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盗伐林木罪亦或滥伐林木罪?
发布日期:2010-11-29    文章来源:互联网

案情简介:

20098月份的某一天,崇左市江州区某屯村民何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人民币1800元的价格,购买了另一村民李某谎称为其所有的位于屯附近的四十多株松树木。实际上,该四十多株松树木归属于江州区某林场所有。何某向李某购买了这几十株松树之后,便与许某商量合伙砍伐该批松树木,用于销售牟利。同年823日,何某和许某在没有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携带斧头、油锯等工具,将该四十多株松树木砍伐,分别截成2长的原木装车,并雇请了司机帮助运输。运输途中,何某等人及其松树原木被公安人员查获。

 

争议观点:

公 安机关对本案侦查终结之后,以何某、许某涉嫌盗伐林木罪,移送江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受理后依法讯问了犯罪嫌疑人,审查了全部案卷材料,在对本案的 定性进行讨论时,检察人员发生了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何某、许某应当定性为盗伐林木罪,因为何某、许某未真正取得该片松树木的所有权,砍伐松树木的行 为侵犯了林场对该片松树木的所有权;另一种观点认为:何某、许某应当定性为滥伐林木罪,因为何某、许某虽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但何某已购买该片松树 木,因而何某将其自己的林木砍伐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不能认定何某的行为侵犯了林场对该片松树木的所有权。笔者认为,本案应当定性为滥伐林木罪。

 

法理剖析:

首先,从罪名的区别来看。

盗伐林木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伐国家、集体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盗伐他人自留山上成片林木,数量较大,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以及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所有权,并且在主观方面,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滥 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及其他保护森林的法规,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制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采伐许可证,但违背采伐 许可证所规定的地点、数量、树种、方式而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管理的林木,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森林 资源保护制度,其与盗伐林木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观方面滥伐林木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而盗伐林木罪侵犯了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林木所有权,滥伐林木罪 则未侵犯。

本 案中,先是李某假冒林木所有权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国有林木出售给何某,而后何某基于对李某的信任,向李某购买了四十多株松树木。尽管李某对其所出售的 松树木并不具有所有权,但在何某的主观态度方面,由于何某出于善意,事先与假冒人李某无通谋,并且支付了相应对价,因而就排除了何某系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 来砍伐该片松树林木的可能性。由于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何某的行为不能认为是盗伐,而其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林木,应该认定为滥 伐。

其次,从刑法学原理来看。

主 客观相统一是刑法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定罪量刑的标准之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 的条件。该原则基于犯罪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可能相互分离而单独存在的客观真实,强调在解决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犯罪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并 注意二者是否统一于犯罪行为之中,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样就防止了在犯罪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分离的状态下只根据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定罪量刑和追究刑 事责任的错误,使刑事责任的实际追究更趋合理。笔者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就是客观危害与主观恶性的统一,或者说犯罪的本质就是社会危害性与主 观危险性的统一。认定犯罪的时候应该偏重于关注行为及其实害,这是由犯罪的本质——社会危害性决定的,危害行为在决定犯罪与否或犯罪性质的问题上具有决定 性作用。

本 案中,何某和许某无采伐许可证的砍伐行为无疑是一种危害行为,也产生了客观的危害后果,因此具有社会危害性。何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不具有所有权的李某购 买了松树木,之后无证砍伐,实际上他的行为同时侵犯了两个法益,一个是真正的所有人某林场对该片松树林木的所有权,另一个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制度。在 客观表现和行为后果上,砍伐行为既符合盗伐林木罪,又符合滥伐林木罪的犯罪构成。这种情况,正是犯罪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分离单独存在的情况,因此如 前所述,“在解决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犯罪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注意二者是否统一于犯罪行为之中,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样才能降低在犯罪 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分离的状态下根据单方面进行定罪量刑和追究刑事责任而产生错误的几率,使刑事责任的实际追究更趋向于合理。”所以关于本案,必须遵 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对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行为作出准确的定性。何某、许某客观上实施了危害行为,而侵害到了的两个法益---某 林场对该片松树林木的所有权,以及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制度。在主观上,何某和许某仅对国家关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制度存在侵害的故意,而对于林场松树林木的 所有权不存在侵犯的故意。案件中何某对松树林木真正的归属问题并不知情,他是基于对李某的信任而购买的林木,并且支付了相应合理对价,因而何某对于松树林 木的占有是自主占有,即 基于此物是自己所有的意思进行的占有。而基于自主占有去处分财物的行为,主观上一般不认定其具有侵害他人所有权的恶意。在客观上,一方面何某、许某实施了 危害他人所有权的行为,也实际造成了他人的所有权被损害的结果,仅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其行为是符合盗伐林木罪构成要件的。另一方面何某、许某未经过行政 审批,未取得采伐许可证等相关程序而私自砍伐林木,又实际造成了对国家相关制度的损害,从而也符合滥伐林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同一行为造成了两种危害结 果,同时符合两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则对该行为的准确界定,就只能依据其主观因素来判断。由于该行为主观上不具有损害他人所有权的故意和恶性,而具有对国家 保护森林资源制度进行侵犯的故意,故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该行为产生的客观危害结果能与故意侵害国家保护森林资源制度的主观态度形成统一,而与故意侵害 他人所有权的主观态度不能形成统一。所以对于本案,应当认定犯罪嫌疑人构成滥伐林木罪,而不是盗伐林木罪。

 

公诉情况:

江州区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最终以滥伐林木罪对犯罪嫌疑人何某和许某提起公诉,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院判决:

江州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检察机关的指控成立,判决何某、许某犯滥伐林木罪,分别判处何某、许某有期徒刑8个月,缓期1年执行,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