可以说,我们现在归纳的三种手段,都是国家经常 应用的手段,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包容了所有制度、理论、方法的胚芽。?

  3、只有明确认识,才有可能使我们使用更好的手段发展经济,才有可能由被动地制度变迁 走向主动的制度变迁?

  我们注意到,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出现之前,国家虽然也使用过债券,但 是国家在使用债券手段的同时,往往受到更多的非理性的批评,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出现以后 ,人们通过对债券的系统化分析,了解了债券手段的成本和收益,国家债券和赤字财政才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因此,即便我们有多种手段和方式,只有明确认识,才有可能使我 们使用更好的手段发展经济,才有可能由被动地制度变迁走向主动的制度变迁。?

  在国家发行货币上,也同样遇到一个“能否明确认识”的问题,虽然国家无时无刻不在运 用货币的手段解决国家的危难、解决企业的困难、解决人们生活的窘迫,虽然货币手段无时 无刻不在体现她无比的优越性,国家发货币还是受到许许多多的非理性的批评。 人们甚至不愿意思考一下这种武断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害处。人们把物价上涨归结为国家货币 发放过多,把大量的社会不良现象,甚至把战争所 造成的罪过和动荡也归结为国家发货币 过多。人们的非理性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他们对历史事实视而不见,对人们渴求货币的呼声 听而不闻,他们几乎忘了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国家发行货币才解决的,几乎所有正义的战 争成果,都是国家发行货币聚集社会资源才可取得的。他们也不去思考: 国家征税,国家发行债券,国家发行货币、股票和其他票券三种方式之中,哪种方式更好, 更能给他们带来工作机会和利益。

  显然,如果将上述问题考虑清楚,对货币的认识会更加清楚,对国家发放货币非理性的批评 将不再存在,希望本书能够在这一艰巨的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认识的不断升华将使财政制度不断优化?

  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将使财政制度不断优化。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说,推 动财政制度变迁的主体是社会全体成员,包括人,也包括人以外的其他主体;财政制度变迁 的过程就是社会制度不断优化的历史过程。它是一种自我优化,囊括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所 有力量以后的一种自我优化。毫无疑问,它将使全世界的人们走向自由、解放与幸福!〖LM 〗

  〖BT2〗第三节 金融财政制度的融合

  〖BT3〗一、金融财政制度融合三阶段?〖HT5SS〗

  金融财政本来就是一家,财政是国家经济的动脉,金融是国家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主体之间 互相融通资源的方式。金融财政运作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现实生活中,由于金融运作机构与财政运作机构分设,金融与财政分立成为一种客观事实。 但这种分立是一种表象,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决定了金融财政制度必须走向融 合。历史经验表明:金融与财政制度的发展史,就是两种制度互相融合的历史,金融与财政 制度的融合,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对金融财政制度互相融合的历史可以分成三 个阶段:

  〖BT4〗(一)无意识融合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金融制度与财政制度的无意识融合阶段,赤字财政和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的阶 段都可以大致归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家在发展经济、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 总是将财政手段与金融手段综合起来使用。由于这种结合使用并没有明确认识, 更没有固定的制度,它往往具有临时性和无意识性,我们把它称为无意识融合。?

  无意识融合阶段的历史最长,历史事实也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事实主要有:战争时期 的金融与财政政策、手段和措施,经济危机时期的金融与财政政策、手段和措施,大规模失 业和社会动荡时期的金融与财政政策、手段和措施。通过这些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看出,金融 与财政的融合能够解决绝大部分社会危机与经济危机。

  〖BT4〗(二)有意融通阶段?〖HT5SS〗

  凯恩斯主义理论出现以后,特别是“罗斯福新政”对金融财政制度的影响,使得金融制度与 财政制度的融合迎来了另外一个阶段-有意识融通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国家开始有 意识地运用金融手段解决财政问题,并且有意识的促进金融制度与财政制度的融合, 使金融制度与财政制度的融合法律化。?

  这个阶段最突出的表现是制度融合的法制化进程加快:经济复兴法、经济促进与充分就业法 、劳 动法、最低工资与最低工资增长率法、金融复兴法都以财政法制的方式和财政手段促进社会 资 源的融通、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票据法、证券法、代币票券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保险法、信托法、国家债券法、国家股票法等金融立法以金融运作的方式为国家财政融通资 金提供渠道。

  〖BT4〗(三)完全融合阶段?〖HT5SS〗

  有意识的融合是完全融和的前提条件,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融合还没有出现,但它已经是一个 趋势 .我们认为,如果国家完全废除税收手段,理论上完全承认货币只不过是记载人们劳动的一 种手段,国家财政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依照法律约定,利用货币手段和其他证券手段解决 一切问题,就可以认为完全融合阶段已经出现。因此,国家财政直接发放货币与税收的完全 废除是金融财政制度完全融合的标志。?

  金融财政制度完全融合,国家税收的完全废除是一个理想社会的基石。因为只有在这时候, 人的劳动异化才失去了法律的支持,人们才有可能完完全全消除劳动异化,消灭剥削。也 只有在这个时候,国家才有能力根据人们的需要发行货币,才有可能发掘每个人的劳动潜力 ,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远大理想。

  〖BT3〗二、理性金融财政制度的出现

  〖BT4〗(一)目的转型?〖HT5SS〗

  旧的经济学一直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作为经济制度追求的目标 .?

