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你好,我是一名刚刚从某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读的是三年制大专专业。在此想咨询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也许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欺诈”,但我真切地想知道:学校宣传的“升学+就业”到底应不应该承担实际责任? 我是县城里的普通家庭出身,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考上本科。在家人和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这所大专院校。招生时,老师反复强调“就业有保障”“和多家企业有合作”“毕业生年薪可达8-10万元”“专升本渠道通畅”,还展示了大量图文宣传,甚至有几位“师兄师姐”录制视频讲述就业后的光明前景。 那时候的我确实充满希望,觉得自己虽然只是读了大专,但只要踏实肯学,依然能找到好工作。于是我们家背了助学贷款,供我上学。 可三年过去,我几乎没看到任何“宣传中的样子”。 课程内容大多偏理论,真正对接岗位技能的实训非常少,很多专业课老师也没有实务经验,更多是照着PPT讲课。有的课程直接复用网上视频,有时甚至连点名都很随意。班级里不少同学到了毕业前夕才意识到,根本没学会什么可以在职场上用的技能。 至于“校企合作”,实质上就是安排我们到不同的公司去“顶岗实习”。我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做流水线,每天站着工作十多个小时,岗位与所学毫无关系。有同学被安排去做销售打电话,也有去物业值班、快递分拣的。 我不是看不起体力劳动,只是我们当初选择职业院校,是相信它能提供一条稳定的就业路径,或是能学习到特定技能。但现实和宣传差距太大。 我们班50多人,毕业后真正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不到5个。大多数人要么选择继续升学,要么回家做临时工或去餐饮打工。而“专升本”虽然是官方认可的路径,但名额极少、竞争激烈,且需要额外的时间和金钱。 我理解大环境就业困难,但我也想问问: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使用的措辞,如果与实际存在明显偏差,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我们作为学生和家长是否可以要求学校对这些表述作出合理解释? 我查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提到“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相应责任”。我们缴纳学费是否可以视为“购买服务”?学校有没有义务确保教学内容与招生宣传相符? 我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个例,我身边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经历。我们不是不肯吃苦、不愿成长,只是觉得,如果整个教育和就业之间的连接点根本就不牢固,那我们是不是被鼓励去走了一条不归路? 我们只是想获得一个解释,一个说法。希望有人能帮我们把这件事讲清楚。谢谢。
商品房买卖时开发商带业主现场看的楼层高度与实际交付我付款后知道的高度不符,开发商是否存在欺诈欺瞒销售
开发商在带我工地看房时说一二楼架空,我买的二楼实际是四楼位置,而实际我们按揭贷款办好后才知道那二楼就是架空层一楼(也就是现标的二楼),所以现在导致内心落差十分大,请问这是否存在欺诈欺瞒销售,开发商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业主是否有单方面退房的权利?法律上有什么样的赔偿条款?
我在网上见某农业公司的宣传,称其拥有一批农科人员,有多处种养殖基地,有员工1仟一5仟人,其科技种养殖项目一直处于国内领先行例,巳帮助很多农民脱贫致富…我支付10多万元由该司为我承包30亩种植中药材,种子只需2万多元,约定保证种植成活一年,第一次种植了十几亩,发芽后因高温天气全部死亡,我请某单位的专家指导时
我想请问一下: 1,实际工作情况与招聘工作不符,是否属于虚假招聘(招聘工作与政府业务相关工作
我想请问一下: 1,实际工作情况与招聘工作不符,是否属于虚假招聘(招聘工作与政府业务相关工作,实际工作是保险销售); 2.前上司未经下属同意在下属账号上进行挂单,前上司要求单的收益(提成+奖励),下属该不该归还(前上司未告知下属首单是有奖励的,且下属是可以开具首单) 3.前上司因要求归还她所要的金额进行对
在某资源网站购买了VIP会员,但是有部分资源无法下载,其《注册必读》声明VIP会员全站所有资源均可下载,且资源均是无加密可以在百度网盘在线观看,但是该资源是加密的且无法在百度网盘在线观看,想申请退还购买VIP会员费用可以吗?该资源网站是否涉及虚假宣传?
淘宝商家商品简介承诺快递和实际发货快递不符,是否涉及虚假宣传
淘宝商家商品简介承诺快递和实际发货快递不符,是否涉及虚假宣传。承诺快递因为疫情停发,换成其他快递但没告知消费者,是否涉及消费者知情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