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教育
大专三年没换来工作机会,招生宣传与实际是否存在不符?
大专三年没换来工作机会,招生宣传与实际是否存在不符? 律师你好,我是一名刚刚从某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读的是三年制大专专业。在此想咨询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也许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欺诈”,但我真切地想知道:学校宣传的“升学+就业”到底应不应该承担实际责任?
我是县城里的普通家庭出身,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考上本科。在家人和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这所大专院校。招生时,老师反复强调“就业有保障”“和多家企业有合作”“毕业生年薪可达8-10万元”“专升本渠道通畅”,还展示了大量图文宣传,甚至有几位“师兄师姐”录制视频讲述就业后的光明前景。
那时候的我确实充满希望,觉得自己虽然只是读了大专,但只要踏实肯学,依然能找到好工作。于是我们家背了助学贷款,供我上学。
可三年过去,我几乎没看到任何“宣传中的样子”。
课程内容大多偏理论,真正对接岗位技能的实训非常少,很多专业课老师也没有实务经验,更多是照着PPT讲课。有的课程直接复用网上视频,有时甚至连点名都很随意。班级里不少同学到了毕业前夕才意识到,根本没学会什么可以在职场上用的技能。
至于“校企合作”,实质上就是安排我们到不同的公司去“顶岗实习”。我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做流水线,每天站着工作十多个小时,岗位与所学毫无关系。有同学被安排去做销售打电话,也有去物业值班、快递分拣的。
我不是看不起体力劳动,只是我们当初选择职业院校,是相信它能提供一条稳定的就业路径,或是能学习到特定技能。但现实和宣传差距太大。
我们班50多人,毕业后真正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不到5个。大多数人要么选择继续升学,要么回家做临时工或去餐饮打工。而“专升本”虽然是官方认可的路径,但名额极少、竞争激烈,且需要额外的时间和金钱。
我理解大环境就业困难,但我也想问问: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使用的措辞,如果与实际存在明显偏差,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我们作为学生和家长是否可以要求学校对这些表述作出合理解释?
我查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提到“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相应责任”。我们缴纳学费是否可以视为“购买服务”?学校有没有义务确保教学内容与招生宣传相符?
我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个例,我身边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经历。我们不是不肯吃苦、不愿成长,只是觉得,如果整个教育和就业之间的连接点根本就不牢固,那我们是不是被鼓励去走了一条不归路?
我们只是想获得一个解释,一个说法。希望有人能帮我们把这件事讲清楚。谢谢。
问题状态:已解决
提问人:学历泡沫破灭()
提问时间:2025-07-25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