  在理性金融制度出现以前,金融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维持物价稳定,中国将它表述 为维持币值稳定,并将其作为中央银行法的立法宗旨。事实证明,物价稳定、币值稳定和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有可能不一致,在二者不一致的时候,提物价稳定和币值稳定,必定损 害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因此,理性的金融制度的目的应该由“物价稳定和币值稳定”转变 成“充分就业”。?

  同样,在理性财政制度出现以前,财政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保证国家财政日常支出。当时,“吃饭财政”是中国政府总理朱〖HT5 ,6“〗钅〖KG-*2/5〗容〖HT5SS〗基对 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价,即中国的财政收入仅供政府官员吃饭,不能干其他事情。显然,在非 理性的财政制度下面,政府要干事首先必须增加税收,征税成为中国财政的一个基本目标。 事实证明,增税有可能造成经济滑坡、社会资源配置受阻和社会动荡,必定损害充分就业和 经济增长。因此,理性的财政制度的目的应该由”收税和财政收支平衡“转变成”充分就业 “。?

  完成目的转型以后的理性金融财政制度,变成一种完全“以人为本”的制度,只要有失业人 口存在,只要有失业人口向国家要求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和相应的劳动收入,国家就应当利用 货币手段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种制度无疑是深受人们欢迎的。

  〖BT4〗(二)手段、评价目标体系科学化?〖HT5SS〗

  理性金融财政制度手段的科学化表现在:国家抛弃高成本、引起人们反抗的暴力征税手段, 而采 取深受人们欢迎的、不损害人们劳动成果、运作便利、能够给人们带来利益的货币和其他票 券手段。?

  理性金融财政制度评价目标体系的科学化表现在:制度评价目标体系废弃不科学的 物价指数统计指标、稳定与平衡的价值目标(因为这些指标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产品上,忽略 人的需求,这些指标也将关注的焦点过分限制在一个国家,忽略世界经济一体化、国界逐渐 消亡的历史趋势),而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人的需求之上,以社会保障、充分就业、劳动者 劳动收入的 提高、劳动者劳动自由的扩大、经济制度成本的降低作为新的制度评价目标体系 .

  〖BT3〗三、金融财政一元化现象:以美国为例

  〖BT4〗(一)金融财政一元化现象?〖HT5SS〗

  我们将“金融制度目标与财政制度目标的融合、财政手段与金融手段的融合、财政金融制度 评价目标体系的同一”等一系列现象称作金融财政的一元化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制度 融合出现又一个高潮,金融财政的一元化势不可挡。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

  1.对国家税权,国家债权,国家货币权成本的思考?

  国家要做事,必须以金钱为媒介才能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方便其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 换 .国家取得金钱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征税、借款、发货币。这三种方式可以同时使用,也可 以互相替代。目前,国家财政有以下几种模式:?

  (1)只许征税,禁止借款和发货币?

  中国在宣布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时就是此种模式,但实际结果是使民众和国家更加贫穷,劳 动没有积极性。

  原因是征税的成本比现在的成本也高得多,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说明政府运作所需要的钱都是 通过单一的征税征收上来,而征税必然造成民众劳动积极性低下,国家贫穷,民众困苦。?

  (2)允许征税、借款,禁止发货币?

  现代国家,债券成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指标,债券的可流通性和贴现能力已经与货币相当 .?

  (3)允许征税、借款、发货币?

  在异常情况下尤其是战争年代,三种方式会同时使用,而且能有效地帮助政府与民众渡过难 关。但在和平年代,发货币被当然地拒绝而不考虑其有效性。?

  (4)限制征税,允许借款、发货币?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向民主,小政府大社会是不可逆转 之趋势,税收过高、民众反对,降税能得民心已经客观上酿成了一种限制征税的氛围。在限 制征税的背景下,政府大量借款,美国、日本以及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了由旧征税模式走向 借款、发货币模式的努力。限制征税使经济得到极快发展,不但使政府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而且使政府有剩余的财富可以削减财政赤字,某种意义上,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 减税的历史,就是一部财政手段由税收向债券和货币转移的历史。?

  显然,税收、债券和货币都是社会融资的手段,而社会融资是社会所有成员的责任,给社 会 所有成员带来利益,在融资收益上,三种手段是相同的。但在融资的成本上,三种手段存 在着极大的差异,税收手段成本最高,债券和其他证券的成本次之,货币手段的融资成本最 低。这种比较将使得国家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希望能够引起大家注意。?

  2、对当今世界“禁止征税、限制借款、允许发货币”模式的观察?

  虽然理论上还没有承认,但是发达国家却一直在走一条由“限制征税”模式向“禁止征税、 限制借款、允许发货币”模式过渡的路。发达国家以凯恩斯理论为依据,承认了债券的长期 性与合理性,在发达国家国家发行债券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我们国家许多人包括部分高级 官员仍然钟情于高成本的税收手段,将发债券看成临时性的行为,这种落后让人觉得不可容 忍。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的,就是发达国家往往在发行债券的同时, 偷偷地将国家发行的债券转变成货币,美国经济学家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大量的证据 “确实表明美联储将一部分政府预算赤字货币化了”。〖ZW(〗(美国)劳埃德 B?托马斯著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439-440页,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ZW)〗?

  另外还有一个禁止征税的现象,就是在国际贸易中,禁止征税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3、税收手段为什么会终结?

