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论我国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10-11-09    文章来源:互联网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所以会如此关注,除了犯罪造成的危害性之外,青少年作为下一代的国家建设主力军,他们的身 心健康深远的影响着国家明天的发展。设想一下, 如不对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加以关注和采取措施 ,明天的他们还能承担起使国家长存,民族长兴的重担 吗?我想一定不会的,他们反而会成为阻碍国家发展,束缚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另外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 ,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青少年违法犯 罪是一个信号,它在告诉我们社会内部的的某些方面出现紊乱,它只是内部出现病症的一些外部表现。首先,我们需要对青少年的范围进行确定。我国刑法将刑事责 任按人的年龄分为三个阶段:即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岁不满16周岁)和完全负刑责任年龄阶段(已 满16周岁)。① 另外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指出:未成年人是指不满18周岁的公民。那么本文中所指的青少年既包括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也包括已 满18周岁但超出不多的青年人,这些人在刑法中有的已属完全负刑事责任阶段,有的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阶段,有的却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虽然在法律严 格届定上会有这些不同,但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却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后却突增到70%以上,从最高人民法 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 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② 这些数据无不证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另外出现频率最多的犯罪案件依次为抢劫、盗窃、故 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聚众斗欧、故意杀人等等。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青少年犯罪的行为在逐渐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向:
   (一):违 法犯罪形式的团伙化。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数是以有组织的团伙形式出现的,这是因为青少年自身的条件决定的。由于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条件尚处在较薄弱时 期,如果以个人的力量来达到犯罪目的,势必会加重其心理和身体上的承受压力,使其产生胆怯的念头。但要是一些人集合在一起,并进行必要的分工,则分摊在每 个人身上的压力将会大大的减少,从而逐渐形成一些较为稳定的组织。基于共同故意来实施犯罪的案件,往往会有人把风,有人作案,有人负责销脏,最后共同分 脏。
 
   (二):违法犯罪年龄的低龄化。即不满14岁的青少年犯罪人数在逐年增多, 甚至有些少年从小学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犯罪者大都是缀学的青少年,还有的青少年片面地认为18岁以前犯罪不用负任何责任,所以才放心大胆的实施各种犯罪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三): 违法犯罪手段的暴力化。即实施犯罪的手段残忍, 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抢劫、故意伤害、强奸等恶性案件上,大多数青少年在犯罪前往往没有充分的 考虑和策化,只是在产生犯意或受到刺激后一时冲动,不计后果的突然犯罪,因而这样往往会造成恶性犯罪的出现。
  (四):青少年违法犯罪中仍存在其它一些趋势
    A: 女性犯罪的数量和范围逐渐增加:其中情感问题占主要部分;B:毒品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据国家禁毒委有关数据显示,至2004年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已达 79.1万名,比2003年上升6.8%。在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人占到了70%。③ 由于青少年的好奇心,为了追求感官上的新鲜刺激而吸食毒品,成 瘾后不能自拔又会引发贩毒,卖淫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C:电脑犯罪数量的迅速增加,在科技进步和信息自由化的不断推动下,时代要求青少年须具备基本的计 算机专业操作技能,近几年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深入普及,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沟通、交流等生活方式出现巨大的改变,而对这些新鲜事物,最受渲染 的莫属这些青少年们了,网恋、网婚及网上传播淫秽信息、网上诈骗等新形式的网络犯罪层出不穷,屡尽不止。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人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总是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环境因素更是密切,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所以对于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要从青少年所处的环境中寻找答案。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 庭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对青少年来说,家庭对孩子所带来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学习社会规范、了解社会文化与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大都是在家长的教育 和熏陶下逐步建立的,家庭也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养的场所,家庭结构残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及家长自身言行的污染都可能会导致家庭教育的缺陷,而家庭教 育的缺陷又是造成子女不健全个性的主要原因,从而增加了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危险性。
    A: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许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 往往爱走极端,有的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过于宠爱,娇生惯养,处处袒护,不让孩子接受真实的生活,尤如在真空中生存一样,极易造成他们性格脆弱,好逸恶 劳,不能受到挫折,或者是任性自私,能动性差,缺乏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反而会在欲望不能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时候实施犯罪;但对孩子过于放松,漠不关心,放 任自流,则会使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子女在成长中的迷惘和未知领域得不到及时的明示,内心的疑问和欲望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心理上会造成抑郁,敏感多疑,性格会渐渐变的冷漠、孤僻、缺乏同 情心,更重要的是以上这些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会进而导致他的行为离正确的社会准则越来越远,在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也会极容易实施犯罪;再者就是父母 对子女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从心理上解决孩子的问题。轻则大吵大骂,重则皮肉相向,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的恐慌和不安也会教他们学会用暴力 解决问题,出现矛盾时便有极端之举,也会使孩子因厌倦家庭选择离家出走, 社会上投靠一些不法之徒,最终堕落成为罪犯。
    B:家庭残缺不 完整。即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婚、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这样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抚养、教育与监督。离婚问题已成为当今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据统 计,近些年来,我离婚率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离婚后的家庭不能对孩子及时照看,相比其它有幸福家庭的孩子,那些不幸的孩子会逐渐痛恨自己的家庭及身边 的一切,埋怨对自己的不公,进而会影响其走向歧路。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提高青少年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的场 所,青少年的身心是否能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有无良好的教育环境,优良的教育环境必将对孩子心灵健康成长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反之则可能 会使学生染上不良行为习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环境仍存在诸多弊端,从“云南马加爵事件”中便可见一斑。
    A:学校教学思路有偏差,虽 然素质教育已被提倡许多年,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都全面发展,但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偏重应试教育的状况仍没有明显改善,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不顾 忌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随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只懂得读书而对其它事物一窍不通的机器,最终也将白废,还 有就是把学生分为尖子班和普通班,甚至有的把学习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使学生遭受歧视,导致厌学,不求上进,逃课,最终到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活动,也是造成 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现状的主要原因。
    B:学校心理教育和青春期性教育的滞后,虽然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实际上许多学 校和老师并没有足够重视开设课程的重要性。把其放在边缘的位置,讲课时要么半遮半掩,要么就一代而过,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并没有真正解开,强烈的好奇心理也 会促使学生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酿成苦果后悔莫及。
    
