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难题:邻家孩子不好管
发布日期:2010-07-14 文章来源:互联网
我家乡有句俗话:“邻家的孩子不好管”。比如我小时候和邻家孩子打架,不管占不占理,父母都会把我训斥一顿,偶尔还会加上两巴掌。但是对于邻居的孩子,父母几乎从不责备,顶多也就事后提醒其父母一番。个中缘由,按照父亲的说法,一是照顾邻居家长的面子,二是怕对方家长护短,影响邻里关系,三是怕万一教训不当,邻家孩子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就是大麻烦。
如果把国际社会看成一个地球村,每个国家就是一户人家。这一条管教孩子的原则,可能同样适用。比如最近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索马里海盗,就让各国“家长”们颇为伤脑筋。
“靠海吃海”:索马里人的发财之道
素称“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深入亚丁湾腹地,独扼亚非海路的咽喉,地利之便,放眼全球,也只有新加坡和巴拿马可堪一比。可惜连年内战,国已不国。一个虚弱的过渡政府,虽有非盟和联合国的撑腰,但是多年来始终未成气候,在国内军事争斗中屡屡受挫。民不聊生之下,索马里人祭起“靠海吃海”的大旗,借助小艇和枪炮之利,大肆劫掠路过亚丁湾之各国商船。仅在2009年,索马里海盗就发动217起袭击,成功劫持47艘船只,一不小心使当年荣登国际海运史上海盗发案率之最。不过要论袭击成功率,则当数2008年:前后共111起袭击中,索马里海盗成功斩获42艘船只,其中甚至包括乌克兰军火船和沙特巨型油轮。中国亦有船只和船员落入海盗之手。
通过勒索船东和人质家属,索马里海盗获得巨额赎金。沿海多个破败的渔村焕然一新,世界名车穿梭于漫天灰尘之中,穿金戴银的海盗成为青春少女的理想郎君。不仅如此,借助雄厚的财力,海盗们纷纷“鸟枪换炮”,渔船和步枪逐渐成为历史,快艇、火箭筒、卫星电话甚至肩扛式导弹等现代装备次第上阵,海盗们的攻击能力和危害程度也因此大为增强。
笼罩在索马里海盗的阴影下,亚丁湾几成一条“死亡航线”,商船海员言之色变。个别商船甚至不得已绕道好望角,不过倍增的成本又使其难以为继。“要钱还是要命”这一艰难抉择每时每刻都摆在途经亚丁湾的船员以及船东面前。区区千余索马里海盗,居然搅得整个全球海运界鸡犬不宁,甚至一度候选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度风云人物。
面对千夫所指,索马里政府却一副无辜相:政府自身的存续都是问题,谈何打击海盗?无奈之下,联合国不得不出面主持大局,安理会前所未有地连发5道决议,授权各国采取军事措施保护商船,甚至得于必要时进入索马里领海乃至陆地。数月之间,前后约20余国派出军舰护航,其中亦有我泱泱中华的海上雄师。亚丁湾军舰密度之高,甚至达到“一艘军舰对付一个海盗”的程度。
文明的麻烦:索马里海盗的法律难题
不过即便如此“高射炮打蚊子”,其效果仍然难如人意。面对各国军舰的围追堵截,索马里海盗似乎游刃有余,隔三差五仍有斩获。其间虽有部分海盗失手被擒,但是马上又给国际社会带来另一个麻烦问题——如何处置这些海盗?
从理论上说,海盗行为属于国际习惯法中的“反人类罪”,世界各国均有普遍管辖权(universal jurisdiction),可以对任何公海上之海盗进行拘捕、审判乃至囚禁。转而言之,即便没有任何本国公民或商船遭受攻击,只要路遇海盗,各国政府都有权将其绳之于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此也予以明文认可。然而理论归理论,法条归法条,现实的尴尬却在于:如果真要法办海盗,尤其是来自不毛之地索马里的海盗,受到现代文明约束的各国政府都是举步维艰。
难题之一:何时才能动手?毋庸置疑,不管索马里海盗的武器装备如何更新,相比于各国的护航军舰,都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军舰的问题在于,根据国际公约,公海使用以和平为原则,只有在自身或他人遭受现实攻击的前提下,军舰才能开火,否则就只能坐等海盗动手。极端情况下,荷枪实弹的海盗船甚至就在眼皮底下驶过,军舰也只能干瞪眼。但是一旦海盗成功登临商船,人质在手,军舰更是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双方虽然实力悬殊,但军舰总是束手束脚,海盗则是没有任何约束。胜负之分,似乎并不那么明朗。
迄今为止,真正与军舰交火的索马里海盗,基本都是因为本身耐心不够,在护航舰队眼前贸然开火,甚至误打误撞攻击军舰本身。少有的例外是法国特种部队深入海盗老巢的陆上解救行动,以及美国海豹突击队狙杀海盗解救人质的战斗。中国海军护航舰队虽也多次碰上海盗,但是因为对手自动逃遁,也都只好作罢。
难题之二:如何审判海盗?严格按照国际公约,军舰虽然不能首先开火,却有权登临嫌疑船只进行检查,并在查获证据后采取逮捕措施。但是逮捕容易,审判难。一个文明国家要审判一个海盗,程序上的麻烦可谓无以复加。首先是语言问题,考虑到索马里海盗绝大部分是文盲,基本没有国家能够为其提供合格的法庭翻译和辩护律师。其次是证人问题,作为目击者的护航军人和商船船员满世界四处飘荡,要让他们出庭作证,显然并非易事,更别说船员本身的路费和翻译问题。最麻烦的是辩方证人,如果被告人申请传唤远在索马里的证人,难道法院还真要去亚丁湾边上的渔村中发传票?不仅如此,一旦将海盗定罪判刑,因为语言、宗教等差异,对监狱系统而言,海盗更是一个长期的负担。
