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纠纷32个典型案例裁判精要
本文汲取部分案例中的“典型意义”,经提炼、总结,以实务问答的编写方式,整理成相应的裁判规则,供您在司法实践中参照适用。
1、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夫妻共有的房产赠与未成年子女,离婚后一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是否有权予以撤销?
【解答】在离婚协议中双方将共同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的约定与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共同债务清偿、离婚损害赔偿等内容互为前提、互为结果,构成了一个整体,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如果允许一方反悔,那么男女双方离婚协议的“整体性”将被破坏。在婚姻关系已经解除且不可逆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当事人对于财产部分反悔将助长先离婚再恶意占有财产之有违诚实信用的行为,也不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因此,在离婚后一方欲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单方撤销赠与时亦应取得双方合意,在未征得作为共同共有人的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无权单方撤销赠与。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于某某诉高某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北京)《于某某诉高某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5.html
2、夫妻一方因家庭暴力起诉离婚时要求对方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是否应予支持?
【解答】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根据北京法院对2013年度东城法院、丰台法院、通州法院结案的620件离婚案件抽样统计显示,涉家庭暴力类的离婚案件占选取离婚案件总数的9%,数量比例虽不高,但涉家暴案件大多矛盾激烈、调解率低、最终离异率高。我国婚姻法明确禁止家庭暴力,规定配偶一方对另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经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正在全国人大审议中的《反家暴法》也通过规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期保护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遏制。本案就是典型的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人民法院依法支持无过错方的离婚请求和赔偿请求,对于家庭暴力这样违反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旗帜鲜明地给予否定性评价。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王某诉江某离婚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3、子女之间签订赡养协议免除某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该约定是否有效?如无效,应如何处理父母的赡养问题?
【解答】《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据此,父母年迈且体弱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确实需要子女赡养的,其子女均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在多子女的家庭,在父母不反对的情况下,允许子女之间签订赡养协议分工赡养父母,但是如果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比如某位子女明显没有能力赡养好父或母,如果父或母提出赡养要求,其他子女无法免除,因为赡养义务是强制性的法定义务,子女不得因任何原因而免除。对于赡养协议中免除某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属于约定免除了某子女对父母的法定义务,应属无效约定。故对父母要求全部子女均需履行赡养义务的诉讼请求应当支持。就父母的居住和日常照料问题,如父母表示愿意随某子女生活,而某子女也表示同意,则应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就赡养费的数额和医药费负担比例问题,如某子女已经履行了对父母全部的赡养义务,则其他子女应当多承担赡养费,以体现法律与人情兼顾,也能更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张某诉郭甲、郭乙、郭丙赡养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北京)《张某诉郭甲、郭乙、郭丙赡养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5.html
4、未成年人子女的父母订立抚养协议,约定一方迟延给付抚养费应支付违约金的,该违约金条款是否有效?
【解答】抚养费的给付是基于身为父母的法定义务,而并非基于父母双方的协议,该协议可以且只能约定抚养费的数额,且该法定义务不能因父母双方的协议而免除。因此,公民法定义务的履行只能依据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不宜因公民之间约定的违约金条款而予以约束。抚养费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离婚后未成年人子女的合法权益,是以赋予未抚养一方法定义务的方式,努力使得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恢复到其父母离婚前的状态。抚养费本质上是一种针对未成年人的保障,抚养人不应以违约金的形式从子女的抚养费中获利。因此,未成年人子女的父母签订抚养协议,约定婚生子由一方抚养,另一方每月给付抚养费,并约定迟延履行要支付违约金的条款于法无据,对于原告要求赔偿违约金的诉讼请求法院不应支持。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博小某诉博某抚养费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北京)《博小某诉博某抚养费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5.html
5、父母双方离婚后,在短时间内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案件,应如何把握裁判原则?
