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研究
发布日期:2010-12-06 文章来源:互联网
1深刻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1)依法行政保证基层政府顺利开展工作。政府依法行政对整个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具有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政府行为的影响广泛、力量巨大,其合法合理与否直接涉及群众利益,对广大公民的心理、行为有深刻影响。依法行政意味着行政行为在法律框架内活动,政府意志和行为符合人民的意愿,公民与政府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如果组织或个人的权益受到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侵犯,可以到法院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及时而有效的法律支持。政府不依法行政的,公民则将对政府失去信心和信任,造成法律价值和道德价值失范,严重影响民主法治的进程。依法行政不意味着法治价值的较好实现,意味着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在责任内管理规范社会不良行为,使一些可能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政府不依法行政,公民则将无所适从,无法预料哪些行为确应受到法律的惩罚,哪些行为不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2)基层依法行政实现合法权益广大人民群众。当前,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基层行政组织的行政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行政者的行政行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基层政权是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利益的实现。基层依法行政已成为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
(3)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依法行政与科学发展紧密相联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建设系统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在行政行为、执法服务中都体现以人为本,按照法定授权和法定程序正确履行职责,更好的为全省加快发展服务。
(4)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实施依法治国,涉及到立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等方方面面。依法治国的精髓是依法治权,核心是依法行政,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系统行政机关作为担负建设事业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等重要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责任重大,尤其是需要学好法、普好法、用好法,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逐步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依法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2当前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障碍
2.1观念障碍——依法行政意识淡薄?
虽然党和国家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但由于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恪印。有的人认为,按法定职权法定程序办事受约束太麻烦,总是抱着“人治”观念不放,置法律于不顾;有的人认为,“法治”是治“民”的而不是治“官”的,因而往往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凌驾于老百姓之上,为所欲为;有的人认为,法律是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对己有利时就执行,对己不利时就抛在一边,我行我素,致使依法行政原则难以贯彻落实。
2.2体制障碍——工作体制不顺畅?
在行政决策机制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程序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在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中存在着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公开透明与公众参与不够。法律法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与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不健全、无法可依问题同时并存。执法上的差距。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地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搞的好,其依法行政也就搞的比较好,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也比较顺利。
2.3能力障碍——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依法行政的基础。目前我们的行政执法部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专业化的执法队伍,特别是缺乏专业法律人才。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就必然差,总体素质就低。
2.4制度障碍——行政执法监督缺乏力度?
行政监督立法残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行政监督法》及其配套的法规、规章,并且行政执法内外各种监督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未形成科学高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由于没有必要的法制保障和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使许多形式的监督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及行政侵权现象也非常严重。近年来,“民告官”案例明显增多,一些经济主管部门以及公安、税务、工商、卫生防疫、土地管理等重点部门的行政违法和行政侵权时有发生。对此,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