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民事裁判文书中应明确各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发布日期:2009-06-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目前,很多民事裁判文书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机械地述明当事人所举证据的种类、内容,对当事人应当对哪些案件事实负举证责任及举证不能的后果则未予说明。这种做法容易给当事人造成一种误解:好像法院审理案件只是法官的事,当事人只要将能提供的证据材料交到法院就算完事,法官就必须下一个公正裁判。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法官都应有能力识破真伪,作出完全准确合理的裁判。这样的评判标准对法官来说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要打破这种观念,就必须明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进一步公开裁判规则。实际上在民事审判中,即便是当事人已竭力举证,或因客观原因不能举证,常致法官无法辨别案件事实之真相,这时法官只能依举证责任作出裁判。但这一裁判规则,如不在裁判文书中说明,裁判文书的公正性、合法性就不为社会公众所知,也不会让社会公众产生内心的信赖,甚至有些当事人会认为法官是偏袒一方或是“糊涂”判案,这种看法显然会对法院的公正形象产生很大冲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这一条款明确了当事人在诉讼中应负的举证责任,是法官在裁判案件时的重要法律依据,法院如果能够通过民事裁判文书这一载体充分说明法律对诉讼当事人举证的具体要求,明确法官依举证状况确定案件事实并居中裁判的司法理念,就会让社会公众和当事人明白法官审判案件不仅仅是法官辨别真伪作出裁判的过程,也是当事人积极举证并力图举出符合要求的证据让法官足以信服的过程。当事人积极有效的举证,又是决定案件裁判结果的关键。这样,很多因当事人举证不能而败诉的情况发生时,就会为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

    同时,在民事判决书中明确当事人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公开化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会很好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法院的公信度,进一步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单明霞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