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委关于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经委制定的《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煤化工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医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一月十二日 
 
 
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煤化工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特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基本情况 
  山西化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氯碱、合成材料、无机盐、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等以煤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实施了一批煤化工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了以天脊、三维、山焦、太化、丰喜、兰花、南风等为核心的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技能的职工队伍和较强实力的煤化工科研、设计单位,为山西煤化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03年全省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1999~2003年,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全省化学工业年增长率分别达9.7、%10.8%、16.8%、20%,是我省化工产业历史上发展较好时期。我省煤化工产业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和资源优势,已逐步形成了太行山煤化工经济带和洪洞、丰喜、原平、朔同、吕梁、太原煤化工经济区等相对集聚的“六区一带”煤化工产业集群;围绕“化肥、甲醇、乙炔化工、苯加工、煤焦油加工”五条主线,在实现主导产品产量规模化增长的同时,煤化工工艺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受煤化工产业发展势头的带动,我省大型煤炭企业和民营企业也逐步将产业链向煤化工产业延伸,我省煤化工产业自主性增长机制正逐步形成。企业节约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实施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我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得以初步体现。 
  虽然我省化工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整体实力在全国的位置还徘徊在17~18位的水平,我省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在全省工业结构中的比重还只有10%左右,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局限于传统领域,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相比,产品领域还相对较窄,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煤加工转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同时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波动也给煤化工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煤化工产业用水量和环境污染都较大,我省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明显受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我省煤化工产业在壮大提升产业规模、改进工艺路线和工艺配置、实施节能降耗和强化环保治理、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上的任务仍很艰巨。 
  二、推进纲领及目标 
  推进纲领:依托我省丰富的煤焦和能源优势,以煤化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发展主线,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加快“六区一带”特色煤化工经济区域的建设,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山西煤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山西煤化工品牌,实现山西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目标:实施“5565”工程。今后三年,我省煤化工产业要重点扶持天脊、三维、山焦、太化、丰喜5户销售收入将超30亿元的煤化工龙头企业,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发展主线,以“六区一带”特色煤化工经济区域的建设为重点,2007年煤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50亿元;其中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2007年全省煤化工产业高浓度化肥总产量达600万吨;甲醇及其下游产品总产量达200万吨;聚氯乙烯总产量达100万吨、氯丁橡胶总产量达5万吨、聚乙烯醇总产量达10万吨、1,4-丁二醇总产量达10.5万吨、1,4-丁二醇下游产品6.5万吨;苯精制及下游产品加工能力达100万吨;煤焦油及精加工能力达300万吨。 
  三、发展重点 
  今后我省要分三个层面推进“六区一带”煤化工经济区的发展:第一要着力推进有核心企业带动的已具规模的太行山煤化工经济带、洪洞煤化工经济区、丰喜煤化工经济区的建设,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和竞争优势;第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原平煤化工经济区、朔同煤化工经济区、吕梁煤化工经济区的规划发展。对太原煤化工经济区的建设要立足现有基础以实现产品的精深加工改造为主,创造条件逐步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外迁。第三要做好煤制合成油的研究开发,为重大煤制油项目的启动做好前期准备。 
  太行山煤化工经济带:以天脊集团、兰花集团、晋丰公司、晋城煤化工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以尿素、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等煤化工项目建设为重点,2007年前完成投资99亿元,新增尿素生产能力220万吨,甲醇12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力争2007年新增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 
  洪洞煤化工经济区:以山西焦化集团、山西三维集团等企业为依托,以焦油深加工、乙炔化工及其深加工等煤化工项目建设为重点,2007年前完成投资20亿元,年新增焦油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30万吨,甲醇15万吨,苯加工20万吨,1,4丁二醇10.5万吨、下游产品6.5万吨,尿素30万吨。力争2007年新增销售收入4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 
  丰喜煤化工经济区:以丰喜集团为依托,以尿素、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等煤化工项目建设为重点,2007年前完成投资18亿元,新增尿素生产能力60万吨,甲醇40万吨。力争2007年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 
  原平煤化工经济区:以原化集团、原平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以山西华源电化有限公司整体搬迁为契机,以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乙炔化工等项目建设为重点,2007年前完成投资15亿元,新增甲醇生产能力20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甲酸钠20万吨,草酸2万吨,保险粉3万吨。力争2007年新增销售收入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大同煤化工经济区:以山橡集团、同煤集团等企业为依托,以乙炔化工、尿素产品项目建设为重点,2007年前完成投资28亿元,新增66万吨尿素,氯丁橡胶3万吨,甲醇20万吨。2007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吕梁煤化工经济区:以山西东辉集团、山西天浩化工公司、山西宏特煤化工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以焦化深加工产品项目建设为重点,2007年前完成投资23亿元,新增焦油加工能力70万吨,甲醇30万吨。至2007年底新增销售收入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 