  我们认为,征税源于古代社会征物。为什么征物?一是古代社会证券手段不发达,二是古代 社会征物的目的是给官员使用而不是交换。生产力不发达,官员没有交换的余物使征税成为 最直接维持政府运转和官员生存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劳动产品交换,尤其是出 现了大量降低交换成本的货币以后,征税也就由征物转化为征收货币,此时,征收货币的目 的是为了以货币记载官员的劳动,使官员能够凭货币与他人交换劳动。当时政府没有货币发 行权,只好先收再发。?

  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货币权由国家集中行使,国家凭货币交换可以记载全社会成员的劳动 ,全体社会成员也可以以货币互相交换,记载各自的劳动。货币方式已经成为最好的劳动记 载与劳动交换方式,税收受到人们的抵制。由于国家已经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先收再发 ”完全没有必要,税收纯粹是多此一举。国家经济运作 走向了“限制税收,允许借款,允许发货币”的较好形式。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后,国际免税 及国际机构税权的丧失必将使整个社会步入一个无税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记载与劳动交换 主要以货币和货币衍生物的方式进行。?

  另外,从社会成本角度来看,税收成本包括交易成本、社会力量对抗成本、道德成本、征收 成本和监管 成本五种。税收的外生性、强制性与无偿性产生抗税、偷税、漏税,制造虚假报表、发布虚 假信息、贪污税款、滥用税款、挪用税款,贿赂官员种种不道德行为,造成社会动荡。债券 成本则只包括交易成本与换算成本两种,在人们自愿的非强制性债券体制下,不存在道德危 险与道德成本,但存在债券交易成本、债券流通环节中与货币的换算成本。货币方式 则只存在发放成本,发放成本在理论上趋近于零。直接发货币可以节省债券方式带给我们的 交易成本与换算成本,促进整个社会的劳动记载与劳动交换。?

  4、对货币手段替代税收手段的前提的研究?

  当然,金融财税制度的一体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可以直接发货币。为了消除人们对滥发货 币的担心,我们会看到科学的、一体化的金融财税制度中的“发货币”至少有三个前提:?

  A、有社会成员的约定,事先立法,用法律来约束货币的发放,为其设立原则和渠道。?

  B、劳动者有劳动选择的自由,国家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选择,有义务根据失业者的要求提供 工作岗位,发展社会公用事业。?

  C、政府官员由民众直选,有竞争的压力,这样可以促使其将货币发放工作以民众可以接受 的方式进行。?

  有了上述三个前提,直接发货币将成为最低成本、最佳收益、最能调动全社会成员劳动积极 性的最佳手段,它必将被社会所接纳,诞生出一个理想社会。

  〖BT4〗(二)金融财政一元化现象:以美国为例?〖HT5SS〗

  1、国债变美钞?

  据美国经济史记载,初期的美国采用金本位制,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依赖于民众手中金子的数 量。只有黄金才是美国的法定货币。由于黄金的稀缺,美国同时发行国债和可流通税票 代行流通功能,这些证券都记载了黄金的含量,美国政府承诺民众可以这些票据随时兑现黄 金。这些花花绿绿的票据就是美钞,又称软通货,以与黄金硬通货相区别。美国金本位制崩 溃以后,所有这些票据都不再收回,也不能要求兑现黄金,而是留在市场继续流通,成为美 国的法定货币。因此,美钞实际上就是从没有兑现的美国国债与税收票据演变过来的,实际 上也是一种国家财政向金融靠拢的金融财政一元化现象。?

  国债转变成美钞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许多经济学家证实,美国政府一直悄悄 地把它们不能兑现的国债货币化了。?

  2、历届总统都减税?

  如果说美钞原本是纯粹的美国国债,美钞的身上,很好地揉合了美国财政与金融制度,为世 界各国财政金融一元化开了很好的先例;那么,后来的美国总统又是怎样充分运用这一良好 先例的呢?当然是不遗余力的减税。试想:有了美钞的皆大欢喜,谁还愿意倒退到横征暴敛 的罪恶?!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研究结论是:任何税收都对社会有负面影响,任何增税 都会减少就业机会,降低经济增长,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税制变迁最大的特点就是减税,通过减税,可以获得国家、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美国历届有作为的总统都是减税总统,为减税做了很多的说服工作。许多美国总统对减税都 有很精彩的论述,兹略举几例:?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53年的国情咨文中说:“减轻税收的最恰当办法是给那些最需要减轻税 收负担的人以救助,而又不致减少政府的收入。在通货膨胀的危机过去以后,我们应该研究 在修改整个税制结构基础上降低税收”。〖ZW(〗梅孜编译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第6 7页 时事出版社 1994年出版〖ZW)〗艾森豪威尔在1954年的国情咨文中说:“我们现在应 该取消比较明显的不公平的赋税,特别是针对小纳税人的;减轻那些限制小企业发展的赋税 ,放宽对弱势群体以及对医药费用的赋税,降低消费税”〖ZW(〗梅孜编译 《美国总经国 情咨文选编》第182页 时事出版社 1994年出版〖ZW)〗 .里根在1982年的国情咨文中说 :“我们的经济恢复计划是以4项符合常理的基本原则位基础的:继续降低联邦开支增长率 ;坚持削减个人税和营业税,从而刺激储蓄和投资。”〖ZW(〗梅孜编译 《美国总统国情 咨文选编》 第671页 时事出版社 1994年出版〖ZW)〗福特在1975年的国情咨文中说:“ 减税措施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允许纳税人而不是政府花他们缴纳的钱。如果我们要使 经济状况好转,减税是必不可少的。减税为充分就业带来最大的希望。”〖ZW(〗梅孜编译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第589页 时事出版社 1994年出版〖ZW)〗 卡特在1978年的 国情咨文中说得明白:“税收改革和减税要一起进行。我们的税收建议将在我国增加就业机 会,为穷人增加就业机会尤其要给予特别的注意。?