其实如果是针对国内罪犯,不管是语言、证人还是监狱,可能都不是问题,都可以轻易绕过,比如以书面陈述代替当庭作证,甚至以闭门审判代替公开开庭。但是面对全球瞩目的索马里海盗,似乎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都不愿意糊弄了事。毕竟,区区几个海盗事小,可是要因此落下司法不公、人权保护不力的国际名声,那显然不值得。美国在关塔那摩基地的尴尬处境,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正因为如此,尽管有无数军舰游弋于亚丁湾,但对海盗却多以驱逐为主,逮捕为辅。据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的统计,各国护航舰队共遭遇706名海盗,其中11名被当场击毙,269名被交付起诉。不过最终被定罪判刑者,只有区区46名。其他海盗嫌疑人,要么未经审判直接释放,要么是被法庭宣判无罪。丹麦海军做得更为彻底,只是将海盗缴械,然后一概就地释放。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实施逮捕者多为欧美海军,但多数海盗却在肯尼亚和塞舌尔受审和服刑。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两国均处亚丁湾边缘,语言上也与索马里稍有相通,因此最符合管辖上的方便原则。但是一个深层次原因,可能是西方各国都不愿惹火上身,所以干脆将海盗交给司法程序相对宽松的非洲国家,让他人来处理这个“烫手山芋”。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如果海盗声称受到刑讯逼供,欧美法官可能不得不刨根问底,但是在肯尼亚,“只要没流血就不存在刑讯”,法官多半会当庭驳回。如此这般“以恶制恶”,显然备受欧美各国青睐。不过作为交换,肯尼亚和塞舌尔可能会要求一定补偿。
难题之三:偷鸡不成蚀把米怎么办?对于欧盟国家而言,如果在本土审判索马里海盗,可能还有一个潜在的大麻烦。根据《欧洲人权公约》,考虑到索马里国内的暴政甚至无政府状态,一旦踏上欧盟成员国领土,海盗们甚至可以申请政治庇护。这样一来,不管最终是入狱服刑还是无罪释放,欧盟各国都不得将海盗驱逐出境。于是乎摇身一变,海盗居然可能合法地滞留欧盟,享受政治难民的各种免费福利,这对无数索马里人显然是巨大的诱惑。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据说英国政府明确指示护航官兵,不得将任何索马里海盗押上英国军舰(军舰在国际法上视为本国领土),更别说押回英国本土进行审判,以免“请神容易送神难”。
但是即便在肯尼亚和塞舌尔,审判海盗也不是一件美差事。海盗案件不仅复杂而敏感,而且数量众多,导致两国司法系统难以负担,尤其是本身人口尚不足十万的塞舌尔。另一方面,由于索马里是伊斯兰国家,海盗均为穆斯林,而肯尼亚和塞舌尔亦有不少穆斯林人口。考虑到穆斯林世界与欧美的种种恩怨,两国政府如果一再协助欧美国家法办索马里海盗,必然面临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政府本想在国际上挣点表现,但若因此惹火烧身,那无疑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正是因此,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肯尼亚和塞舌尔均拒绝再接受更多审判海盗的任务。
邻家孩子谁来管:联合国的特别法庭计划
“子不教,父之过。”索马里海盗问题的根本解决,毫无疑问要依赖于索马里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法治的发展。但是面对索马里国内的连天烽火,这种期待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作为同处一个“地球村”的世界各国,虽然可以派遣军舰游弋亚丁湾,但囿于制度和现实中的各种限制,在个体的海盗面前,似乎总是难以用上力量。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各国的刑事法律,虽然理论上均可用于惩罚海盗,但实际上基本难以实施。于是在21世纪的公海上,如此一小撮“人类公敌”居然在与国际舰队的周旋中不断壮大,让各国政府和商界头疼不已。
鉴于各国在索马里海盗问题上的尴尬,经俄罗斯提议,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27日全票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潘基文秘书长提交一份报告,考虑设立一个区域法庭或国际法庭,专司审判索马里海盗,并建立相应的监狱设施。安理会意识到,如果各国继续单打独斗对付海盗,必然免不了顾虑重重、投鼠忌器。最好的办法,必须是全球协调一致,成本分担,以公认的国际法规则处理索马里海盗。
但是如果就此认为解决海盗问题指日可解,显然是过于乐观。姑且不论潘基文是否会最终推动设立海盗法庭,即便一切顺利,国际社会依然面临诸如人员、资金、程序等复杂问题。比如此前联合国建立的多个国际法庭,运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一年耗费平均超过一亿美元。如此巨额成本的分担问题,显然又将在国际社会引起一番争吵。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只要索马里内乱不止,亚丁湾似乎就永无宁日。这群“邻居家的坏孩子”,必然也将长期成为地球村的心腹大患。
【作者简介】
兰荣杰,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法律科学博士(SJD)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