    C:教育方式不得当,一些老师在日常教育中缺乏耐心,恨铁不成 钢,对学生使用不适当的方法。比如,吵骂学生,讽刺挖苦,罚写作业,请家长; 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体罚,而不去对学生耐心的说服教育,造成孩子对学校产生 畏惧,厌恶之心。一面是对学习的厌恶,一面是家长的期许,孩子承受不了这双重的压力,而选择离家出走,流入社会。也会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D: 学校管理不善和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便很难营造出一个良好学校风气,对各方面事务的管理制度如不健全,便不能及时约束个别学生 的不良行为,此类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与控制,邪恶势力也会迅速在校园里肆意漫延,甚至会出现有组织的校园黑社会,则校园犯罪也会接踵而来,校园犯罪波 及面的深度和广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利用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而忘记教师为人师表的宗旨,做出向家长索要财物,违规收费或向学生 推销商品赚取提成等有损职业道德的行为。逐渐会腐蚀孩子的心灵,也会使部分没有满足其目的的学生遭到歧视与冷落,而无法正常进行学习。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 比家庭和学校环境,社会上的事物更是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真善美、假恶丑掺杂在一起难以分辩,随时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我国在改革开放 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的软环境也无可避免的出现着变化,不正规的文化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深刻, 如周边的电子游戏室、网吧,卡拉OK等场所,使学 生整日陷入在暴力、恐怖、凶杀、色情、梦幻之中不能自拔,无心学业,日渐堕落,极容易在黑社会群体的影响下,参与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
[NextPage]