【解答】对于父母双方离婚时已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或经法院裁判,在离婚后的短时间内,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案件,应着重审查以下情形:其一,审查未成年子女就案件诉争问题是否具备足够的认知与表达能力,对于无此能力的未成年子女意见,法院不应作为变更抚养关系与否的依据。其二,父母双方在履行原抚养协议或法院裁判期间,双方的抚养条件是否发生了较大变化,未成年子女与父母一方共同生活是否得到了充分照顾、生活环境是否稳定,一方有无证据证明对方在抚养未成年子女期间存在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法定情形。其三,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时间长短,父母双方离婚后,在短时间内变更抚养关系是否有利于维护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环境,是否会对其正常的生活和成长产生影响。总之,处理此类案件,应遵循的总的原则是:从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发,在原有离婚协议或裁判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探望及抚养费问题,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融洽、和睦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郭某诉焦某变更抚养关系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6、未成年子女在父母一方每月支付的固定数额抚养费之外,另行主张大额子女抚养费用的,是否应予支持?
【解答】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但不应就此一概认为每月支付固定数额抚养费后,无需再支付医疗费。而应考虑抚养费、教育费、医疗费的支出的原因与具体数额,同时兼顾夫妻双方的利益公平。因此,我国规定的抚养费包含教育费、医疗费,应理解为抚养费包含基本的教育费与医疗费,而不应包含为孩子利益客观必须支出的较大数额的医疗与教育费用。审判实践中,应着眼于未成年人的合理需求,既排斥奢侈性的抚养费请求,也要避免过低的抚养费给付,遵循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因此,在每月支付的固定数额抚养费之外另行主张的大额子女抚养费用请求是否应予准许,首先应当考虑该请求是否符合未成年人的利益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其次,该请求是否属于因未成年人合理需求产生的支出,法律不鼓励超前的或者奢侈的抚养费需求;最后应考虑夫妻的经济能力与实际负担义务,相应费用若由一方负担是否会导致夫妻双方义务负担的不平衡。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麻某某诉麻晓某抚养费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7、离婚时一方隐匿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在离婚后以对方隐瞒财产存在错误为由,诉请涉案财产全部归自己所有的,是否应予支持?
【解答】《婚姻法》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审判实践中,如在案证据能够证明涉案财产系在当事人双方婚姻存续期间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则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并依法进行了分割。同时,对于隐瞒财产的分割比例问题,需要法院依据过错大小、具体案情等综合认定,对于隐匿财产的一方依法应少分,但对于另一方以对方隐瞒夫妻共同财产存在错误为由,要求涉案财产全部归自己所有的诉讼请求也不应支持。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李某诉孙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8、子女能否以父母有足够的收入、享受有医疗保险以及自己没有工作等为由,拒绝履行赡养父母义务?
【解答】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在父母年老时,子女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不少子女面对老人赡养诉讼请求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多数拒绝理由没有法律依据,如有的子女以父母有足够的收入、享受有医疗保险为理由不支付赡养费;有的子女以父母离异后长期未与一方父母共同生活为由不愿意履行赡养义务;有的多子女家庭中子女之间因经济条件差异或老年人在处分财产时偏心相互推诿。这些理由都难以被法院认可。此外,法院在审理赡养纠纷时应酌情考量被赡养人的身体情况、日常生活水平、当地消费水平、赡养人是否可以正常工作等情况对赡养费数额予以酌定。尤其在存在多名赡养人的情况,可基于各个赡养人经济条件的不同,判令其承担不同金额的赡养费。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刘某诉刘甲、刘乙赡养费纠纷案》、《李某福诉李甲、李乙赡养费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9、一方在离婚后发现对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有出轨行为,并诉请精神损害赔偿的,是否应予支持?
【解答】《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第四十六条规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规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夫妻互相忠实,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定义务。因此,在离婚后,一方发现对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存在出轨行为,并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于法有据,人民法院依法应予支持;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周某诉张某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北京)《陆某诉陈某离婚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5.html
10、离婚时,一方以双方没有共同生活为由请求返还彩礼的,应如何确定具体的返还彩礼数额?