  太原煤化工经济区:以太化集团、太原蓝星化工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以乙炔化工、苯精制及深加工产品为重点,2007年前完成投资13亿元,新增聚氯乙烯20万吨,苯加工及下游产品43万吨,全钢子午胎180万条。力争2007年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 
  另外,2007年前我省还将依托阳煤集团、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泰集团等企业,重点建设一批煤化工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新增聚氯乙烯生产能力45万吨,甲醇生产能力及其下游产品65万吨,煤焦油加工能力30万吨,新增销售收入60亿元,完成销售收入7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煤化工三年推进计划落到实处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要求,成立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领导组。靳善忠副省长任组长,段建国副秘书长协助,成员单位由省经委、省国资委、省煤炭局以及有关市人民政府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经委。为确保煤化工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业必须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作为政绩考核依据,并对项目实施有效的跟踪协调、监督服务。 
  (二)加强协调服务,创优环境,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营造有利于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综合经济环境,促进我省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对重点煤化工企业,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由省政府批准划拨专用煤田予以支持。政府工业调产资金要以贴息、入股等形式投入煤化工产业,积极鼓励外资、省外内资和有市场营销实力的企业集团投资我省煤化工产业,支持有竞争实力的重点煤化工企业上市融资。税收、海关、环保、土地、电力、水利等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鼓励和扶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环保、土地部门在我省环境资源容量较小和土地审批额度受限的情况下,要将煤化工做为优先扶持产业及时办理环境和土地手续。“六区一带”所在地政府及企业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关小上大,淘汰落后的工艺、装置及生产能力,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腾出环境和资源空间。电力部门对于电耗较大的重点煤化工企业要允许其建设自备电厂,并优先为其办理并网手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煤化工发展重点区域内配套水、电等公用工程和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在“六区一带”煤化工产业经济区内部煤电化、煤化冶以及煤电化冶等不同产业的联产结合,做到区域经济内部原料产品互联、能量统筹利用、三废集中处理。同时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利用工业废热,实施城镇集中供热,优化区域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环境的有机结合。 
  (三)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我省煤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对煤化工产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扶持力度,积极吸收先进技术优化改造我省煤化工产业,提升我省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煤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我省煤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煤化工企业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热电联产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和新建煤化工项目。相关科研院所和煤化工企业要加大对新型合成氨催化技术、碳一化学催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聚合物纳米材料改性技术,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煤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加快大型化MDEA(二甲基乙醇胺)、NHD(聚乙醇胺二甲醚)脱硫、脱碳技术,缓释尿素生产技术,大型化硝酸钾生产技术,新型碳一化学合成技术如羰基合成醋酸、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结合世界能源需求及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我省煤制合成油的发展方略,积极开拓我省煤层气化工利用的新途径。省化工行业办和各专业协会要经常性举行煤化工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促进我省煤化工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的提高。各煤化工专业院校要加快培养煤化工专业人才,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有利于煤化工人才有序流动和激励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为我省煤化工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实施联合重组,加快核心龙头企业改组改制,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大型煤炭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煤化工行业,我省煤化工产业的企业组织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要进一步加快煤化工企业的改革步伐,创优发展机制,加大联合重组力度,引导、鼓励煤炭企业与煤化工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和位于产品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联合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原料优势和化工企业技术人才优势的结合、国有企业技术装备优势和民营企业机制优势的结合以及产品关联企业的优势互补,培育和壮大核心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今后三年,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我省煤化工产业的总体实力将有较大的提高。化肥、甲醇、聚氯乙烯、1,4丁二醇、氯丁橡胶、苯加工、煤焦油深加工等煤化工产品都占到较大份额,我省煤化工企业在国内市场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引导核心煤化工企业牵头形成战略联盟,在联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通过联盟协调价格、一致对外,培育我省煤化工产业航母,形成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高煤化工企业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实现我省煤化工产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医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 
