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招聘会感言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2005年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华南师范大学招聘会师范类专场如期地轰轰烈烈地到来,又像一个毕业在即、急于找工作的大学生一样匆匆地离去。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完华师招聘会的学生,像我,必然有满口的感言。
还记得以前的师兄师姐说过,不见棺材是不会流泪的。不管以前的表现怎样,我们这些毕业在即的大学生现在都忙于找工作了。尽管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00万,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如果没有真正参加过招聘会的人,这种严峻的感觉是难以体会的。12月11日,我如期地参加了华师一年一度的师范类专场的招聘会,那场面将使我永远难以忘记。
去参加华师招聘会之前,我已经到中山兜了两天,什么都没有捞到,去过两个学校问过,都说“我们学校不打算招老师”。12月10日,我从中山取道到广州,在一个已参加工作的同学那里落脚。两天东奔西走的劳累,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车程,我已经是很困倦了,加上早就听传闻说参加华师招聘会的人怎么怎么的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师范生,还有一些在职的教师),为了养好精神,第二天去早一点,那晚我很早就睡觉了。一直到早上六点二十分醒来,赶紧起床洗漱。才六点半多一点,我的一个同学发信息给我叫我快点过来,有很多人排队了。吃了昨晚准备的一些干粮做早餐,灌了几口冷冰冰的矿泉水,匆匆忙忙地搭上一辆摩托车向华师奔去。到那里,刚好七点钟,但已有很多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了。接近八点,招聘会会场大门才开门,工作人员检票进场,不多久整个运动场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了。人潮涌涌,这样的场面是我平生第一次见,但是更严峻的考验还是在后面。
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陆续在自己喜欢的单位的摊位前面排起队来,当然最热门的是单位是珠三角地带的,例如东莞、中山等地方的学校。八点半过后,各招聘单位的代表陆续出现。这对于应聘者来说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机会终于来了,紧张的是不知道命运如何。
我最初排队的单位是东莞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的摊位,排在我前面的已有三十个人左右,后面的就不清楚有多少人了。应聘者有的失望地拿回自己的求职简历溜出来,有的脸带几许笑意地出来。好不容易才轮到我。我恭恭敬敬地递上我的求职简历,并说明我是应聘语文教师的。那个女代表冷洋洋地接过我简历,随意地翻了几翻,半晌才吐出几个字:“你的普通话有没有二甲?”这一问给了我当头一棒。不是说二乙就行了吗?难道我的第一次应聘投递简历就这样失败了?不行!我使出我的一大“绝招”——“骗”,我骗她说我的普通话还没有考,希望她先收下我的简历。最终她勉强地收下了,但是那份简历的最终命运究竟如何我是不得而知的,多半是凶多吉少、杳无音讯的。那些来应聘英语教师的,那个代表十分冷酷地说:“我们要的是商务英语的!”我认为,招聘单位最好先把自己的要求写出来,告知广大求职者,好让求职者能够选择,也不浪费大家时间。这样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好的。唉,人家是东家,我们只是“讨乞”的!
我想这些学校是想招到优秀的人才,所以门槛颇高。在华师招聘会上还有些招聘单位存在严重的学校歧视。湛江师范学院是一所普通的省属师范院校,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不是师范大学,所以我们在招聘会上吃了不少闭门羹。经过长时间的排队好不容易才轮到自己,招聘单位一听到是湛师的,很冷酷地抛出一句:“对不起,我们不要湛师的!我们要‘211工程’的!”有得单位还做出比较‘友善’的处理:“哦——湛师的?放在那边吧(不要和那些名校的放在一起)。”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后悔自己当初不努力考上“211工程”的学校了。但是,一流的学校的学生就全部是一流的吗?他们也有三流的学生啊!难道我们湛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吗?我们一流的学生就很差吗?求职失败,我们只能暗暗地狠狠地骂他们几句。
下午两点以后,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陆续离场了。先不说求职是否成功,只说简历投了几份,有点人投了三五份,有的人投了一两份,有的人可怜得一份也没有投出去。其中的滋味只有我们这些应聘者才能体会。
招聘会在下午四点钟结束,招聘单位大多收得“盆满钵满”,他们会左右处理这些求职者的“希望”呢?在报纸、电视上我看到过令人心寒的做法:在大型的招聘会上,有的单位收到几百份甚至成千份的求职简历。招聘会结束后,他们只拿走极少的一部分简历,其余的便扔在那里,可怜的求职者又在那里找回自己的简历。那么,在华师招聘会上,那些用人单位是不是也是那样做呢?我曾听传闻说,曾有过用人单位扔掉求职者的“希望“,不幸的是被一些婚介所、不法人员捡去,发生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唉,投出去就是投出去了,哪管得着别人怎样处理呢?
处在毕业求职的我们,确实很难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在这人才泛滥的今天,我们这些普通的本科生是不是显得有点多余?据报道,许多高校毕业生到酒店应聘月薪只有700快的服务员工作。这种以前不屑大学生一顾的工作如今悄然热了起来。读了十几二十年书的“天之骄子”干这种工作到底是好还是坏?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做这种工作,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
我是一名师范生,经常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光辉”归“光辉”,但不知道这“光辉”能不能普照到自己?何时才能照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