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粘车”者的内幕:法律有空白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在汽车摘掉了奢侈品的帽子日渐成为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以后,北京出现了这样的特殊人群:他们站在收车的经营商与卖车的车主之间,既不是“托儿”,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骗子,他们不是任何一宗二手车交易里不可或缺的必然因素,但却是许许多多车主进入二手车交易之前所遇到的一道“门槛”。在行内这群人被称做“拼缝”或者“粘车”。本报记者历时一周的调查,揭开粘车人的台前幕后。
粘车人三个场景最易现身
就像是影子紧跟着身体而动一样,不管是在汽车交易市场或是在其他地方,只要是涉及“二手车”交易的地方,粘车人都会出现。但通常情况下粘车人主要在以下几个典型场景中现身:□□场景一:在设有红绿灯的大路口。当红灯亮起的时候,经常有一些人手里捏着一沓儿名片或是广告纸娴熟地穿行在成串排列的汽车队伍中,旁若无人地将手里的纸片塞到汽车的雨刷下或是扔进开着的汽车内。他们的眼神十分伶俐,只要你对名片上的内容稍表兴趣,他就会探过头来说上一句“卖车吗?我们什么车都收。”
场景二:在车辆税费交纳大厅前。车主们在车管所办完牌照手续后往往需要到指定的地点交纳首次养路费。不管你是刚刚拍号挂牌的新车还是略带斑驳的旧车,只要你一停下就会有一批人哗啦一下围过来,一边争相问着“有车吗?要卖吗?卖给我吧,价钱可以商量”,一边向车主手里、兜里不停地塞着名片之类的东西。交养路费的张先生曾经数过,在停车交费前后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他的车被塞上收车的名片就有将近20张。
场景三:在二手车交易市场门口。这是最常见也是粘车人最扎堆儿的地方。尽管他们有时会凑在一起聊天、抽烟,但这些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在过来过往的人群中搜索目标。看见开车来的人刚刚停车下来,他们便会热情地搭讪:“大哥,来看车还是想卖车,我们那儿办车手续简便、时间快,而且什么车都收。”车主一旦停下来问起身边的一个人,就会有几个人凑过来问着:“他什么车?”从进交易市场大门,到最后上车走人,一直都会有人在跟你搭讪着收车的事情。甚至有“作风坚决”的会一直跟着你的行程,只要你从经销商的店面出来,他就过来跟你闲聊天似的谈着,但主题却始终在规劝你把车卖给他。
粘车人也有“专业”讲解 为了一探这些“热情”的收车人的虚实,记者跟其中的几个聊了几句。“三年的桑塔纳你们多少钱收?”按照名片上印着的名称,一位吴经理解释说:“这主要看车况,公车跟私车价钱不同。公车用得费,就是跑同样的公里数我们收的价格也不一样。”“我们收车也有好几种方式,但都得先让我们公司专门的业务员给车评估、作价。只要是你的大票(购车发票)、税票、行驶本的手续都齐全,而且罚款、养路费都已经结清了,我们当时就能签合同,一次性办理过户手续,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车;如果你想置换车也可以,我们把钱点给你,你补上差价就能提新车。”
这位吴经理接着说:“如果你的车手续不全,一般都是海关扣押的、公司顶账过来的或者是法院查封的,这种车我们也收,但是价钱肯定高不了。”
面对记者“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的质疑,吴经理的解释是,现在二手车的交易价格都特别透明了,我们也是按照政策、按照行情卖车。现在连新车的价格都噌噌下降,我们收车的风险也挺大的,得快进快出,一般像收一部你这样的车就赚个五六百块钱。”
不管别人相信与否,他们的话让记者感觉挺专业。如果是对车市缺少了解的人,很可能就会跟着这些“业务员”到“他们”公司去详细敲定卖车事项了。
粘车人多半靠不住
在交易市场门口遇到的那些讲得头头是道的“业务员”们究竟是否真的是场内经销商派出的“眼线”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了一家正规的二手车经销店。
“门口的那些人里有你们的业务员吗?”这个问题刚一出口,工作人员小娄就连连摆手说:“我们正经的业务员都挂着职业认证的胸牌。那些人,我们叫‘粘车的’或是‘拼缝的’。调查中记者发现,他们不属于哪个固定的二手车经销商,只是在‘粘’到车后,把卖车的人带到正规的经销店里,如果生意做成了就给粘车的2000块钱。举例说:如果您的车明明能卖10万块钱,如果是粘车的领来的我们只能给您9.8万元,另外的2000块钱就给了他们。实际上这笔钱是您自己从卖车的钱里掏出来的。
[1] [2] 下一页
粘车人管理难在法律空白
关于如何管理这种粘车现象,中联汽车交易市场的魏征解释说:“他们干的活也没有明白地违反哪条法律,也不能说他们就是‘骗子’。所以,我们很难强制性地将这些人赶走,也只能通过‘疏堵结合’的方法来限制‘粘车’的现象。”“我们一方面严格限制市场内的商家到市场门口进行这样的‘推销活动’;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对来卖车的车主的服务与指导。我们在市场的明显位置设立了‘竞价收车部门’,当有车主来卖车时,我们就会通知三四家市场内的‘诚信企业’来进行竞价收车。每家报出自己所能给出的收购价,卖车的人可以在充分地比较后决定把车卖给谁。”(实习记者张渊源/文朱贺新/摄)263点评:那些想买车的和想卖车的朋友只要去市场就会看到许许多多这样“拼缝”的人,热情的让你受不了,递过来的名片也都写的很有来处。让人也搞不明白他是不是经销店的人,看来这里面的确让这些人捞了不少好处!而这些经销店也在某种程度上与这些人已经达成了默契。但说白了,还是由于市场不规范才让这些人有机可趁的。如何管理这种粘车现象?市场的管理人员说的不错,但我们广大群众需要的是赶快执行,赶快规范!(echo)(来源:北京娱乐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