  我们要知道在我们的自由经济里面,减税一直是新的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ZW(〗梅孜 编译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第635页 时事出版社 1994年出版〖ZW)〗 而现任总统 布什说:”百分之六的失业率应该大声喊出来,让美国的两党国会议员清楚听到,我们需要 大幅减税,如此一来,我们的同胞才能找到工作。“〖ZW(〗中新社华盛顿五月二日电 《 布什硅谷演讲内政外交 为明年竞选连任造势》〖ZZ(Z〗http://www.sd-online com〖ZZ )〗〖ZW)〗 ”减税计划将使美国人有更多的钱花,有更多的储蓄,有更多的投资,这些改 革方案将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ZW(〗中新网5月25日电《布什发 表讲话 强调减税能助美恢复活力》 〖ZZ(Z〗http://business sohu con/49/09/ar ticle209500949 shtml〖ZZ)〗[ZW)]?

  显然,上述美国总统的精彩论述,不仅表明了税收必减的大方向,而且也表明了税制结构调 整必须遵循减少对穷人的盘剥,减少对消费支出与流转征税,税制必须尽快过渡到以所得税 为主的大 方向。?

  3、推动减税的力量:竞选与收入增加?

  推动减税的力量有两种,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民主国家,推动减税的直接力量是国家领导人 的民主竞选制。目前美国的减税主要是靠总统民选制度来保证,民选总统几乎都不可能是增 税总统,而且如果想要有所作为,民选总统还要不断地减税。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把最高权 力来自有充分言论自由的竞选机制废掉,马上就会倒回到增税理由充分的年代。推动国家减 税的间接力量是减税、废税实践的成功,它们使人们收入增加,尤其是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颇为引人注目。?

  减税能使人们的收入增加毫无疑问,减税能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却颇受质疑。尽管减税的 历史就是一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历史,许多人还是难以解释其中的奥妙。就是深得其益的 美国国民也难以例外,据NBC/华尔街日报的调查,“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相信2001年减税 对美国经济有帮助,只有百分之二十九的人相信进一步减税能刺激增长” .〖ZW(〗《洛杉 矶时报:布什赢得减税战也有风险》 http://www.sd-online.com/web/news/2003/5 /24/2415.htm〖ZW)〗实际上,美国的税减了几百年,美国国民“减税会损害政府能力” 的担心也维持了几百年。?

  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减税反而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原因, 完全在于路径替代,或者说,当税一减再减时,国家的中央银行慢慢以货币路径替代了原有 的税收路径。依照各国中央银行的通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业务购买一切东西 :国债、企业股票债券、各种流通票据、金银或者其他产品。

  央行的购买过程就是社会财富增加的过程,当税率存在时,不管它是如何之低,社会财富总 量的绝对增加往往在抵消了废税的效应后,还有大量结余。?

  反过来说,如果国家税收路径依然存 在,国家就不会着力于央行业务的扩张,央行业务不扩张,社会资源都是死的,无法流通或 者流通不畅的,财富无从扩大,国家财政收入也就无法增加了。

  〖BT3〗四、我们的废税理论有正反史实为佐证?〖HT5SS〗

  众所周知,减税理论虽然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出现过,但要完全废除一个国家的税收制 度,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减税就是部分废税,从逻辑 上说,如果部分废税是正确的,那么完全废税也应当是正确的。但现实生活中,人几乎不用 思考就明 白,尽管减税使国家收入增加,但废税却只能使税收收入为零。因此,谁也不敢提出废税的 主张。?

  我们的废税理论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设想而不觉得自己行不通呢?因为,我们胸有成竹 ,这个“竹”不是别的,就是前人一直在用却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货币。我们将货币、证 券、 税收当成本质相同的发展经济的几种手段,并通过其替代趋势成功地提出了完整的减税、废

  税理论。即:税收不但部分可减,而且总体可以废除,废税以后的公共产品供应资金还是通 过立法,由议会来规划,由央行拨款,财政具体落实到人。

  “货币替代税收发展经济”的理论有充分的历史事实佐证,兹略举几例:?

  1、中国汉朝、后汉刘秀、三国刘备运用货币替代税收发展经济的史实?

  汉朝初期,如司马迁所记:“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 .统治者三十税一,允许民众自由铸造货币,以货币替代税收发展经济,农工商并举,人们 的劳动积极性高。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汉朝经济转变成武帝初年的“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 满,而府库余货财”,“纲疏而民富,役财骄溢”。?

  另外,据《反经》记载,后汉刘秀、 三国刘备白手起家,打天下得民心,坐天下,靠的也是发货币和废税。?

  2、美国独立,以后历届总统得民心,坐天下,靠的也是废税和发货币?

