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试论宪法中阶级表述的废除
发布日期:2003-12-0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我国宪法中,包含着阶级表述。法律规则中使用阶级术语,不甚恰当。

  一、阶级分析工具社会化问题

  阶级是一种社会个体存在状态的描述;通常以经济资源占有量作为区分标准。阶级分析,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对于社会经济结构有较强解析能力。阶级分析是一种社会实证的理论方式,因而须遵循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分析者与被分析群体共同生活、访谈、观察,是阶级分析恰当的使用方法。而强制性调查,不是阶级分析恰当使用方式。

  但是,社会革命破坏了阶级分析的恰当使用方式,阶级分析工具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手中被掠取后,成为了任何一个文盲都可以熟练使用社会分析工具:如果这个文盲具备基本的算数能力。在我国这个文盲众多的国家,尤其是上世纪,这一社会分析工具的使用,达致了极大的普及程度:任何一个街道和乡村,都有该工具使用者的身影。使用阶级分析工具的作业过程如下:对个体占有的动产、不动产,进行清点;经过清点,贴上格式化的阶级标签。阶级分析的工具的社会化,强制性调查成为了一种惯常的手段。

  对他人占有的财产,强制清理计算,在社会法治是一种什么局面?我们明晓的是,财产数量,对法人而言,是“商业秘密”;对个体人而言,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除国家特定机构经过法定程序,为实现国家税收增长、打击犯罪和促进交易信用以外,社会共同体的成员不得强制性调查。但是,在阶级分析的广泛使用下,经济隐秘被昭然天下。因此,从法治的角度,回望阶级分析,乃是一种侵犯文明社会通行权利的不恰当的社会活动。

  阶级分析工具的社会化使用,增加了社会的财富没有?没有。它是对社会财富存量进行的个别性计算,这种计算本身不增加社会财富总量,还产生计算活动的费用;增加了社会精神文明没有?没有。此种计算(属于计算活动中最低档次的智力活动),也并不增加人类的计算能力。因而,从物体文明、精神文明的角度看,社会普遍使用阶级分析,并不增进文明。

  突出的是,政治社会中的阶级的分析,并不着力于促进社会总体财富增长,而是在对财富的个别性计算过程中,增长了对财富不均的愤懑。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此种计算行为,仍然是一种经济行为,但这种行为表现出行为的无意义、集体性的蒙昧。它给社会和谐造成极大危害。阶级区分理论,作为社会统合技术,十分狭隘和不成熟[注一].

  阶级分析学说仅仅是社会区分理论的一种。实际上进行社会区分的理论很多,需要展示不均衡现象的领域很多。如社会中存在“性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幸运的是,二十世纪的社会革命,在窥视个体人类的经济能力之外,对人的另一种普遍具有、具有社会交换效用、可分析的自然能力,即性能力,尚未纳入强制清点范围。这为人类留下了一丝体面。汇编社会区分学说,表述阶级概念,对应的也可以对性等级问题,作出对应的表述,对国民的性等级予以区分。

  具有透析力的理论工具,由盲众获取后,往往就会不顾及工具使用方式问题。这就如同X光透视机,本身不宜普及到“人手一台、随便使用”。理论工具由盲众掌握以后,它们往往不再在“经济的”、“合乎伦理的”、“形而上”的方式中,在必要的理论方法下,发挥出必要的社会解析价值;它们在“非经济的”、“反伦理的”、“形而下”的实践方式下,在现实社会,形成巨大破坏。阶级分析导致社会在存量资产中进行抢夺,促使人类在告别原始社会数千年后,重新进入霍布斯所云的自然状态,在此状态中,人们梦游一般地寻找着臆想社会的镜像,形成频繁的无意识行为之间的联动效应。

