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01]35号文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我省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且危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为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很强,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克服当前存在的重建设轻防治、重救灾轻预防的现象,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部门责任制。要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测预警系统
  各地要严格执行防灾预案、汛期值班、险情巡查、预警管理、灾情速报制度。对所有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逐点制定并落实包括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防范于未然。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以县为单元的县(市)、乡(镇)、村、村民小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与防范工作。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群测群防工作的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做好群测群防示范县建设和推广工作。
  省和设区市以及地质灾害重点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快全省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站和预警系统的建设。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与指导。

  三、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认真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在近期对地质构造复杂的城镇建筑物的地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排查隐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地质现状调查和险情巡查。对发现的危险点和群众提供的险情线索,要迅速作出危险性、危害性判断,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因人为工程诱发的灾害点、危险点和危险性大的高陡边坡,要及时通知责任主体采取防治措施。对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矿山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防止矿渣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重点区域的调查评价工作,认真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申报并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纳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计划”的县(市),要加强领导和协调,认真做好调查、区划和防治规划工作。省、设区市和地质灾害重点县(市)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在今明两年内基本完成。省国土资源厅要做好规划编制的组织指导工作。
  城镇人口密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城镇规划和建设中要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地和有关部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必备的组成部分,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城市,要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工作,对城市规划的有关内容进行
  一次检查。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尚不够完备的,要限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补充。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地质情况尚不清楚的,必须补充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城市新规划区用地,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争取在2至3年内全部完成。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凡没有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者未考虑建设用地条件而批准使用土地和建设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省、市、县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近期内要对上述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并认真做好相关的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力度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要实行重点管理,加强跟踪管理。严格控制有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活动。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要及时组织调查和责任界定,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要限期改正和治理,逾期不改正和治理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主体的责任。要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山区斜坡谷地,和有可能存在溶洞、土洞等隐患而发生地面塌陷的平原地区进行修路、建房、采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勘察设计、施工,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已建工程存在隐患的,要坚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因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的责任。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完善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章制度,加强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负起责任。省国土资源厅要加紧进行相关的立法调研工作,加快立法进程。

  五、切实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需要
  各级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计划和预算,确保地质灾害及时得到调查、监测、勘查和治理。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社会捐助,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六、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要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水平。特别是对山区的城镇、农村要重点进行宣传,对乡(镇)、村基层干部要重点进行培训。当前市、县(区)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变动较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干部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情况,掌握基本知识,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不受影响。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