【解答】有关彩礼与嫁妆如何返还的案件,在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男女离婚案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依习俗通称,彩礼是婚前男方家庭送给女方的一份礼金或财产,嫁妆是女方带给婆家的物品或钱财的总和。关于彩礼返还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有明确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风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却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离婚时,一方以双方没有共同生活为由请求返还彩礼的,适用前款第(二)项的规定,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返还彩礼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彩礼应返还多少尚没有明确法律条文进行详细规定,一般是根据双方婚姻维持时间长短,还有双方的过错确定。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郭某起诉与吕某离婚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11、对于老年夫妻离婚案件,应如何掌握裁判原则?
【解答】近年来,老年离婚案件数量逐渐增多,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可判离婚,但 “少时夫妻老来伴”,在年轻的感情逐渐淡去之时,老年夫妻之间所谓的感情更多的是对一份承诺的信守和由此演变而来的符合公序良俗的家庭责任和社会担当。老年婚姻关系的解除,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离婚案件,其产生的影响牵涉至其子女、甚至于孙子女在内的多个家庭,人民法院依法裁判,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在审理老年离婚案件时,应认识到老年夫妻之间已经过数十年的磨合,实属不易,双方如能念及多年的夫妻情份,念及对自身对家庭应有的责任,共同努力,双方还是具有重归于好的可能的,从而更加慎重的审核老年夫妻离婚案件,如此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幸福指数。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刘某森诉李某梅离婚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12、在婚姻存续期间,未成年子女是否可以要求不尽抚养义务的父母一方支付抚养费?如何确定此类案件子女抚养费的具体数额?
【解答】未成年子女要求支付抚养费,基本上都是在夫妻双方离婚时或离婚后才产生的,而在婚姻存续期间,由于夫妻双方财产为共有财产,是否能要求不尽抚养义务的一方支付抚养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三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法定义务,不管是婚内还是婚外、婚生子女抑或非婚生子女,父母的抚养义务是不变的,只要一方不履行该抚养义务,未成年子女有权利向其主张抚养费。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七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院审理离婚时或增加抚养费案件的指导意见,这条指导意见也同样适用处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抚养费案件。在子女抚育费数额的具体确定上,还要根据子女正常生活的实际需要,应能维持其衣、食、住、行、学、医的正常需求,并需要综合考虑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费用支出、现有生活负担、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最终做出公平合理的判决。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付小某诉付某某抚养费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河南)《付某桐诉付某强抚养费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7.html
13、子女能否以父母对财产分配不公为由,拒绝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解答】法律规定子女有对父母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经济困难时有权利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这里包括基本医疗支出。但这不是说,父母经济水平良好时,子女就不需赡养父母了,赡养义务是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因此,子女以父母对财产分配不公或者父母有固定收入、享受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等为由,拒绝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当然,在确定赡养费的具体数额时,应考虑子女的承受能力。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刘某某诉袁乙赡养纠纷案》、《吕某珍等二人诉李某有等四人赡养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14、离婚后,一方能否以对方未支付未成年子女抚养费为由,拒绝对方探望未成年子女?
【解答】《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具有探望孩子的法定的权利,一方不得以先行给付抚养费以及双方家庭之间存在矛盾等理由加以干涉、阻挠。离婚后的双方应当本着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对子女探望、教育等事项进行协商解决,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人民法院应当考虑从既不影响子女现有正常生活和学习,又增加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既维护一方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出发,酌情做出判决。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何某某与蒋某某探望权纠纷案》、《韩理诉杨延铭探望权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15、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他人,另一方诉请他人返还该财产的,应如何处理?
