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浅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发布日期:2010-09-10    文章来源:互联网
论文摘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有组织犯罪。在我国,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组织还没有出现,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出现,它们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居民,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恶劣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社会危害性极大。我们要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从源头上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已经存在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要予以严厉打击。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 犯罪集团 特殊证据制度 洗钱犯罪 反腐败犯罪 特别程序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分三个条款规定了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三项罪名。第一款规定了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根据本款规定,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所谓“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指为实现成立黑社会组织的非法目的,倡导、发起、策划、安排、建立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指在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中处于领导地位,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策划、决策、指挥、协调的行为;“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指积极、主动加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并积极参与策划、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有组织”,一般是指三人以上结成比较稳定的犯罪组织,该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宗旨、纲领、章程或者宣言,组织内部有严密的分工以及严格的纪律等特点。第二款规定了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这里的“境外的黑社会组织”,是指被境外国家和地区确定为黑社会的组织,既包括外国的黑社会组织,也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黑社会组织;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是指境外黑社会组织通过引诱、拉拢、腐蚀、强迫、威胁、暴力、贿赂等手段,在我国境内吸收组织成员的行为。第四款规定了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这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各级党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的执行一定职权的工作人员; “包庇”是指行为人利用职权、影响或者向有关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黑社会性质;“纵容”,是指行为人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不依法制止,反而给予放纵、宽容。

根据以上规定,我们可以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定义为: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组织。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独立于正常社会、具有反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具有严密组织形式的犯罪团体,已经具有黑社会犯罪的某些痕迹和性质,但尚未具备黑社会犯罪的完整特征,属于界于犯罪集团和黑社会犯罪之间的,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是犯罪集团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具有反社会性。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发布的《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4月28日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一款的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作出了规定,可以概括为:(一)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性特征,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最本质、最鲜明的特征。它不是一个松散的临时纠合体,而是一个较长时期在一定地域有组织地从事犯罪活动的稳定的组织。在该组织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组织者、领导者”通常是指组织、领导、策划、指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犯罪活动的人,其本身通常不直接参与实施具体的犯罪活动。“骨干成员”通常是指从组织者、领导者那里领受任务又指挥和积极参与实施具体的犯罪活动的人。(二)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性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提通过违法犯罪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维持组织的运转和暴力活动所必需,也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或是通过组织提供非法物品、服务牟取暴利;或是通过暴力性犯罪如抢劫、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等;或是进行洗钱犯罪向合法的商业领域渗透;也有可能是通过一些正常的经营活动获取。(三)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社会政治背景特征。在一般情况下,犯罪分子要达到“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如果没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是难以实现的。国家工作人员的非法保护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在一地形成气候、势力扩大的重要原因。国家工作人员为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而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查禁;或不依法履行职责,放纵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促成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非法控制”或“重大影响”。(四)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暴力破坏、反社会秩序行为特征。 “一定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所谓一定的“行业”,是指一定的职业领域,如运输、建筑、商品批发、餐饮、娱乐业等。违法犯罪活动具有暴力性和多样性,这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特征。犯罪的暴力性和多样性特征表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在犯罪规模、能量、手段、社会影响上都要比犯罪集团更为严重、恶劣,应当严厉打击。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应注意的问题

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处理作了原则性规定,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其他一些犯罪组织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因此在认定和处理的实践中要慎重,要仔细辨别比较。

1、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一般犯罪集团。犯罪集团即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稳定性和行为的单一性,它是以犯罪为纽带连结而成的犯罪组织,一般人数较多,有明显的首要分子,重要成员固定或者基本固定,经常纠集在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黑社会组织也是为了实施犯罪而建立起来的;从一定意义上说,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犯罪集团,但是它的存在形式更加复杂,往往通过有组织地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一般以企业、公司等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合法的工商活动作掩护,具有获取非法的经济利益以掩护黑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能力和经济基础,并通过贿赂等手段腐蚀政府官员以求得保护,从而具有政治渗透能力,形成了相对严密与稳定的组织结构,称霸一方,在一定的区域范围或行业内形成控制和影响等特征。有的犯罪集团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的甚至还受到了国家工作人员的非法保护,但没有对一定的区域或者行业形成非法控制。犯罪集团在进行犯罪活动的时候大多还是采取秘密、半地下的方式,怕被发现受到打击。而黑社会性质组织则是一股与国家公权力相抗衡的社会黑恶势力,它称霸一方,达到了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进行非法控制的程度,在其控制的势力范围内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大多肆无忌惮,无所顾忌,通常采取公开、半公开的方式。