  美国政府在建国初期,税收极低、政府债券、货币泛滥,民众拒收,政府要求公民不得拒收 联邦政府发行的货币。法院裁决:政府败诉。美国就是在这种货币泛滥到民众拒收 的情形下,赢 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经济的极大发展的。美国战后的政府债券都没有收回,全部转为美圆, 美圆的前身就是政府债,也是废税、发货币的重要例证。现在,这个工作也一直在进行,美 国经济学家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大量的证据“确实表明美联储将一部分政府预算赤字 货币化了”。 〖ZW(〗(美国)劳埃德 B,托马斯著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439-4 40页,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ZW)〗众所周知的美国比较大的废税和发货币事实,还 有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零税方式,罗斯福新政的提高金价5倍,以及历次经济危机中的大量货 币以原货币数量几倍、几十倍的投放等等。?

  3、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得民心坐天下,影响世界,靠的也是废税和发货币?

  一切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得民心坐天下,影响世界,靠的也是废税和发货币。日本是一个 好例证,小国拔头筹,影响世界,靠的就是征负税,多发货币。在1996年,一个做同样工作 出同样产品的日本人硬是要比一个中国人多得72倍的货币〖ZW(〗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 鉴》1996年卷〖ZW)〗 ,怎么不会影响世界,让全球趋之若骛,敬之如神呢?日本发货币, 以前从来不找借口,现在货币实在是太多了,也开始找借口了,诸如失业、经济停滞、战争 ,等等等等。这次伊拉克一开战,日本央行通过强调战争危机,将“短期资金市场的流动资 金量从目前的17至20万亿日元提高到25万亿日元〖ZW(〗乐绍延:”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放 松银根 减少战争带来影响“ 新华网东京3月25日电〖ZW)〗” ,并“把央行收购金融机 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限额从原来的2万亿日元提高到3万亿日元” 〖ZW(〗乐绍延:“日本 央行决定进一步放松银根 减少战争带来影响” 新华网东京3月25日电〖ZW)〗,一次 一下就多发出9万亿日圆的货币,收购9万亿日圆的资产,日本货币政策变动速度之快,幅度

  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日本影响世界,靠的就是废税和发货币。?

  一个理论只有经得起正反事实的检验才能成为理论,反面的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计划经济下 的无产阶级领袖,为了标榜自己高尚,提出要“消灭货币、债务与股票”。中国大陆“既无 内 债又无外债”的空前绝后的成就,等始作俑者去世以后,就变成人类经济史上最恐怖的黑色 幽默。因为,这意味着国家的每一分钱都是国家应用暴力,从人民手中征税征上来 的。否定货币夸大税收的结果,是15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完全崩溃,最后不得不放弃原有 的做法,回到以货币替代税收的轨道上面来。?

  在发达国家也有反证,历史上,德国的饥饿 总理布吕宁、美国的无能总统胡佛在危机时都实行过增加征税、裁员减薪的政策,而不懂运

  用货币证券手段缓解危机,最后,他们无一例外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丢掉权力不说, 还受到后人的责骂。?

  以上正反史实充分说明,废税是不可逆的经济现象,而增税,只会是一种损害 人们与国家利益的蠢行。

  〖BT3〗五、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的意义?〖HT5SS〗

  1、财政一元化体制、财政货币二元化体制、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概念?

  财政一元化体制是指国家经济运行以税收、财政计划为中心,货币手段是执行财政计划的工 具和辅 助手段的体制。封建社会、奴隶制社会的经济运行可以看成是财政一元化体制的不完全形态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一切都以国家计划为中心,可以看成是财政一元化体制的完全形 态。该体制的运行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主要由政府官员制订出来的计划具有超前的预见性 ,完全符合社会上各阶层各类人员的特殊需要,并且预知这些需要在什么情况下会做什么样 的变化。也就是说计划具有洞悉一切的十全十美性。?

  财政货币二元化体制是指国家计划、物价管制、宏观调控仍然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但独立的 货币政策与货币制度已经形成并占据一定地位的体制。在经济转型时期,国家计划转向市场 经济,国家调控转向市场自我调控,官员独揽调控大权变为公民各自独享自我调控权,官员 行使权利无制约变成全局事项由全体公民约定,官员受法律约定的制约等等。由于既得利益 集团拒绝全盘接受新观念、采取新方式运作,旧的封建集权式的财政一元化做法仍然占有相 当大的比例,并在全世界有反扑的可能。?

  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是指一切活动均以货币自我调控为基础,取消税收不再以税收 获取利益的体制。这种体制是建立在各类劳动一律平等;货 币是记载劳动的工具,各类劳动均有权直接取得货币,劳动与劳动之间的交换比价由交换双 方参照自主、自愿与社会公平的原则自主约定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它大量削减社会运作成 本,给人们的劳动与生活带来便利。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的确立与税收的取消标志着国 家异化与劳动异化终结,社会开始趋向理性与自我调控,个人有了劳动的自由与保障,各种 社会罪恶削减到了最低限度。?

  (2)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的意义?

  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给国家提供了最低成本、最高收益的融资方式,然而这种影响仅仅 是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对国家发生重大影响中微乎其微的一个方面。金融财政制度一体 化体制对国家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 “消灭剥削、消灭劳动异化、实现社会正义”的伟大理想,国家形象得到全面改 善?