【解答】法律明确规定,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将夫妻共同财产擅自赠与他人,因他人接受赠与的财产并没有付出相应的对价,因此不属于有偿取得,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另一方面如所赠与财产的数额较大,且并非日常生活需要,赠与一方亦无权单独处理,其无偿赠与他人的行为损害了夫妻对方的合法权益,有违公平原则。因此,该赠与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夫妻另一方作为财产所有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受赠人全部返还该财产。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李某与杨某不当得利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16、审理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件,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解答】近年来,涉及解除同居关系以及分割财产的案件越趋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非常接近,除了两张纸(结婚证),几乎没有区别。然而,在起诉同居析产的情况下,同居关系的处理与婚姻关系有着不小的区别。经过结婚登记的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所得的财产,除《婚姻法》第十八条列举的财产以外,均为夫妻共有财产,夫或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处分权。同居关系析产则是以财产取得方式确定产权,共同财产未经共有人同意不得处分。其行为模式不同,后果模式也不相同。审理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件,基本法律依据是《物权法》关于共有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财物,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精神处理;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王丽诉张伟同居析产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17、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离婚案件,如何判断双方“感情确已破裂”?
【解答】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离婚案件,如何判断“感情确已破裂”是审理的关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将“感情确已破裂”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该条第三款列举了包括“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在内的应准予离婚的五种情形。可见,《婚姻法》采用这种概括与列举相结合的立法模式,使离婚的法定理由具有可操作性。针对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离婚案件,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从婚后感情来看,双方性格差异较大,在共同生活期间矛盾较多,因此二人的感情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并逐年恶化;从夫妻关系的现状来看,双方因感情不和已分居两年或两年以上,且该期间很少接触;从一方的离婚决心来看,一方不止一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且法院试图调解和好均失败。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认定双方符合《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列举的应准予离婚的五种情形中的“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的规定,应当准予离婚。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孙丰杰与王玉萍离婚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18、夫妻一方死亡,死亡一方的子女以享有继承权为由,侵占原夫妻共同财产的,如何保护夫妻另一方的占有回复请求权?
【解答】夫妻一方死亡,归其所有的夫妻共同财产份额发生继承,其子女对此财产份额享有继承权,但其仅享有继承权,并未实际取得对该财产占有使用的权利,故该子女占有使用该财产于法无据,对其提出的对涉案财产享有继承份额,可另案主张该权利,与夫妻另一方主张其返还财产属不同法律关系,不应一并处理。这类案件虽是占有物返还纠纷,但涉及的问题主要在于占有回复请求权的构成。占有回复请求权,指占有被侵夺的,占有人有权请求侵夺人及其继受人回复其占有,返还占有物。构成要件有四:(1)占有被侵夺,侵夺是指违背占有人的意思,以法律禁止的私力剥夺占有;(2)请求权人须为占有被剥夺的占有人;(3)被请求人为占有的侵夺人及其继受人,这里须注意,侵夺人须仍为现在占有之人,否则,若侵夺人不再是现在占有之人,则对侵夺人无占有回复请求权;(4)须自侵夺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一年期满未行使的,占有回复请求权消灭)。占有回复请求权使得占有脱离本权获得独立保护,其法律意旨有三:其一,通过保护占有,保护占有背后(以占有为内容的)物权;其二,通过保护占有,保护占有背后的债权(因债权人不能享有物权请求权);其三,维护社会平和即物的归属秩序,禁止任何人以法律禁止的私人力量擅自剥夺他人的占有。公民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占有的不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邢桂芝诉殷智刚占有物返还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19、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后,受害人如何请求人身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规定:“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第三十条第(三)项规定:“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受害人依据上述规定请求保护人身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不能囊括全部受害人应得的人身损害赔偿,对于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有权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张某诉程某身体权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20、双方签订彩礼返还协议后并未办理离婚登记的,如何认定该彩礼返还协议的效力?
【解答】离婚案件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之前,往往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进行多次协商,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会对上述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对于签订协议后双方即办理离婚登记的情形,该协议成立并生效,协议内容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但在签订协议后未办理离婚登记的情形下,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四条的规定处理,即“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就双方签订彩礼返还协议后并未办理离婚登记的案件,亦应按上述规定处理。这对于均衡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当事人因欠缺法律知识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提供最后的救济途径。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刘平诉孔霄离婚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21、离婚协议约定一方负担子女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和结婚费用的,该约定是否有效?