  全省共有医药生产企业135户,医药流通企业6400余户,其中批发企业401户,零售企业6000户,已形成化学药品、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卫生材料、药品包装材料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医药生产体系和流通体系。2003年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和36.96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药产业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势头强劲,为我省医药行业向新兴产业迈进创造了条件。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民营化已达90%,产业机制和活力大大增强;已有65%制药企业通过了GMP认证,90%以上的医药批发企业通过了GSP认证,制药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素质和实力大大提升;拥有亚宝、威奇达、太行、康宝、博康等近二十户制药优势企业和山西双鹤药业、临汾医药材公司等十五户医药流通优势企业;有羟氨苄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维脑路通、丁桂儿脐贴、桂龙咳喘宁胶囊等近三十种拳头产品和黄芪、党参、柴胡、款冬花、远志等三十种道地中药材;形成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等以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相对集中和规模化发展的医药工业产业集群;省内外医药优势企业和其他优势企业逐步入驻加盟我省医药行业,使我省医药产业出现了企业优势互补、联合兼并、做大做强的趋势;全球范围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和我省能源资源优势的结合,为我省化学原料药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虽然近几年我省医药产业发展较快,但和全国医药行业发展情况相比,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仅占全国的1.0%,医药商业销售收入仅占全国的2%,我省医药产业总量规模差距很大,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我省医药产业研发缺乏优势人力资源的支撑,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产业创新基础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随着医药工业GMP认证制度的实施,企业产能大大提高,但多数制药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GMP改造的高投入又造成医药企业流动资金缺乏和制造成本提高;具有战略意义的与跨国公司或国内医药大企业集团的重组没有突破性进展,对医药生产拉动作用显著的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尚没有推广应用以及产业政策滞后、封闭保守因循守旧等传统观念仍束缚着我省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推进我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推进纲领及目标 
  推进纲领:今后三年我省医药产业要紧紧围绕“发展化学原料药、仿制非专利药、促进中药现代化、加快新药研究开发”四条发展主线,培育品牌,做大企业,整合资源,做强园区,努力实现我省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推进目标:实施“7351”工程。2007年全省医药产业要重点扶持7户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30种具有发展潜力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及现代中药;加快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5大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力争200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70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收入达50亿元;2007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收入达80亿元。 
  三、发展重点 
  (一)扶持7户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我省医药工业要重点扶持亚宝、威奇达、康宝、博康、太行5户产业龙头企业,力争2007年前其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5亿元、13亿元、12亿元、10亿元、5亿元。医药商业要重点扶持山西双鹤药业、临汾医药药材公司2户龙头企业,力争2007年其销售收入分别达12亿元、8亿元。 
  经过三年的全力推进,在全省形成亚宝、太行两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成药生产及中药科研开发为一体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龙头,威奇达、博康两大以发酵工艺为主的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龙头,康宝生物医药和创新药物产业龙头,山西双鹤药业现代医药物流及电子商务配送中心、临汾医药药材公司“竹林大药房”等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零售连锁配送体系。在这些产业龙头及现代物流体系的辐射带动下,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整合辖区内、外优势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打造出1~2个销售收入在30亿元以上并进入中国医药工业20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出1个销售收入在30亿元进入中国医药流通企业20强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为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塑造出坚实的载体。 
  (二)培育30种具有发展潜力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及现代中药 
  我省医药工业要本着“新药做大做强、普药做精做优”的原则,重点扶持骨干品种和优势品种。今后三年我省医药产业要着力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品种如下: 
  10种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化学原料药:山西威奇达药业的7ACA、克拉维酸钾,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6APA,山西东进制药磷霉素钠,山西亚宝药业尼莫地平,山西博达药业盐酸莫索尼定,山西博华药业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钠,山西宝泰药业聚维酮碘,山西耀威制药卡立普多,长治三宝药业头孢拉定。 
  10种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化学药制剂:山西博康药业复方头孢类抗生素、四代头孢抗生素制剂,山西康宝药业硫酸葡萄糖钾制剂、氨氯地平片,山西普德药业重组人卵巢癌抗独特微抗体冻干粉针,山西瑞丰药业复方双嘧达莫缓释片,山西安特药业巴柳氮钠片,山西华元药业头孢唑肟钠注射剂,山西瑞福莱药业“可乐定”控释透皮贴剂,山西崇安堂抗高血压长效新型复合制剂。 
  10种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现代中药:万荣三九药业舒血宁注射液,山西华康药业止嗽立效口服液,山西太行药业清开灵注射液,山西振东金晶药业复方苦参注射液,山西泰盛药业注射用益心酮冻干粉针剂,山西桂龙药业清喉利咽颗粒剂,山西晋城海斯药业黄芪冻干粉针制剂,山西华辉凯德有限公司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剂和滴注液,山西亚宝药业珍菊降压片。 
  (三)加快5大医药产业集群建设 
  今后三年我省医药产业要以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五大产业集群的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点突出、优势明显、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为扩张重组产生联动效应的重大制药项目。这些项目遵从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做精、做强、做特、做大为目标,各级政府全力推进实施动态滚动扶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能形成1~2个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药产业集群。 
  大同医药产业集群:以大同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由朔同地区的制药工业及配套产业构成了大同医药产业集群。今后三年大同医药产业集群以发展化学原料药和促进中药现代化为重点,通过16个重点推进项目实施,完成总投资8亿元,形成化学原料药和现代中药特色优势产业,力争2007年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 
  太原医药产业集群:以太原制药工业园、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由太原地区的制药工业、医药流通企业及配套产业构成了太原医药产业集群。今后三年太原医药产业集群以仿创非专利药、发展化学原料药及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为重点,通过29个重点推进项目的实施,完成投资7亿元,奠定太原医药产业集群仿创非专利药、化学原料药和现代医药物流的特色优势地位,力争2007年医药工业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医药商品销售额达20亿元。 