  取消税收一直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由于人们一直没有找到替代税收的方法,这个理想 也就多多少少带有空想色彩。税收的存在使得国家的形象非常模糊:一方面,她想实现社 会正义,要 求贯彻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归劳动者自己所有的原则,反对劳动异化,反对剥削;另一方面, 她又不得不要求劳动者交出一部分劳动产品给国家使用,不得不制造劳动异化,制造剥削, 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在旧的财政体制中,国家做事情有好的形象,但是在做事情之前收取 税收,又给社会留下了极坏的影响国家是异化的,人们对国家总是既爱又恨的。?

  在消灭国家异化上面,人类有许多思想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提出“消灭劳 动异化,消灭剥削,国家消亡”的共产主义理论,说到底也是为了实现 “消灭剥削、消灭 劳动异化、实现社会正义”的伟大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使马 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由理想状态变成现实状态。?

  B、解放了国家,使人们的权利有了更好的保障?

  现代社会很不安宁,许许多多的事情都需要国家去做。在旧的财政体制下,国家做事情的能 力直接受制于税收的多少,很多事情国家都不能去做,原因只有一个:国家没有钱。在这种 体制下,不管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只要没有钱,就没有办法做事情。这直接酿成了人受制于 物,国家受制于税收的尴尬局面。在这种体制下,人最多的国家,往往成为失业最多、贫困 人口最多、人的权利最得不到保障的国家。人口成为负担,各种侵害人的尊严、否定人存在 价值的理论层出不穷,以致侵害人的生命,毁坏家庭与人世幸福的“计划生育”理论与实践 能够横行无忌,十几亿人的人权无法得到保障。?

  在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下,国家可以直接发货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直接发货币 组织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可以直接发货币改善自然环境,可以直接发货币改善制度环境 ,可以直接发货币作任何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国家几乎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前提只有一 个:这个国家有足够的人力可以使用。在这样的国家,人才真正是最宝贵的资源,人们的权 利才有可能得到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和精神保障。?

  C、 消除了劳动差别,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社会由动荡变成融合?

  在旧的财政体制下,国家公务员、脑力劳动者的工资要靠国家从其他劳动者手里收上来。国 家公务员和脑力劳动者劳动越多、工资越高,其他劳动者的负担就越重,公务员与普通劳动 者、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某个行业的劳动者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都因为税收的存在而 处于互相对立的境地,社会总是动荡不安。?

  在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下,国家直接发货币记载所有人的劳动,国家公务员和脑力劳动 者的工资不需要从其他劳动者手里收取。他们劳动越多,工资也越高,与其他劳动者互相交 换劳动的可能性也越大。在互相交换劳动的情况下,国家公务员和脑力劳动者的收入越多, 其他劳动者的收入也越多,体力劳动者的收入越多,国家公务员和脑力劳动者的收入也越多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劳动者收入的增加,都有可能使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增加。劳 动者之间的对立不再存在,社会由动荡变成融合。?

  D、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人们以劳动为第一需要,社会财富极大丰富?

  劳动异化是人们劳动积极性低下、劳动痛苦和物质财富缺乏的根本原因。旧的财税体制产生 劳动异化,所以无法实现“人们以劳动为第一需要,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理想 ,人们的 劳动积极性非常低下。?

  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全部属于劳动者所有,劳动者劳动越多,劳动 产品也越多,对其他劳动者提供的服务也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地位越高;劳动者劳动 越少,自己拥有的劳动产品也越少,和其他劳动者交换劳动产品的机会也越少,对社会的贡 献越小,地位越低;因此,人们很容易以劳动为第一需要,以劳动为荣,以劳动为快乐。?

  试问,在这种体制下,社会财富怎么会不极大丰富?

  〖BT3〗六、中国离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有多远??〖HT5SS〗

  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她既与资本主义社会兼容,也与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理想一致。中国社会追求社会理想的传统,有可能使得中国接受金融财政制度一体 化体制比发达国家来得快,这是一个很有利的因素。但是,中国具体经济制度水平低下,制 度环境和操作经验比较欠缺,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学者受“防止通货膨胀”的理论影响很深 ,有可能阻碍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的实现,虽然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不可能带来“ 通货膨胀”,但对于“反通货膨胀”教条主义者来说,发货币可能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

  显然,新的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必然引起争论。在财税制度的争议上,笔者赞成多搞发 展型的争议,研究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替代现有模式;少搞争斗型的争议,不讲创新,只讲如 何分配既得利益。争论是最耽误时间的,但争论又是不可避免的。反对封闭消息,不搞研究 ,不搞争议。?

  我们认为,中国金融财政制度一体化体制的道路有可能是这样的:?

  1、废除外汇管制,实现货币可自由兑换,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极大的货币差距。?

  2、实行积极财政,在不取消税收手段同时,采取另外一种更低成本的手段-债券进行融 资。?

  3、调整税制结构,优化税制功能,即将征税的原则定为促进闲置资产流通,而不是取得财 政收入。逐步将税制结构调整为以财产闲置税、财产赠与税、所得税为主,取消流转税,与 国际惯例接轨,促进社会资源的流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与国际惯例接轨,对关系到国家稳定、贫困线以下人口生命安全以及经济危机等等大事 情,经议会同意或者其他特殊程序,直接发货币予以救助。?

  5、把减税、废税、对贫困人口的直接救助、对失业人员的直接救助结合起来,对国家公务 人员的劳动直接发放货币,由金融、税收双轨财政逐步过渡到金融单轨财政。?