【解答】《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判决。依照该规定,子女的生活费及教育费由一方承担部分或全部承担均可。《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二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该条法律所规定的是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法定权利与法定义务,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条关于“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该规定是对“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范围的界定。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释是就父母对“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承担抚养义务属法定义务作出的规定,并不禁止父母对不属于“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之外的子女自愿或通过约定的方式承担抚养义务。因此,夫妻一方不能依据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释拒绝履行离婚时与另一方所约定的对子女的抚养义务。若子女系在校就读的大学生,而夫妻一方无证据证明子女有可维持自己在校生活、学习的收入来源,即应当按照离婚时与另一方的约定承担子女在上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所必须的费用。该子女在上大学期间的学费可根据其就读学校出具的收款收据予以确定,对于该子女的生活费,法院应综合考虑其就读学校所在地的消费水平以及被告夫妻一方的收入等情况酌情确定。对于子女在上大学期间的非必要开支,被告夫妻一方可以不予承担。综上,离婚协议约定一方负担子女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和结婚费用的,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并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被告夫妻一方应当按照约定承担向子女支付大学期间必要的生活费及教育费的民事责任。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原告李泊霖、李宁诉被告李涛抚养费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22、夫妻一方违反忠实义务导致离婚,对方请求赔偿精神损害及返还抚养无血缘关系的子女的费用,应否支持?
【解答】《婚姻法》第四条规定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的义务。违反忠实义务往往对配偶的情感和精神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这和我国社会一般大众因为习惯、传统等原因对婚姻家庭的认识有很大关系。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规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夫妻一方在得知子女并非自己的亲生子女后,其精神受到伤害,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理由正当合法,法院应予支持。而该子女因与原告一方并无血缘关系,原告一方对其并无法定抚养义务,故对原告一方要求对方返还自己已承担的该子女的抚养费的主张亦应支持。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张某与蒋某婚姻家庭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河南)《周某诉张某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7.html
23、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对另一方不尽扶养义务,另一方起诉要求给付扶养费用的,是否应予支持?
【解答】近年来,因夫妻一方患病导致夫妻感情淡化,因意外事故导致婚姻难以维系时,一方离家不离婚以及一方坚决离婚、不尽扶养义务,另一方坚决不离婚的情况时有发生,婚内扶养案件在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愈来愈多。我国《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付扶养费的权利。婚内扶养义务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夫妻之间的法定义务,有扶养能力的一方必须自觉履行这一义务,特别是在对方患病,或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如果一方不履行这一法定义务,另一方可通过法律途径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扶养责任的承担,既是婚姻关系得以维持和存续的前提,也是夫妻共同生活的保障。因此,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对另一方不尽扶养义务,另一方起诉要求给付扶养费用的,法院应予支持。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黄某某与张某某婚内扶养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24、赡养协议的成立、生效及其解除需具备哪些条件?
【解答】根据《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该条规定了赡养义务作为一项基本的法定义务,因其涉及最基本的身份血缘关系和基本的社会公德,属于法定强制性义务,不能由赡养人随意解除。而该条文也明确规定了赡养对象为“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即父母只要符合或者无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中的一项,子女就应当对其履行赡养义务,而并非“无劳动能力且生活困难”。同时,《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赡养人不履行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等权利。”该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从该条规定来看,赡养协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订立主体仅限于赡养人之间;二是赡养协议的形式必须以书面为之;三是赡养人签订的赡养协议须征得被赡养老人同意后才有效。由于子女的赡养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和人身性且涉及基本的社会公德,赡养协议与一般合同法中的协议性质并不相同,其解除条件与合同法中协议解除条件亦不相同,赡养义务不能以单方协议的形式予以免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得因父母的过错或其他原因而解除,父母能不辞辛苦抚育儿女长大成人,儿女也应不讲条件地照顾和赡养老人。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张老太与子女赡养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25、父母以没有能力抚养为由拒绝履行子女抚养义务的,是否应予支持?
【解答】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以任何理由,均不能拒绝履行抚养义务,都不应得到支持。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何某锦诉周某英抚养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26、伪造身份信息与他人登记结婚后,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一方请求解除婚姻关系的,应如何处理?
