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打击盗用个人信息行为
发布日期:2010-03-11 文章来源:互联网
深更半夜被出售枪支弹药的短信吵醒;刚到外地就收到售房信息;才买了新车就有人来推销保险;自己名下莫名其妙多出了数张信用卡,账户里的存款却不翼而飞……更令人郁闷的是,不知道个人信息是从哪里泄露的,究竟该向谁讨还公道。
连日来,媒体不断披露的盗用个人信息现象,使我们恍然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全无隐私的世界,就像一大群人不知不觉间被剥去了衣物,手足无措地站在强行剥衣物的人面前。个人信息被人在网上公开叫卖,从未谋面的人掌握着我们从电话、住址、职业到父母姓名、私家车型号、购买的股票等详细资料,越来越多的财产型案件源于个人信息泄露,让人不寒而栗。
个人信息被肆无忌惮地盗用,原因在于它能成为非法牟利的极好工具,而国家以往又缺少对它的保护。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电脑、手机都是高科技的东西,个人信息遭盗用,源头既多,技术又复杂,要维权也难。央视“3·15”晚会揭露的移动通信公司“监守自盗”行为却让人们清楚地看到,问题原来并不难解决,就看有没有人去管。
公民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社会秩序与和谐稳定就难以实现。最新通过的刑法修正案特别增加了打击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条款,为打击此类犯罪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相信会对盗用个人信息现象起到遏制作用。但是,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方面的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工作需要赶快跟上。没有周密细致的法律规定和力度足够的执法,盗用个人信息泛滥的现象就难以遏止。
受害于盗用个人信息的人们也应当提高警惕,努力减少个人信息被违法使用的机会。毕竟,造成个人信息违法现象的不仅有批量买卖的集体单位,还有在互联网上随意发布他人资料的个体。只有社会道德和法律制度共同起作用,社会才能在文明有序的轨道上运行。(完)(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