  6、经过理论界的积极研究、逻辑检证,尤其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最终完全废除税收, 确立金融财政一体化体制,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消灭剥削、消灭劳动异化、实 现社会正义”,“人们以劳动为第一需要,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远大理想。??

  〖HT5H〗七、〖ZK(〗新旧财政金融运作模式比较表-为什么发放货币不征税会使一国 尽快实现充分就业,获得比工业革命更大的发展机遇?〖ZK)〗?

  〖HT5SS〗有人说,我的发现必将引起社会科学的巨大革命,尤其是经济学领域的巨大革命 ,它将为全人类带来一次比工业革命提供的发展机遇更大、更深远的革命-全球财政金融 法制革命。?

  我本人不大明白“革命”的意思,但却赞成我的工作必将使货币理论与古典经济学理 论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影响到我们的法律制度 ,影响到我们的意识与社会生活模式。那么,发放货币证券,减税、取消税收的做法,与强 调征税、废除债券、货币的做法相比,到底有些什么优势呢??

  〖HT5K〗(一)〖ZK(〗“不收税,只发货币和其它证券”财政金融运作模式的特点:〖ZK) 〗?〖HT5SS〗

  不收税,只发货币和其它证券,主张财政金融合一,理论上以发行货币为最主要的发展经济 手段,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实现物产极大丰富的目标。内容包括:?

  1、以货币手段替代税收手段,国家尽快减税、最终完全废除税收手段;?

  2、变收支平衡模式为零基预算,根据实际需要尤其是失业人口的需要发行货币,支持国家 机器运转和国家经济建设;?

  3、完全实现充分就业,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益,物产极大丰富。?

  〖HT5K〗(二)〖ZK(〗“收税,同时发行债券和其它证券”财政金融运作模式的特点:〖 ZK)〗?〖HT5SS〗

  收税,同时发行债券和其它证券,割裂财政金融的有机联系,理论上反对发行货币,也反对 过度赤字预算,经常削减预算,裁减人员。除了树立一个能带头吃苦的旧道德形象外,在财 政平衡、充分就业与经济景气的选择中无法两全,更无法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实现物产 极大丰富的目标。内容包括:?

  1、以劫富济贫的面目出现,主张对富人增税,最终引发富人 企业裁员,最大限度地损害穷人利益; ?

  2、以吃苦耐劳,平衡预算的面目出现,削减财政支 出,裁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最终使政府运作乏力,无法在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履行应 尽的义务,最大限度地损害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利益;?

  3、无论是对富人下手还是对国家工作

  人员下手,最终都会传递到穷人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头上,损害社会整体就业水平,使社会整 体效率低下,经济整体滑坡同时引发社会动荡、犯罪乃至内战与世界大战。

  〖BT4〗(三)新旧财政金融运作模式比较分析:?〖HT5SS〗

  1、分析的前提:?

  社会存在非充分就业;国家财政支出能够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使 部分在职人员更加努力,部分失业人员重新获得劳动机会,最终增加社会总体劳动量与物质 精神财富,减少失业、贫困、动荡、犯罪乃至内战与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一句话,国家 财政支出是良性有效的。?

  2、新旧财政金融运作模式比较分析:〖LM〗

  〖JZ〗〖HT5“H〗表三 新旧财政金融法律制度运作成本收益一览表?

  [HT6“SS]〖BG(!〗〖BHDG4*2,K4,K13ZQ,K13ZQ,K10ZQ〗

  [SQ*2][HJ*2/5]社会?现象〖〗[SQ*2]旧模式?(反对发货币、债券,支持征税)〖〗[SQ* 2]新模式?(支持发货币、债券,反对征税)〖〗[SQ*2]经验与教训

  [BHDG4*2][SQ*2]财政?支出〖〗[SQ*2]  支出的形式是货币,根据乘数原理,支出的效 果可以是4/1.〖〗〖SQ*2〗  支出的形式是货币,根据乘数原理,支出的效果同样是

  4/1.〖〗〖SQ*2〗  二者在政府投资收益环节效果一样。

  〖BHDG6〗〖SQ*2〗财政?收入〖〗〖SQ*2〗  议会决定,暴力收税,政府获得的就是民 间减少的,社会财富与 货币总量不变。〖〗〖SQ*2〗  议会决定,机器印刷,政府获得货币,民间不减少货币和

  投资,社会财富与货币总量增加。〖〗〖SQ*2〗  旧成本为民间减少的投资收益外加征税 费;新成本近似于0.

  〖BHDG10*2〗物价〖〗

  〖SQ*2〗  直接计入成本,短期物价急剧上升;长期削减需求,迫使企业裁员, 失业增加又会进一步削减需求,引发新一轮的减产与失业,整体物价水平急剧波动。〖〗

  〖SQ*2〗  不计入成本,短期物价不变;长期有可能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物价与生产,整 体物价水平不会有恶性变化,社会资源配置最佳化达到新的水平。

  〖〗〖SQ*2〗  增加税收常常造成社会动荡,无一例外引起物价急剧波动,生产急剧滑坡 ;发行货币反之。

  〖BHDG10〗整体生?产水平〖〗

  〖SQ*2〗  对原有生产者征税,减少其利润,从而迫使其裁员,减少劳动力投入,如果财 政支出比企业支出更加合理,两抵后有增加新的物质精神财富,否则反而降低整体生产水平 .〖〗

