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所谓企业投资无效制度,是指企业以恶意逃避偿还债务为目的,以其优质资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为名,而将债务留在原企业,损害原企业债权人利益,原企业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认定企业投资行为无效,并请求原企业以其投资的优质资产偿还原有债务的制度。
(一)企业投资无效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1.企业财产独立原则
企业以其资产与他人投资组建新公司,其投资的财产即独立于投资人,投资财产的所有权就转移到了新企业,新企业对投资财产获得了完整的所有权,对于投资方的原有债务不再承担责任。确立这一原则有利于鼓励投资,盘活企业闲置资产,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能动作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2.以投资权益偿还原有债务原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规定》),人民法院在发现被执行人在其他企业有投资时,可以对该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进行扣留、提存,但不能直接执行该企业,新企业仅是协助执行义务人,而非案件当事人。
由于原企业对其投资财产已丧失所有权,所以法院在执行以原企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时,再对其已失去所有权的财产予以处置无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只能对被执行人由投资财产转化的投资权益进行执行,这也正是《执行规定》第51至55条所规定的核心内容。
3.依法确认原则
原企业的债权人认为企业投资行为是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给债权人造成损害,并申请以企业投资的财产偿还债务的,不能直接申请强制执行,而应当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审判程序确认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有效。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强制执行而剥夺对方当事人的诉权。
(二)企业投资无效制度的运行机制
投资方的原有债权人向其主张债权时,应以原企业为被告提起诉讼,而不能以新企业为被告。但现实生活中,不能排除有的企业借投资为名转移财产,以达到逃避偿还债务的目的,这极大地损害了原有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法律在鼓励投资的同时,必须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市场主体课以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企业投资无效制度可作如下构建:
(1)投资企业的原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投资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投资的合法形式掩盖恶意逃债的非法目的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主张投资行为无效,由原企业和新建企业以原企业投资的财产清偿债务。
这里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企业所投资的财产是其优质财产,也即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必须的生产设备,如主要生产流水线、关键机器设备,从而使企业失去了从事相关经营范围的生产能力。以一般性的财产投资,且并未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能认定是企业以优质财产投资的行为。
第二,企业由于以其优质财产投资,致使其丧失了偿还债务的能力,这是行使确认权的前提条件。若企业并未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债权人不能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投资行为无效。
(2)在诉讼主体上,债权人应将原企业和新企业作为共同被告。因为在审查原企业的投资行为时,须查明其投资财产的数量、质量、收益等情况。同时,债权人请求原企业以其投资的优质财产偿还债务,尚需新企业的协助,因此,必须将原企业和新企业作为共同被告。
(3)若原企业以其优质财产投资组建新企业,其投资收益能偿还原有企业的债务的,债权人不能行使投资无效确认权,只能要求法院执行原企业的投资收益。
(4)债权人行使确认权应在法定的期间内提出。因为投资人的财产投入新企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财产会逐年折旧,甚至完全消耗掉,投资收益大于投资财产或者投资收益再投资而转化为新企业的财产。此时,《规定》第七条所称的“新设公司应当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已无意义。因此,可为债权人行使确认权规定一个期间,一般以两年为宜。但自企业投资行为发生5年内没有行使确认权的,债权人不能行使确认权。只能请求法院以原企业的投资收益作为强制执行的对象。
鲁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