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人返乡无力继续 女大学生艰难求学拒绝捐赠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拒绝捐赠希望靠双手养活自己,阿平不断兼职寻求自立
阿平现在可以自食其力,我也放心了。
——王新海
他(王新海)在这里的生活太辛苦,回家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阿平
尽管每个月只挣600元,华南商贸职业学校食堂的卖饭工王新海还是想方设法对该校贫困大学生阿平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资助。去年5月27日,本报报道了他们之间的真情故事。半年过去了,阿平通过不断的兼职寻求自立;王新海则回到河南老家种田。
拒绝捐赠
因为寒假期间找不到工作,1月13日阿平坐车回了福建老家。临走前,阿平向记者回忆起半年来的经历,她依然不后悔当时没有接受别人的捐赠:“我已经过得很好了”。
自去年5月南方都市报报道后,数十名读者表达了希望捐助阿平的愿望,都被阿平拒绝了。阿平希望靠自己的能力赚取学费,而不是接受别人的捐赠。
去年暑期,原东山区建设街道办事处刘国全书记邀请阿平到办事处工作了两个月,街道每个月付给她800元的工资,刘国全书记还私人捐赠了900元。这些钱对于她每年高达7300元的学费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
阿平准备退学。华南商贸职业学校董事会得知情况后决定免除阿平的学费,并安排她在校图书馆打工。“我觉得很过意不去,把暑期挣的2500元钱都交给了学校。”
目前,每个月阿平在图书馆打工能挣240元,在校外的一个快餐店里做钟点工,每月可以挣200元钱。今年,学校里的陈积海老师还为她介绍了一份兼职,“每个月可以挣600元”。
累得连饭都没时间吃
“我觉得我现在已经很幸福了。”是阿平面对记者最常说的一句话。
不过阿平的同学并不是这样认为。一位同学偷偷告诉记者。“阿平每天的休息时间很少,尤其是中午都在快餐店打工,有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这次期末考试前半个钟她还在上班。”同学说,阿平如今还穿着读初中时的校服,别人给她的衣服舍不得穿,全都等寒假带回家给家乡人。走时,这些衣服装了4个行李袋。
毕业以后就去探望他
去年12月28日,王新海再一次来到阿平的学校。他是和阿平道别的。
王新海的打工经历一直不太顺利。从华南商贸职业学校出来后,他到白云区太和镇某塑料制品厂的食堂打工,后来辗转在白云区的城中村里卖起了早餐。去年秋天的某一天,王新海来到报社,希望能够找到所有关于他和阿平的报道:“家里人想看看。”妻子知道了他资助阿平的事情,“没有说什么”。那个时候,王新海已经决定回家种田了。
“他说回去以后就不来了。”阿平说,她留下了王新海家里的地址,许诺毕业后去找他。阿平明白,这一别就很难再见面了;但王新海“在这里的生活太辛苦了,回家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人物档案
王新海,41岁,阿平21岁。虽然阿平叫王新海“王叔叔”,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亲属关系。王新海曾经在阿平就读的华南商贸职业学校食堂打过工,并对家贫的她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资助。(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