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
登录        电话咨询
原告李某诉被告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当事人:   法官:   文号: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

原告李某。

被告某公司。

委托代理人屠某,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林某,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李某诉被告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朱子银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李某,被告某公司之委托代理人林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李某诉称,根据其2007年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推算出自己2007年的应得平均工资,同时根据双方合同约定的工资按国家规定支付。自2008年6月起,被告按待岗支付其生活费,因此,以其2007年度应得工资与被告现时支付的生活费对比,存在差额。故要求被告支付2010年2月至3月工资差额人民币6,097.16元(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以及25%的补偿金1,524.29元,以及以上两项5倍的赔偿金38,107.25元。并结合被告违约事实,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被告支付2010年2月至3月违约赔偿金66,000元。另,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被告应自1999年1月起实行货币化分房方案,但被告直至2006年1月起始为职工建立住房补贴账户。其已退休,故要求被告支付1999年1月至2010年3月的住房补贴差额53,236元。2008年5月前,被告在其账户中每月存入补充养老金及其2倍的企业补充,但自2008年6月起,被告不再存入补充养老金及企业补充。要求被告补缴2010年2月至3月补充养老金216元以及2倍企业补充432元。

被告某公司辩称,2008年初,公司需要全体搬迁,遂要求原告等滞留职工须在2008年4月15日之前做出安置选择,并明确若不做选择则视作接受待岗安置,原告始终不做选择,故公司视原告待岗,并自2008年6月起给付原告生活费。2010年2月至3月,企业根据原告的技能工资金额,在扣除社保等项后,向原告支付575元/月。故原告主张的工资差额没有依据。

企业并不存在违约事实,故原告主张的违约赔偿金没有事实依据。

补充养老金缴纳与否,系企业自主决定的内容。其于2008年2月制定的《关于上线滞留人员安置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了员工待岗期间补充养老金账户予以封存。故企业于2008年6月起封存原告补充养老金账户并无不当。

至于住房补贴,国务院与市府的文件为指导性意见,并无强制效力,文件同时也授权各单位制定细则落实政策。其自2006年起已为职工建立住房补贴账户,原告的住房补贴账户内住房补贴已支付给原告。这一举措正是依照了文件的规定,并无违法之处。

综上,不同意原告所有的诉讼请求。

本院经审理查明:

原告原系被告职工,于2010年3月退休。

2008年初被告因世博动迁整体搬迁至某岛后,原告未与被告签约上岛工作。同年2月底,被告制定并经职代会通过的《关于上线滞留人员安置的管理办法》规定:尚未上线到岗员工,在该办法发布之日起至2008年4月15日止仍未就安置方案做出选择的,将视为待岗处理。员工在待岗期间发放生活费,按员工离岗时的技能工资、厂龄津贴、医政津贴三项总和计发,如生活费低于650元的,按650元(含个人应缴的社保费用)发给。待岗期间,经常性补充养老金账户予以封存。原告在办法规定作选择的截止日前,未向被告作出明确的选择意向。6月起,被告按待岗待遇向原告支付待岗生活费。2010年2月至3月,被告核定原告的应发待岗生活费为1,565元/月,在扣除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等后,向原告发放575元/月。

自2008年6月起,被告对原告等未签约上线的滞留人员的补充养老金账户予以封存。

2005年度,被告推出《职工住房货币化实施方案》等购房补贴制度,并于2006年1月起,设立职工购房补贴个人账户,规定职工在购房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可按相关规定提取该补贴。被告在原告退休时,已向原告支付购房补贴25,500元。

又查明,原告曾就2008年6月起被告支付待岗生活费及同期封存补充养老金一节,申请仲裁并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的工资差额及继续给付补充养老金;原告同时主张被告存在违约,要求被告支付养老金基数6倍的违约赔偿金;原告也就住房补贴要求被告按500元/月的标准,计算自1999年至2010年1月的住房补贴。原告的上述请求经终审判决,均未获支持。

以上事实,由完税证明、联08-X号文、《关于上线滞留人员安置的管理办法》、代发工资明细表、生效法律文书以及当事人陈述等予以佐证。

李某(申请人)于2010年6月29日向上海市卢湾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公司(被申请人)支付2010年2月至3月被克扣薪金所得差额、25%的补偿金及以上两项5倍的赔偿金,支付违约赔偿金66,000元,按照国发[1998]X号文件、沪府发[1999]X号文件规定提结1999年1月至2010年3月住房(购房)补贴差额53,236元,补缴2010年2月至3月补充养老金216元及企业补充432元。该委裁决:对申请人的请求事项不予支持。原告对此不服,遂诉至本院。

本院认为,被告制定的“办法”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告知了劳动者,原告在收到被告的告知函后,始终未按“办法”的要求确认安置意向。该办法明确了逾期不做选择将产生的后果——视作待岗,原告“不选择”的行为,导致“待岗”结果的发生,故被告按该办法将原告视作待岗,并以高于该办法规定的标准核定原告的待岗生活费。虽然原告实际领取的金额低于650元,但由于“办法”规定该金额内包含个人应缴的社保费用,故被告之举并未违反规定。原告关于其2007年度的工资收入应以所得税完税证明等为依据,该主张已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为不予支持。因此,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0年2月至3月工资差额之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工资差额25%的补偿金的请求,本院亦不予支持。关于五倍赔偿金的请求,依法应属劳动行政部门履行职责的范围,故原告该请求本院不予处理。同理,原告关于被告因存在克扣工资的违约事实而需支付违约赔偿金的主张,本院也不予采信,且该类请求已经处理并已生效。

补充养老金系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建立的相关职工福利制度,由企业自主安排,被告封存滞留职工的补充养老金账户,并未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办法”中亦载有相关规定,且该类请求已经处理并已生效。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补充养老金及2倍企业补充的请求,本院亦不予支持。

关于住房补贴一节,被告依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规定,制定了符合企业现状的住房补贴制度,自2006年1月起,为职工建立了购房补贴个人账户,且根据员工的相关条件,每月在账户内计入一定金额的补贴,此举符合住房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被告已支付原告住房补贴款。原告曾主张按500元/月的标准计入1999年至2010年1月的住房补贴,该请求经诉讼未获支持。故原告现时要求被告支付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请求事项,本院不再处理。对于原告要求的2010年2月、3月住房补贴差额之请求,本院亦不予支持。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元,减半收取,人民币5元由李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员朱子银

书记员程惠丽

相关裁判文书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