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宁波市电子政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考核要求,狠抓落实,确保我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二○○七年十月九日
宁波市电子政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为推动我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应用效率,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甬政发(2007)75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甬政办发(2007)201号)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考核工作将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采取自评和实地检查等方式,采集信息资料,实事求是地开展考核工作。
二、考核主体
由市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宁波市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小组(以下简称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厅、市信息产业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人员以及电子政务领域的专家、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政府特约监督员组成。
三、考核对象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市政府各部门
四、考核内容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考核内容
1.组织机构。“一把手”领导落实情况;设置电子政务负责机构情况;设立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情况;建立考核机制情况。
2.应用效果。县(市)、区各部门网站建设,公文、资产、人事、档案等内部办公自动化实现情况;政务信息公开及网上审批事项建设情况。
3.资源共享。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4.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障文件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应急体系建设情况;具有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的有关机构完善和建设情况;具有地区信息安全容灾、备份能力的有关设施建设情况;电子政务系统开展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工作情况。
5.环境建设。编制“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或“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情况;电子政务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情况;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咨询、监理情况。
6.加分项。县(市)、区各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列入当年度国家、省、市试点示范及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推广示范情况;县(市)、区门户网站当年度在全市网站评比中排名情况。
(二)市政府各部门考核内容
1.组织机构。“一把手”领导落实情况;设立政府CIO机制情况。
2.应用效果。本单位网站建设,公文、资产、人事、档案等内部办公自动化实现情况;政务信息公开、网上申报、下载事项及办理事项状态可查询情况。
3.资源共享。部门内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情况及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情况。
4.信息安全。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实施情况;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
5.环境建设。本单位电子政务规划的实现情况;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前期咨询及项目建设监理情况。
6.加分项。本单位电子政务项目列入当年度国家、省、市试点示范及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推广示范情况;本单位门户网站当年度在全市网站评比中排名情况。
五、考核步骤
各单位根据《宁波市电子政务工作考核评价细则》,填写《宁波市电子政务工作考核评分表》,并逐一说明自我考评的结果,形成自评报告,报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每年年底前,根据各单位填写的《宁波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考核自评表》、自评报告以及日常检查、重点抽查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六、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将按分数进行名次排序,并在市政府内、外网站公布;考核结果报考核小组,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将予以表彰。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执行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由市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考评内容 |
考评项 |
考评指标和评议要点 |
评价规则 |
组织机构 |
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
“一把手”领导落实情况 |
由“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6分) |
非“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4分) | |||
尚未成立领导小组(0分) | |||
机构设置(5分) |
电子政务负责机构设置情况 |
已有专门机构(部门)负责电子政务工作(5分) | |
尚未设专门机构(部门)负责电子政务工作(0分) | |||
资金落实(5分) |
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
设立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5分) | |
尚未设立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0分) | |||
考核机制(4分) |
建立考核机制情况 |
对各部门电子政务考核纳入年度考核体系(4分) | |
对各部门电子政务考核没有纳入年度考核体系(0分) | |||
应用效果 |
网站建设(7分) |
县(市)、区各部门网站建设情况 |
75%以上的局委办有网站(7分) |
50%—75%的局委办有网站(5分) | |||
25%—50%的局委办有网站(4分) | |||
25%以下的局委办有网站(2分) | |||
内部管理信息化(4分) |
县(市)、区各部门公文、资产、人事、档案等内部办公自动化实现情况 |
75%以上的局委办实现办公自动化(4分) | |
50%—75%的局委办实现办公自动化(3分) | |||
25%—50%的局委办实现办公自动化(2分) | |||
25%以下的局委办实现办公自动化(1分) |
应用效果 |
政务信息公开(5分) |
办事流程等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 |
75%以上的局委办实现网上政务公开(5分) |
50%—75%的局委办实现网上政务公开(3分) | |||
50%以下的局委办实现网上政务公开(2分) | |||
网上为民服务(9分) |
网上审批事项建设情况(6分) |
