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开拓两岸关系不妨借助法律智慧
发布日期:2010-03-0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备受舆论关注的第四次“陈江会”取得积极成果。

  12月22日下午2时30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中市,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三项议题签署协议,这对于繁荣两岸经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长久以来,台湾问题一直都是华夏儿女心中的一个结。两岸同根、同祖、同文、同种,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但是,两岸分治至今60年,其间经历无数波澜曲折,令无数仁人志士费尽心血。

  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两岸关系向稳定化的和平统一轨道上发展,保证已有的关系基础不因台湾执政人的改变而改变,这或许还需要我们创造更多的政治智慧。

  笔者以为,实现两岸关系的正常化、稳定化、规范化,不妨多借助法律的手段,将每次积攒的共识和商谈成果予以固定,以形成两岸关系的基本法律框架。

  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台湾关系,符合两岸法治发展的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的法治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成为时代的潮流。作为关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台湾问题,法理上要求我们必须将其上升到法律治理层面。

  以往的交往中,我们灵活性有余而稳定性不足,难以让台湾民众对我们的方针政策产生深刻的理解、认同和信赖。相比之下,法律更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和两岸达成的共识等通过法律确定下来,能够有效打消台湾各方对我们政策稳定性的担忧与猜忌。

  与此同时,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的民主法治化程度较高,其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法治化诉求也随之提高。在这种背景中,通过法律宣示国家对台湾问题的主张,用法律明确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期待与路径共识,有助于使两岸找到稳固的沟通平台,促使两岸关系按照可预见的轨道发展。

  国家的构建固然是最大的政治,但法律有时往往能突破政治的僵局,带来意想不到的功效。

  众所周知,美国建国的标志是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但如易中天先生所言,直到1789年宪法的通过,一个“像模像样”的国家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正所谓“一部宪法缔造了一个国家”,美国人用法律创造国家的政治智慧,深刻说明了国家构建中的法律功能。如果说这种西方式的国家构建模式有悖于国情而欠说服力,那么再来看看我们在香港、澳门的立法实践。

  今年是澳门回归十周年,12月4日,在纪念澳门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澳门首任特首何厚铧称,澳门基本法是澳门十年来成功建设和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法治基石,是克服特区发展过程中各种重大挑战的智慧源泉。

  我们可以判断,今日澳门回归后的伟大成就,无论哪方面都离不开当年立法者的功劳。

  而更为值得称道的,是颁布于1990年、实施于1997年的香港基本法,它创造性地把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与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港人对香港回归祖国前景的信心,促进了香港人心回归。难怪邓小平在基本法起草结束后接见草委们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你们经过将近五年的辛勤劳动,写出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对于国家构建而言,“一国两制”

  当属前无古人的政治智慧,而两部基本法则是具体践行这一智慧的开创性杰作,把“一国两制”从政治决策变成了实实在在可以具体运作的法律制度。我们不得不佩服政治家们当时的超前睿智,提前制定颁布的两部法律,不仅稳定了香港、澳门回归前的各种躁动与担忧,而且在特区市民心中树立了牢不可破的权威,成为维护港澳繁荣稳定、开创特区自治政制的基石。

  在我看来,港澳基本法的成功对于我们构划两岸关系也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虽然我们已于2005年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但在立法取向上它只是为两岸关系划出了一条“底线”,侧重于对“台独”的法律遏制。我们既要以法制“独”,同时也要以法促“统”。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态势良好,民间交流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共识和法律纽带也进一步加深,例如加上此次所签署的三项协议,两岸两会自2008年6月恢复制度化协商以来,总共已签署了12项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协议。在这种背景下,不妨参考当年制定基本法的智慧和经验,着眼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立足现有共识和成果,结合台湾的实际情况,在吸收各方意见、照顾到台湾各阶层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立法构划出两岸关系整体法律框架,以为台湾各界全面、准确、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一国两制”方针、正确处理中央与台湾的关系、最终推进两岸和平统一提供指引。

  当然,国家的统一和政制构建是一个不断建构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政治家提供更多的政治智慧,需要立法者更有眼光的超前预设,更需要民间力量的不断推进。但无论如何,在法律日益成为国家构建“粘合剂”的时代潮流中,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法律的贡献。

傅达林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