【解答】伪造身份信息与他人登记结婚后,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一方请求解除婚姻关系时,法院应准予其离婚。依据《婚姻登记条例》第九条之规定,可以撤销婚姻登记的仅限于一方受胁迫结婚,婚姻登记程序瑕疵并不在可撤销登记的范围之列。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婚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作为离婚纠纷立案受理;伪造身份信息一方在事情败露后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经法院公告送达开庭传票后仍未到庭参加诉讼的,因缺乏调解基础,法院可依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五)项的规定,判决准予离婚。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孙某某诉田某某离婚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211.html
27、审理探望权纠纷案件,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解答】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身份关系不直接抚养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法定权利。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方探视子女产生纠纷的原因较多,问题很复杂,其产生的根源往往是由于双方“草率”离婚时对处理子女抚养及对方探望子女考虑不周,以致于产生矛盾隔阂。我国《婚姻法》对探望权的规定比较原则,仅有一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此类案件在审理时,法院在确定探望的时间和方式上,应从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的角度考虑,探望的方式亦应灵活多样,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当事人行使权利和法院的有效执行。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河南)《王某辉诉柴某探望权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7.html
28、抚养费标准经法院判决或调解确定后,是否能随物价上涨而提高?
【解答】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婚姻家庭法立法时都遵循“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目前,我国的《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则。“未成年人利益优先原则”和“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应当成为我国婚姻家事立法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预防和减少由于父母的离婚,给未成年子女带来的生活环境上的影响及未成年子女性格养成、思想变化、学习成长等不利因素。在婚姻家庭类案件中,人民法院在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进行判决、调解时,抚养费标准一般是依据当时当地的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而确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物价上涨等因素,法院原先所判决、调解的抚养费的基础已经不存在或发生很大改变,再依据当时的条件和标准支付抚养费,已经不能满足未成年人基本的生活要求,不能保障未成年子女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的数额的合理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费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八条规定,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子女可以要求增加抚育费。即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明确未成年子女有权基于法定情形,向抚养义务人要求增加抚养费。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河南)《余某诉余某望抚养费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7.html
29、《收养法》实施前的收养行为应如何认定?解除收养关系的,收养人能否要求被收养人支付生活费、教育费补偿金?
【解答】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之前,虽然收养人于收养后并未办理合法手续,但如收养人已抚养被收养人多年,且有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出具的证明和邻居、亲友公认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系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证言,则应按照收养关系来对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第31条的规定,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河南)《冯某刚、周某诉冯某伟解除收养关系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7.html
30、离婚后,婚前彩礼是否应予返还?
【解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只有符合以下情况,人民法院才支持返还彩礼: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如果不符合以上三种情况,法院不支持返还彩礼。在审判实践中,尽管双方共同生活时间不长,但毕竟已经结婚并共同生活,且给付彩礼一方非因给付彩礼而导致生活困难,所以其要求返还彩礼的主张,法院不应支持。
n【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山东)《刘某与冯某婚姻财产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6.html
31、婚内财产协议约定“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等类似“保婚”条款,是否有效?
【解答】当前,许多人在婚前婚内签订一纸“保婚”文书,而“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成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以使得双方打消离婚念头,一心一意的经营好婚姻。但是,这些协议究竟有没有效力。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对于婚内财产协议约定的“一方提出离婚,协议无效”、“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等类似“保婚”条款,因限制他人离婚自由,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应认定无效,其无效不影响协议其他条款的效力。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山东)《杨某与刘某某离婚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6.html
3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否能代其提起离婚诉讼?
【解答】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一方可能会因疾病或外力损伤而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态。一般人的离婚可以通过协商、诉讼等多种方式解决,但对于这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离婚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属于无法表达真实意思的人。在离婚案件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论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其第一顺序监护人系配偶,如果纠结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则会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配偶侵犯时,只要配偶不提出离婚,则其永远也离不了婚。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应由除其配偶外的其他监护人代为提起离婚诉讼。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1月20日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山东)《陈某某与吕某某离婚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网//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