县(市)、区50%以上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可在网上办理(6分) | |
县(市)、区30%—50%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可在网上办理(5分) | |||
县(市)、区10%—30%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可在网上办理(4分) | |||
县(市)、区10%以下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可在网上办理(2分) | |||
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均未能在网上办理(0分) | |||
网上信访建设情况(3分) |
县(市)、区建有网上信访系统(3分) | ||
县(市)、区尚未建设网上信访系统(0分) | |||
资源共享 |
基础数据库(15分) |
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 |
四大基础数据库全部建成(15分) |
已经建设其中三个基础数据库(12分) | |||
已经建成其中两个基础数据库(8分) | |||
已经建成其中一个基础数据库(4分) | |||
统一数据共享平台(5分) |
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
已经建立县(市)、区一级的数据中心(5分) | |
尚未建立县(市)、区一级的数据中心(0分) | |||
信息安全(20分) |
管理制度建设(6分) |
有关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文件制订情况 |
已经制订有关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文件(2分) |
尚未制订有关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文件(0分) |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
已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2分) | ||
尚未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0分) | |||
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
已建立应急体系(2分) | ||
尚未建立应急体系(0分) |
信息安全(20分) |
基础设施(4分) |
具有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的有关机构完善和建设情况 |
已经建成完善的具有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的有关机构(2分) |
尚未建成完善的具有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的有关机构(0分) | |||
具有地区信息安全容灾、备份等能力的有关设施建设情况 |
已经建成具有地区信息安全容灾、备份等能力的有关设施(2分) | ||
尚未建成具有地区信息安全容灾、备份等能力的有关设施(0分) | |||
风险评估(10分) |
电子政务系统开展风险评估比例 |
50%以上的局委办已经开展风险评估工作(4分) | |
15%—50%的局委办已经开展风险评估工作(3分) | |||
15%以下的局委办已经开展风险评估工作(1分) | |||
尚未开展风险评估工作(0分) | |||
电子政务系统开展等级保护比例 |
50%以上的局委办已经开展等级保护工作(6分) | ||
15%—50%的局委办已经开展等级保护工作(4分) | |||
15%以下的局委办已经开展等级保护工作(2分) | |||
尚未开展等级保护工作(0分) | |||
环境建设(15分) |
政策措施(5分) |
编制“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或“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情况 |
已出台“十一五”规划(5分) |
已制定年度计划安排和部署(3分) | |||
未制定“十一五”规划或年度计划(0分) | |||
教育培训(5分) |
电子政务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情况 |
电子政务培训已经纳入公务员年度培训计划(5分) | |
电子政务培训未纳入公务员年度培训计划(0分) | |||
项目管理(5分) |
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咨询、监理情况 |
已出台实行咨询、监理制度的有关文件(5分) | |
未出台实行咨询。监理制度的有关文件(0分) | |||
加分项 |
试点示范 |
电子政务项目列入当年度国家、省、市试点示范情况 |
列入市级电子政务试点项目个数(×2分) |
列入市级电子政务示范项目个数(×3分) | |||
列入省级电子政务试点示范项目个数(×3分) | |||
列入国家级电子政务试点示范项目个数(×3分) | |||
典型案例 |
电子政务项目当年度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推广示范情况 |
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国家权威媒体举办的全国性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或案例被收入汇编材料(3分) | |
在省级有关厅局、媒体举办的全省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或案例被收入汇编材料(2分) | |||
网站评比 |
县(市)、区门户网站当年度在全市网站评比中排名情况 |
门户网站评比中前3名(3分) | |
门户网站评比中4—6名(2分) | |||
门户网站评比中7—10名(1分) | |||
在国家或省级网站评比中获得“优秀网站”称号(3分) |
考评内容 |
考评指标 |
评价规则 |
组织机构 |
“一把手”领导落实情况 |
电子政务建设列入本部门重点工作计划及监督内容,由“一把手”领导主持推动 9分 |
电子政务建设列入本部门工作计划,但不是由“一把手”领导亲自抓 5分 | ||
设立政府信息主管(CIO)机制情况(6分) |
设有CIO职位,由CIO负责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6分 | |
无CIO机制,但由专人负责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3分 | ||
无专人负责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0分 | ||
应用效果 |
网站建设更新情况 |
建有本部门网站,内容完整,更新及时 6分 |
建有本部门网站,但内容不完整,更新不及时 3分 | ||
没有建立本部门网站 0分 | ||
内部管理信息化实现情况 |
有功能齐全的内部管理信息化系统,公文、资产、人事、档案资料等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 6分 | |
没有内部管理信息化系统,公文、资产、人事、档案资料通过纸质管理 0分 | ||
政务公开情况 |
有办事流程等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在网上公开 6分 | |
政务信息没有在网上公开 0分 | ||
网上申报、下载情况 |
申请人可通过本部门网站下载或在线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申报 6分 | |
申请人可通过本部门网站下载或在线填写相关申请表格,但不能通过网上进行申报 3分 | ||
申请人不能在本部门网站下载或在线填写相关申请表 0分 | ||
办理事项状态可查询情况 |
申请人对办理事项状态可通过网站、短信、电话查询 6分 | |
申请人对办理事项进程只能通过电话查询 3分 | ||
申请人对办理事项进程不能查询 0分 | ||
资源共享(20分) |
部门内部信息共享情况 |
部门内部共享的信息实现全部共享 10分 |
部门内部50%以上的信息实现有效共享 5分 | ||
部门内部信息没有实现共享 0分 |
资源共享(20分) |
跨部门信息共享情况 |
与业务关联部门需要共享的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免费、有效共享 10分 |
与业务关联部门需要共享的信息部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免费、有效共享 5分 | ||
与业务关联部门需要共享的信息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免费、有效共享 0分 | ||