  〖SQ*2〗  原有生产水平不变,另加新的劳动力投入,增加新的物质精神财富。〖〗

  〖SQ*2〗  征税无论针对谁,都造成社会动荡,无一例外降低整体生产水平;发行货币反 之。

  〖BHDG7*5,K4,K13ZQ,K13ZQ,K10ZQ〗

  就业与?失业〖〗

  〖SQ*2〗  直接减少原有就业人口与就业水平,两抵后有可能增加就业,减少失 业;也有可能减少就业,增加失业。〖〗

  〖SQ*2〗  原有就业人口与就业水平不变,另加新的劳动力投入,增加就业,减少失业。

  〖〗

  〖SQ*2〗  征税无论针对谁,无一例外减少就业,增加失业;发行货币反之。

  〖BHDG13,K4,K13ZQ,K13ZQ,K10ZQ〗

  劳动与?闲 暇?(勤劳与?懒 惰?或者?财富与?贫穷)〖〗

  〖SQ*2〗  增税短期直接压抑原有就业人口劳动积极性,增加隐性失业,也有可能迫使企 业裁员,直接增加失业人口;长期社会总收入与总需求的减少又会进一步降低人们的劳动积 极性,减少劳动产出,增加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

  〖SQ*2〗  短期原有就业人口劳动与闲暇不变,另加新的劳动力投入,增加劳动,减少懒 惰与闲暇;长期社会总收入与总需求的增加又会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增加劳 动产出,减少隐性失业。〖〗

  〖SQ*2〗  征税无论针对谁,无一例外降低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放弃勤劳的本性,人们 趋向于懒惰,使社会财富减少,人们困顿,并迫使走投无路者走向犯罪;发行货币反之。〖 BG)〗〖LM〗

  〖HT6“SS〗

  〖BG(!〗〖BHDG16,K4,K13ZQ,K13ZQ,K10ZQ〗纳税者?与食税?者(社?会各阶?级、 阶?层)〖〗

  〖SQ*2〗  直接造成纳税者与食税者之间的尖锐对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普 通民众与政府的对立,也有可能引发穷与富的对立、阶层阶级对立,不道德与犯罪严重,最 极端时引发阶级斗争、内部革命、外部战争与恐怖主义行动。

  〖〗

  〖SQ*2〗没有针对部分人的税收,也不会引起社会阶层、阶级的分化与对立;新增加的货币 投放,无论是投给政府官员还是贫苦百姓一方,最终都会流到另一方手里,为另一方所欢迎 .〖〗 〖SQ*2〗  征税无论针对谁,都会使社会分裂为纳税者与食税者两部分,进而演化为各种 阶层与阶级对立,引发不道德、犯罪、阶级斗争、内部革命、外部战争与恐怖主义等罪恶; 发行货币反之。

  〖BHDG14*2〗公有与?私有〖〗

  〖SQ*2〗  征税直接改变原有公有与私有格局,减少个人财产,降低个人劳动积极性,引 发个人反国家的行动,最终损害国家整体利益;先损害私有,后损害公有,最后大家都没有 的蠢事,我们再也不能干了。〖〗

  〖SQ*2〗  不改变原有公有与私有格局,新增加的货币可以投给公职人员,也可 以投给贫苦百姓,既能发展公共事业,又能增加个人财富;公有多了,私人享福,私人富裕 了,国家强盛;公有与私有不但不对立,而且互相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SQ*2〗  征税无论针对谁,无一例外既损害了私有,又损害了公有,最后大家都没有; 发行货币反之。

  〖BHDG18*2〗道德与?法律,?消亡国?家与永?恒国家〖〗

  〖SQ*2〗  征税使劳动异化,税法使得道德、法律与天道、天性相背离,人不以避税、逃 税、漏税、偷税、抗税、社会暴力革命为耻,反以避税、逃税、漏税、偷税、抗税、社会暴 力革命为荣,税收使得国家正义遭受怀疑,国家必须消亡,否则无法实现自由、公平与正义 ,征税国家是消亡中的国家。〖〗

  〖SQ*2〗  不征税,不制造劳动异化,道德与法律没有外在性与强迫性,国家不再是依靠 暴力获取经济资源的异化物;发行货币,既记载公职人员的劳动,也记载贫苦百姓的劳动, 国家是每一个个人的财神爷与守护神,是不可消亡的永恒国家。〖〗

  〖SQ*2〗  征税无论针对谁,都制造劳动异化、道德异化、法律异化,使国家自掘坟墓; 发行货币反之。〖BG)〗?〖HT〗〖HJ〗

  [HT5SS]最后结论:在税与货币的比较上,税收制造了分歧与差异,货币化解了分歧与差异 ;税收消灭了人类理想,货币实 现了人类理想;取消税收,发行货币,以货币手段作为最主要的财政手段,以其它证券票据 手段作为发展经济,战胜失业与贫穷的辅助手段,将带领我们走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的天堂。?

  历史上,工业革命振兴经济走了几百年时间,而货币革命与金融财政革命振兴经济的时间不 会超过30年。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利用与货币革命相似的做法,大量发行货币,促成全民自 由、自愿、充分的就业,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足以说明,发放货币不 征税会使一国获得比工业革命更大的发展机遇,尽快实现充分就业。

  李纪兵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