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宅基地纠纷——子女在父母宅基地上所建房屋算父母遗产范围吗
发布日期:2022-01-04    作者:靳双权律师

原告诉称
李母、李某文、李某丽、张某军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请求法院依法分割位于北京市海淀区8号房屋拆迁补偿款及拆迁补助费1077504.3元;2、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向四原告支付2018年度、2019年度的房屋周转费266664元(每人66666元)。
事实与理由:李父与李母原系夫妻关系,李父于2002年8月10日死亡,双方共同生育3个子女,分别是李某芳、李某文、李某丽。位于北京市海淀区8号房屋前院北房3间、后院3间,于1992年登记在李父名下。后夫妻双方于1997年经批准重新翻建后院北房4间,于2000年经批准重新翻建前院北房3间,新建西房2间,南房1间,后院西房2间。目前该房屋于2006年9月5日拆迁,因Y村遗留问题,经相关部门批准给予二次补偿,据我方所知二次补偿政策,Y村村民、因结婚或者孩子出生,每人享有60平方米的安置房购房面积指标。我方认为所得的拆迁补偿款及享有60平方米安置房购房面积应归我方所有,现双方对补偿的归属不能达成一致。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向贵院提起诉讼,望判如所请。

被告辩称
李某芳在本院组织的询问中辩称,我选的三套两居室是根据我受赠范围内平米数确定的,和我的房屋面积对应,没有多余的面积,李母等无权主张,其主张的为李父夫妇的房产,与我无关。拆迁后,我给了李母六十多万元,购置的第一套、第二套房屋均由我出资,李母方无权分割房产,李某文将8号房屋出售后另行购置两限房。李某丽婚后将户口迁出,后又将户口迁回。Y村8号院是祖业产,与张某军无关。我领取了拆迁款和补助费,房屋周转费与李母方无关。

本院查明
李父与李母系夫妻,生育长女李某芳、次女李某丽、子李某文。李父于2002年8月10日去世。李某丽与张某军系夫妻。王某辉系李某芳之子。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8号院系李父祖业产。2000年5月24日,李父、李母签订《赠与书》,受赠人为李某芳,内容为:我们是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区8号院内前院北房3间、西房2间、南房1间,后院北房4间、西房2间,共计12间房产的所有人,现我们自愿将上述房产无偿赠与我们的女儿李某芳所有。该《赠与书》后办理了公证。


就8号院内房屋建盖情况,双方主张不一,李母等人主张自1997年开始翻建后院北房4间、翻建前院北房3间、新建西房2间、南房1间、后院西房2间,因中途家庭成员产生矛盾,建房事宜搁置,后应李某芳的要求进行公证赠与,后由李某芳大部分出资,其他家庭成员均有出资,进行了上述翻建和新建;2000年后将前后院封顶,前院另建门脸房2间,所有家庭成员均有出资;李某芳则主张房屋建盖均由其本人出资,双方就建房出资情况均未举证。就院落居住情况,李某芳主张其与李母居住,李母等则主张原被告均在此院居住。


2006年,涉案宅院面临拆迁腾退。2006年9月5日,李某芳作为被拆迁人(乙方)签订《北京市宅基地上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协议》。
2006年9月,李母作为买受人签订《购房协议》,约定购买北京市海淀区8号房屋,房屋实测建筑面积57.41平方米,房屋单价3592.23元,签订本购房协议同时,从乙方拆迁款中扣除全部房款206230元。2007年8月,李母作为买受人签订《购房协议》,购买北京市海淀区3号房屋,房屋实测建筑面积55.46平方米,房屋单价2903.62元,签订本购房协议同时,从乙方拆迁款中扣除全部房款161035元。现8号房屋由李母居住使用,3号房屋李某文已出售。


2012年后,李某芳作为乙方签订《Y村Y村统筹解决遗留问题安置补助协议书》,内容载乙方为北京市海淀区8号宅基地、房屋及附属物权利人,乙方于2005年至2007年签订了Y村搬迁安置补偿协议,目前就上述协议履行尚存遗留问题;根据《Y村安置补助信息确认单》,乙方宅基地面积356.15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04.43平方米,安置人口6人,已经购买安置房面积114.82平方米,户主李某芳,共居人为王某辉、李母、李某文、李某丽、张某军。
本案中,李母等人诉请分割一、二次货币补偿款,已扣除40万元及3号房屋购房款,诉请分割2018年、2019年期房周转费,要求析清各自份额。

裁判结果
一、李某芳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给付李母、李某文共计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一元五角八分;
二、李某芳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给付李某丽、张某军共计人民币十五万六千三百六十一元三角九分;
三、驳回李母、李某文、李某丽、张某军其他诉讼请求。

律师点评
李母等人以Y村8号宅院拆迁腾退利益有其四人份额为由,要求进行析产分割,李母诉请款项含上述宅院2006年第一次拆迁领取的款项、第二次拆迁领取的款项及期房周转租金补助,就李母四人是否对上述款项享有利益,法院结合原有院落来源、房屋建盖、房屋归属、院落居住、两次拆迁政策,拆迁款项对应的数额等情况综合认定。


当事人一致确认8号院属于李父祖业产,院内原有房屋由李父、李母夫妇建盖,后1997-2000年,院内房屋经翻建,李父夫妇将院内12间房屋赠与李某芳。就之后房屋建盖情况、出资出力情况,双方主张不一且均未提交证据。根据房屋调查登记表记载,法院依法认定建成年代为1997年的房屋为李父夫妇赠与李某芳的房产,应归李某芳所有。据拆迁时调查载,原被告均在该院落居住。


就宅基地对应的拆迁利益的分配,法院在各权利人之间予以酌定,停产停业系针对李某芳注册的营业面积而定,应全部归李某芳所有;就其他补助、周转费,本案各方当事人作为认定的院落居住人,均有权予以分割。李母等人已领取的款项应在权利份额内予以抵扣,就已充抵的房屋折价款,亦与安置房的分割时一并予以处理。李某芳主张3号房屋购房款亦系自货币补偿款中扣除,一则货币补偿款于2006年发放而该房屋购房合同签订于2007年,二则李某文对购房支出提交了相应证据,故对李某芳该主张不予采信,3号房屋购房款不自货币补偿款中扣除。


就期房租金补助,已查涉案宅院认定的安置面积为360平方米,系根据人均60平方米计算,已选房面积为114.82平方米,房屋一套由李母居住使用,另一套李某文已出售,二人分别已享用了部分安置房面积的权益,现剩余安置面积尚未选房,在李某芳未对已选房面积提出己方诉求,在现无法对全部安置房面积进行分割的情况下,本案中对此项暂不予处理,各方可待安置房面积最终选定后与安置房的分割一并予以主张。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