信息安全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5分) |
有健全和可操作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了专门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制定了应急预案。 5分 |
没有健全和可操作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尚未落实专门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制定应急预案。 0分 | ||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情况 |
清晰掌握本部门所有信息系统种类,对系统开展了风险评估。 5分 | |
没能清晰掌握本部门所有信息系统种类,对系统没有开展风险评估。 0分 | ||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实施情况(5分) |
对所有信息系统划定安全保护等级,并逐步按保护等级实施保护措施。 5分 | |
没有对信息系统划定安全保护等级。 0分 | ||
环境建设 |
电子政务规划的实现情况 |
有明确的电子政务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得到有效的实施 5分 |
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务规划,但有相关的年度计划安排和部署并得到有效的实施 3分 | ||
没有电子政务规划或相关安排和部署 0分 | ||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前期进行咨询的情况(5分) |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进行了前期咨询 5分 | |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没有进行前期咨询 0分 | ||
项目建设监理情况(5分) |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关于开展政府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监理 5分 | |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没有实施监理 0分 | ||
信息化教育培训情况 |
每年定期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 5分 | |
没有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 0分 | ||
加分项 |
电子政务项目列入当年度国家、省、市试点示范 |
列入市级电子政务试点项目 2分 |
列入市级电子政务示范项目 3分 | ||
列入省级电子政务试点示范项目 3分 | ||
列入国家级电子政务试点示范项目 3分 | ||
电子政务项目当年度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推广示范情况 |
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国家权威媒体举办的全国性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或案例被收入汇编材料 3分 | |
在省级有关厅局、媒体举办的全省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或案例被收入汇编材料 2分 | ||
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当年度在全市网站评比中排名情况 |
门户网站评比中前3名 3分 | |
门户网站评比中4—6名 2分 | ||
门户网站评比中7—10名 1分 | ||
在国家或省级网站评比中获得“优秀网站”称号 3分 |
考评内容 |
考评项 |
考评指标和评议要点 |
自评分 |
审定分 |
备 注 |
组织机构 |
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
“一把手”领导落实情况 |
|
|
|
机构设置 |
电子政务负责机构设置情况 |
|
|
| |
资金落实 |
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
|
|
| |
考核机制 |
建立考核机制情况 |
|
|
| |
应用效果 |
网站建设 |
县(市)、区各部门网站建设情况 |
|
|
|
内部管理信息化 |
县(市)、区各部门公文、资产、人事、档案等内部办公自动化实现情况 |
|
|
| |
政务信息公开 |
办事流程等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 |
|
|
| |
网上为民服务 |
网上审批事项建设情况 |
|
|
| |
网上信访建设情况 |
|
|
| ||
资源共享 |
基础数据库 |
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 |
|
|
|
统一数据共享平台 |
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
|
|
| |
信息安全 |
管理制度建设 |
有关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文件制订情况 |
|
|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
|
|
| ||
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
|
|
| ||
基础设施 |
具有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的有关机构完善和建设情况 |
|
|
|
信息安全 |
|
具有地区信息安全容灾、备份等能力的有关设施建设情况 |
|
|
|
风险评估 |
电子政务系统开展风险评估比例 |
|
|
| |
电子政务系统开展等级保护比例 |
|
|
| ||
环境建设 |
政策措施 |
编制“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或“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情况 |
|
|
|
教育培训 |
电子政务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情况 |
|
|
| |
项目管理 |
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咨询、监理情况 |
|
|
| |
加分项 |
试点示范 |
电子政务项目列入当年度国家、省、市试点示范情况 |
|
|
|
典型案例 |
电子政务项目当年度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推广示范情况 |
|
|
| |
网站评比 |
县(市)、区门户网站当年度在全市网站评比中排名情况 |
|
|
|
考评内容 |
考评指标和评议要点 |
自评分 |
审定分 |
备注 |
组织机构 |
“一把手”领导落实情况 |
|
|
|
设立政府CIO机制情况 |
|
|
| |
应用效果 |
网站建设更新情况 |
|
|
|
内部管理信息化实现情况 |
|
|
| |
政务公开情况 |
|
|
| |
网上申报、下载情况 |
|
|
| |
办理事项状态可查询情况 |
|
|
| |
资源共享 |
部门内部信息共享情况 |
|
|
|
跨部门信息共享情况 |
|
|
| |
信息安全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 |
|
|
|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情况 |
|
|
| |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实施情况 |
|
|
| |
环境建设 |
电子政务规划的实现情况 |
|
|
|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前期进行咨询的情况 |
|
|
| |
项目建设监理情况 |
|
|
| |
信息化教育培训情况 |
|
|
| |
加分项 |
电子政务项目列入当年度国家、省、市试点示范情况 |
|
|
|
电子政务项目当年度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推广示范情况 |
|
|
| |
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当年度在全市网站评比中排名情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