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分别保存,双方都不太会担心白纸黑字会被篡改。而电子劳动合同本质上是一组数据,存储于平台的服务器之上,而非用人单位的档案室里、劳动者的家中。于是很多人可能会有疑虑,平台会不会被网络黑客攻击?数据会不会有丢失的风险?电子劳动合同的数据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人篡改?
针对此类疑虑,《指引》第四条对平台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性要求,包括平台需要具备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意愿确认、数据安全防护等能力,以确保电子劳动合同信息满足真实、完整、准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要求。以及其他的一些通知,也有对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在《指引》中,该要求对象转变为平台。
为满足该类技术性要求,平台多采用手机验证码、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身份认证,通过区块链证据保全技术确保合同的信息不被篡改,在多个云服务器上储存副本以保证数据不丢失,以及建设多层防火墙防范网络攻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