2、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恐怖活动组织。黑社会性质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都是1997年修正后的刑法新规定的罪名,二者从组织形式及犯罪客观表现上讲确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又有很大区别。恐怖活动组织是以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恐怖活动为目的,恐怖分子实施犯罪并制造恐怖气氛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改变内外政策或停止某种行为,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恐怖组织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侵犯的客体为社会管理秩序。在行为方式上,恐怖活动组织表现更为极端,主要是以杀人、爆炸等暴力恐怖活动,而黑社会性质采取复杂多样的手段,包括暴力、威胁、贿赂等。

3、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一般的流氓恶势力犯罪。主要区别在于流氓恶势力犯罪组织的松散性,成员临时纠合性,犯罪目的的单一性,犯罪活动的单纯性。流氓恶势力一般称霸一方,谋求的多是小利小惠或无聊取乐。活动方式上多属于大坏不干,小坏不断。在处理上,原刑法以流氓罪处理,修正后的刑法改变了“口袋罪”现象,分别以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猥亵侮辱妇女、聚众进行淫乱活动来定罪,这四种行为表现的犯罪相较于黑社会犯罪的地域性危害及后果要小得多。在认定和处理上对参与者一般也是按照共同犯罪的有关原则办理。

三、怎样遏制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危害我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是社会的毒瘤。有效地打击和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要结合其特征和我国法制的现状,积极研究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措施。

1、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加强执法力度。法律制度是惩罚犯罪、打击敌人、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它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约束力。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可规定特殊减轻或免刑的事由,鼓励其组织成员脱离犯罪团伙、立功自首;建立和完善对犯罪活动的举报制度,鼓励受害者和群众对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犯罪嫌疑人、“涉黑人员”的举报,加强做好对举报人的安全保护工作,并对举报属实有功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行专项治理,采取各部门合作的方式,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对于触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罪名的人,要及时加以惩处,依法判处刑罚,加大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分子。严厉惩罚涉黑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要与反腐败同时进行,扫除黑势力的保护伞、打破其关系网,破坏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加强国际合作,防止犯罪组织与境外犯罪集团相勾结,进一步强化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协助。

2、完善反腐败犯罪的立法,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查处和打击力度。要全面地完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法规范,填补法律漏洞,严密法网,还应当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最可能涉猎的领域进行立法意义上的修正和完善,才能够达到防控的要求和目的。腐败本身并不产生黑社会,但腐败现象的盛行,却是黑社会性质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催化剂。腐败可以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驾护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可以为腐败提供无穷的动力源泉。“保护伞”侵害的是国家的司法制度、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它的社会危害性有时甚至高于黑社会性质组织侵害行为的社会危害后果。因此,在我们的立法和司法活动中,要密切注意“保护伞”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关联,对可能构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在侦查中要注意收集、固定相关证据,予以严厉打击。一旦铲除了“带黑”犯罪组织,当地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应当严肃清理门户,严厉查处队伍中的为腐败蜕化分子,对深陷其中者,应以共同犯罪论处,不能以渎职罪而轻松蒙混过关。