  晋中医药产业集群:以晋中医药园为核心,由晋中地区的制药工业及配套产业构成了晋中医药产业集群。今后三年晋中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成药和非专利药仿创为重点,通过10个重点推进项目实施,完成总投资3亿元,力争2007年医药工业新增销售收入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运城医药产业集群:以亚宝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由运城地区的制药工业及配套产业构成了运城医药产业集群。今后三年运城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为重点,通过12个重点推进项目的实施,完成总投资3.5亿元,着力打造本集群的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品牌,力争2007年运城医药产业集群医药工业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晋东南医药产业集群:以长治屯留康庄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由长治、晋城等晋东南区域的制药工业及配套产业构成了晋东南医药产业集群。今后三年晋东南医药产业集群以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和化学原料药为重点,以太行、康宝等核心企业为依托,通过实施21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力争2007年医药工业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 
  另外还将依托山西桂龙医药有限公司、山西云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侯马霸王药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建设一批现代中药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2007年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医药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确保三年推进计划落到实处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要求,成立山西省医药产业发展领导组。靳善忠副省长任组长,段建国副秘书长协助,成员单位由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有关市人民政府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经委。为确保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业必须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作为政绩考核依据,并对项目实施有效的跟踪协调、监督服务。 
  (二)加强协调服务,创优综合环境,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在办理医药企业GMP、GAP、GSP等认证申请、新药注册申请时,应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受理、初审的速度,跟踪、关注评审进程,及时、主动通报相关信息。将医药企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鼓励医药企业创全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进行新药开发,对于产品获得全国名牌产品称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负责人和主要贡献者省政府要用调产资金给予奖励。借鉴兄弟省、市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经验,力争在省管品种中实行企业自主市场化定价,切实增强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卫生、社保部门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订时,优先考虑我省的产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帮助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医药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三)着力推进新药研制开发,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要加大对医药新药研究中心的建立培育和对医药新产品开发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我省医药产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增强我省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医药产业的发展后劲。鼓励省级几家主要医院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建立符合GCP要求的西药新药临床研究基地。支持重点医药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市场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中试基地,成为新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具备条件重点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医药技术创新中心、新药开发实验室,并给予建设引导经费支持。鼓励企业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委托研发等方式,建立自己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设立山西新药创制发展基金,用于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的新药开发。建立医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由政府出资,吸引上市公司、国内外财团、民间资金入股,筹建医药产业风险投资机构,重点投向前期风险大、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医药产品和医药项目。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我省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我省医药产业要顺应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进一步加大医药产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医药集团,对我省医药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抓住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能源和资源优势,争取将跨国医药企业和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引入我省,加快我省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联合、重组的优惠政策,适时举办大型医药专题招商引资洽谈会,吸收国际资本、国内资本、民营资本及我省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优势行业的企业参股控股我省医药企业,引导医药产业战略投资者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并购,鼓励和帮助优势企业争取上市,引导资本流向我省医药产业,实现我省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五)着力推进医药产业组织优化,充分发挥医药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 
  我省各医药产业集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规模发展为目标,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和产业组织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药监部门要支持制药企业发展“产品寄托式”委托加工业务,盘活企业现有品种资源,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鼓励有新药研发成果的药品经营单位和制药企业双向联合,实现新药成果“寄托落户”和委托加工,加快新药成果转化和挖掘制药企业生产潜能。针对GMP改造后设备闲置、产能过剩的情况,积极引导和支持制药企业之间开展药品委托加工和发展药品外贸出口加工。积极发挥医药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鼓励医药园区或企业兴办符合GMP、GSP要求的专业仓储物流中心,实现园区聚集效应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