 (四):个体因素
    青 少年犯罪行为总是以一定的犯罪动机为指导的,犯罪动机的形成要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中找原因,青少年的好奇心较重,对新事物接受快,冲动,爱冒险、思想很敏 感。但往往会产生许多疑问与迷惑。当这时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这些特点就会促成他们产生不良念头并演变为犯罪动机。另一方面,青少由于缺乏社会经验, 道德意识薄弱,尚未把握正确的社会准则,是非观念模糊,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处理事情时就很感性,容易冲动,往往会知不觉造成了违法犯 罪。再者青少年抗腐蚀能力较差,如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很容易被异化,走向社会的反面。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
    寻 找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对策,应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入手,即努力改善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营造合偕的氛围促使青少年能保持 健康向上的心态来茁壮成长,使之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益的人,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环境系统改造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及每位公民的共同关注与支持, 包括学校、老师、家长及青少年本人在这一问题上做出检讨与总结,剔除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共同创造一个全新环境,并辅以完善的法制体系,构建多条社会 防线。
   (一):改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便接受着家长的抚养与教育,家庭的环境在无时无刻的 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家庭的生活水平、家长的素质、教育方式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在培养青少年情操、品德、性格方面起着关健的作用,有专家认为家庭的思想 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孩子今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安定则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则社会和睦,因此我认为 家长做为家庭的主要成员,首先,要做到保持家庭的稳定与和睦,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幸福的家庭中快活健康的成长,但试想如果在一个家庭里婚姻失 败,家人失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经常处在紧张状态,让孩子整天面对无休止的争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势必会造成很大障碍,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因享受不到家长 的完整呵护,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抚养责任,就会造成性格变异,心理畸形的孩子,这些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孩子不仅不能对社会做出有益之事,反而会因危害社会而走在社会反面。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孩子 的榜样。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子女,要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责任人,在教育孩子之前,应先自我反省,改掉自身缺点和不良惯,从自身 做起,做好人,做好事,这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相反家长的不良言行更会使模仿能力极强的孩子走向歧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再次父母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切勿忽视,经常沟通与交流,把握孩子的内心动向,并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无论是从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还是在 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中,我们都应当感受到孩子健全人格的确立离不开父母须臾的呵护与关爱,一个合格的父母应当既有事业心,同时也有对孩子的责任感,不能因工 作理由而疏忽对孩子的教育与关心,孩子最怕就是对他不理睬,如果父母与孩子能常沟通,常交流,孩子就会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感。。。。其实孩子对父母 的要求并不高,当他们需要时,给他们一个亲密的拥抱,一个幸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次倾心的交谈,甚至是一次适时的批评,都会让他们感觉到父母在关 注他,爱他,这样的孩子又何以不能积极向上? 而有些父母的关注总是围绕在孩子表面并未深入至孩子内心,以为给孩子吃好,穿好,要什么买什么,处处袒护 着,包庇着,才是爱孩子,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养成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不求进取,自暴自弃的坏习惯。
   (二):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打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学 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又有自己一些特点,他是培养学生社会化素质的基地,是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当学生踏入校门之后,这里便不仅是学习各类科 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园地,更是他们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待人接物,巩固道德观念,是非观念,塑造自我的场所。“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 节,事事做模范。”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的职能与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德育环境对未成年人今后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则意义深远。因此,相关教育机构应对目前 的教育环境多做一些深思与改进,诸如以下建议:
  
    A:学校的教育思路应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的走进课 堂。倡导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培养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变强行灌输式的教学为循序渐进, 培养兴趣,学生才能真正用心接受,效率才能真正有所提高,素质才能真正的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B: 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应增设有实质性内容的心理辅导课程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对未知领域的强烈求知欲往往让孩子出现困惑,青春期的困惑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应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接受孩子的咨询,解答青少年的问题,解除他们的心理困 惑, 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
 
    C:对学校物质环境的改造和校风学风的建设,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学校的基 础设施既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宿舍整洁,图书馆资料丰富,实验设备先进,则会使置身其中 的学生不自觉受到渲染,激发起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形成自觉的学习动力。但做好硬环境的建设同时,学校更应致力于营造和保持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良好的校 风学风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坚定信念,忌恶扬善。包括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教师个人修养,使教师忠于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 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以上这些学校必须建立起严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的加以实行。
    (三):改善社会环境,创造合偕健康社会
    比 起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则社会环境具有更广的覆盖面,更大的辐射力和更深的渗透性。变革中的当今社会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 和各种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唤醒着广大青少年应当树立参与竞争能力,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各方面素质,同时社会中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 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观念以及官风不正,民风不淳的丑恶现象也在冲击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学校提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中世风日下的现象所造成的反 差,极易使青少年丧失原有的道德规范,在改善社会环境的工作中,首先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青少年能常接触到的文化领域,坚决取缔那些藏污纳 垢,祸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经营场所,让青少年远离凶杀,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的侵害,并推出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艺作品应符合青少年特点,保持新 颖性,趣味性,知识性,并能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另外重点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网络软件的监控,倡导文明的网络风气,严格审查面向青少 年的游戏软件内容,对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软件坚决查处。再者还应动员社会各团体多搞文化科普知识的教育和先进文化思想的宣传活动,以及增设面向青少 年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创造良好的文化软环境和硬环境。
   (四):完善法制体系,并加强法律的落实工作
    我国现有的《义务教 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其它法律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些条款组成的法律体系。从各个方面有效的发挥着作用。为社会各界 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法》侧重保护青少年的受教育权,今后能成为有理想,有文化对社会有用的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更侧重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 治。做好以上的工作更应结合青少年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尊重未成人的人格尊严为前提,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 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也只有这样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筑一条坚实的防线。 
    我国是人口大国,青少年占全国人口近 半数,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4亿,已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否关系国家的兴衰。胡锦涛同志指出: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 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 工程。④让我们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所有人全都行动起来,为他们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繁荣倡盛。

参考文献:
[1] 赵秉志著、《刑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号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