3、完善洗钱犯罪的立法,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物质基础。洗钱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极为敏感的环节,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其经济实力派的保持和增长。因此,要打击和削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格控制其犯罪收益是最可行的措施之一。对洗钱犯罪的完善,主要是扩大洗钱犯罪的范围。现行刑法将洗钱的上游犯罪限定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而把近几年大量出现的逃税、诈骗、贪污、受贿、资本外逃、制造假币等行为排除在其上游犯罪的范围之外,不仅不利于对其他犯罪活动的打击,也不利于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因此,应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扩大至“一切能产生经济收益的犯罪行为”,以提高打击有关原生罪的司法效率,遏制其滋生蔓延。还要加强各地区的金融管理,防范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洗钱”行为,防止其把非法所得变为合法收入,对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违法所得、非法获利要全部予以罚没。

4、设立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别程序,为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有利的程序和方法。如:规设特别侦查措施,允许更多地使用特殊技术手段,如秘密拍摄、安装窃听器、截取无线电讯息等;投入秘密侦查力量,如特情、“卧底”等,放宽秘密侦查力量在工作中的法律限制;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监控、监视能力,扩大侦查权限,诸如窃听电话、监视电子邮件内容、加强对移民和边境的检查、放宽对银行记录进行监视等措施,提高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破能力。以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侦查、审判力度。

5、建设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殊证据制度。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较强的组织性,整个犯罪活动的实施都有颇为周密的行动计划,因而反侦查能力较强。尤其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及骨干力量,一般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犯罪活动,只是躲在幕后进行操纵。若追究其刑事责任,取证难度非常之大。因此,有必要规定特殊的证据制度:可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明确规定某些事实可作为对黑社会分子的推定,比如根据参加黑社会集会,参加黑社会举行的仪式等的行为推定其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对于这种法律上的推定只有被推定者的反证才能推翻。放宽证据的审查:不再要求黑社会组织的首要分子或骨干成员与该组织或其他成员的具体犯罪行为之间有直接的或密切的因果关系,而只需证明其成员的犯罪行为符合该组织的总体意图,其首要分子或骨干成员成员就应同时承担刑事责任。

6、加强对证人的保护。为保护证人的安全和鼓励其他证人积极作证,规定证人在有必要时可以不亲自出庭作证,而采取录音、笔录等形式;证人的姓名、身份、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个人资料应予保护;公民一旦成为指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证人,就有权利享受公安机关特殊保护;对证人进行专人专职保护、专线电话等。此外,还要注意结案后对证人的安置与补偿,因为案件判决的生效即意味着证人法律地位的结束,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对证人的威胁却远远没有消失。因此,必须妥当安置好证人的工作与生活,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对于在有重大贡献的证人则应重奖。

另外,还应注意加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反黑意识;充分运用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群防群治特点的社区居委会以及各基层组织工作的机制,从犯罪组织的底层处“釜底抽薪”,加大打击一般有组织性质的犯罪,把尚未形成气候的有组织的犯罪活动打击下去,把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犯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积极贯彻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通过社会各有关单位、保卫组织和广大群众,收集、掌握涉黑线索,精心组织案件侦查工作,严密防范。只有坚持预防与打击相结合,采取“预防为主、打击为辅、专项治理、全民动员”的方式,建立多方位、多系统的综合防治体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防止、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斗争,严密防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发展,让犯罪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根本上遏制和铲除黑社会性质犯罪所能产生的土壤,让涉黑性质组织的活动无立锥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主编:《有组织犯罪问题对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2] 高一飞著:《有组织犯罪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

[3] 农中校:《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4]王少峰主编:《刑事法若干问题思考与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页。

[5] 李希慧:《罪状、罪名的定义与分类新论》,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

[6] 卢建平主编:《有组织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7] 李文燕、柯良栋著:《黑社会性质犯罪防治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1页。

[8] 何秉松著:《黑社会犯罪解读》,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94页,第356页。

[9] 阮方民、王晓著:《有组织犯罪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0,187,188页。

[10]黄太云:《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解释的解读》,2006年12月,人民法院报。

[11]佚名,《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几个问题》,2007年11月,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12]黄京平、石磊《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和特征》,载《刑事法学》2002年第4期。

 湖南省绥宁县人民法院  张永志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