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
发布日期:2014-12-25    作者:陈键城律师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
    在对原告诉请保护的信息构成商业秘密及原告有权主张权利作出肯定判断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审查和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包括以下四类:不正当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披露或者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违反保密义务披露或者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第三人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根据侵权诉讼的基本规律,原告应当证明被告存在上述侵权行为。由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秘密、隐蔽的特点,要求原告举出直接证据证明被告实施了侵权行为非常困难,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对于被控侵权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一般采取“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接触一合法来源”的认定方法。“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接触一合法来源”的基本含义是:首先,原告需要证明其诉请保护的商业秘密信息与被控侵权信息的内容是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的;然后,原告还需要继续证明被控侵权人接触过或者可能接触到原告的商业秘密信息的事实;最后,若被告举证证明被控侵权信息有合法来源,原告还需要推翻该抗辩主张。只有在完成各个阶段的所有工作并能得出肯定结论后,才能认定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成立。当然,该认定方法并非适用一切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此外,上述各个步骤有其各自的具体要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相同或实质性相似”需要进行对比,且与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判断原则不同,若被控侵权信息中包含部分商业秘密内容,也符合“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的特征。2.“接触”的认定比较复杂。“接触”既包括“实际接触”,还包括“接触的可能”;“接触”的客体则是指行为人与权利人商业秘密的接触,行为人在不接触权利人的条件下也可能接触到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如通过接触知悉商业秘密的权利人的离职职工而获取商业秘密。3.“合法来源”包括自行开发或研制获得、通过反向工程获得以及客户名单商业秘密中的客户信赖等。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原告并不熟悉上述认定方法,更不了解各个步骤的具体要求,法院在案件审理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加强诉讼指导。如在审判实践中,有的原告未就商业秘密形成时间进行举证,也未就被告有通过人员跳槽等方式接触到原告商业秘密的可能进行举证,导致法院很难作出侵权判断。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