  滥用阶级分析,在强制性调查和暴力消灭经济能力差异的同时,人类之间不再是分工合作的朋友关系。阶级斗争,成为预防打击经济能力卓越者的工具;社会成为暴力发达、经济能力低弱者掌管的天堂。一批毫无经济经验、经济能力低弱者组成的社会队伍,开始建立和操作社会经济机制;历史证明,那支队伍,只可能创造出一种低效益的经济机制,即计划经济。未经群基的彻底改造前,他们必然忽略正常经济交易体现的交换合意性。这引发出滥用阶级分析行为的最大的破坏:社会利益实现以暴力为后盾,公平合意交换面临暴力的威胁。

  从理论象牙塔走出的阶级区分学说,因而需要“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条件下,国家鼓励社会个体增进经济能力,提升国力已经成为国家统治方略。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预防打击经济能力卓越者的工具――阶级学说,需要退场:退到一种“经济的”、“合乎社会伦理的”、“形而上”的理论方式中,去发挥理论解析的价值。

  二、大流动社会的阶级不确定性

  社会的发展,总是表现为社会交换活动的发展。为了促进社会交换行为规模和交换频度,个体权利优化的社会设计,应运而生。这实在没有多少政治的意味,而是从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出发,促动的社会组织技术更新。它是市场经济的经济组织技术引入带动下,合理推演的结果。

  社会的自由流动,就是取缔传统社会非经社会合意交换形成的社会等级和身份,在个体权利均等化和优化的模式下,促进合意交换的社会秩序。这就是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历史性进程。四、五百年以来,先进人类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建构着新式的社会模式:谁把这个“中心工作”抓得好,谁的社会就昌明发达。

  打破了非经社会合意交换形成的“身份”条件下的自由流动,增加了自由交易机会,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社会个体在均等的人格和其他基本权利的条件下,阶级阵营不断呈现出流动性。这种流动性,与社会成员社会角色不断的分化转换,共同表现出新式社会的大流动特征。社会个体的阶级属性,在动态社会之中不断变化:频繁的社会合意交换产生的交易结果的变化,导致个体财富变化。经济活动主体产生和衰灭的频度,增加了。在每一个黎明,走出一批新的富人;在每一个黄昏,迎来一批亏空失意的人。阶级属性,在每一个瞬间,发生着可能的变化:在虚拟资本的运转中,往往就发生在股市红绿盘面一个转换之间。在这个瞬间,可能实现有产与无产的转换。这果真就相应实现了“反革命”与“革命”的意义置换?将阶级属性与政治意义进行牵强联系,显示出我们对人类经济活动,存在极度无知;显示出我们逻辑思维能力,极度贫乏;显示出我们不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在农业社会,即社会形态基本稳定的条件下,由于视点与客体之间具有较大稳定性,静止地确定人的阶级属性,尚有可理解的一面;但是在市场化社会,即鼓励市场交易的大流动局面下,我们不得不“实事求是”的承认阶级具有非确定性。这种非确定性,是指在大流动社会,对个体无法象传统社会固化身份那样,固化阶级属性;任何一个个体,必须在市场中通过市场交易,经历阶级属性的可能变化。在我们的社会,阶级的非确定性,也日益表现出来。我们身边,破产的“富翁”、致富的“穷人”,不断为阶级的非确定性理论提供着“注脚”。由于不确定性全面介入,阶级呈现模糊状态;阶级属性相对稳定局面中的经济变化因素,不断产生个体性的阶级属性不确定。在大流动社会,静态的阶级分析必然走入谬误。

  以农业社会眼光,静止的看待人的阶级属性,不仅消失了认知的准确性,在社会实践中,弊端甚多。我们在国家管理活动中,一旦认定某社会成员是富人阶级,各种追随富人阶级的政治辅助措施,便形影不离。破产的“富人”仍可以在社会交换给付中,一成不变地被照顾和关注;愚昧地划定阶级属性的管理者,同样愚昧地赋予了无数假富翁不恰当的社会信用。多少虚假的富翁,钻进国家统治者制造的富人阶级躯壳,掩盖资不抵债的真相,利用管理者发展经济的心理,在投融资市场获利后,夜半三更嘲笑着阶级分析的愚痴;甚至他们可以利用静态阶级认知的弊端,凭借虚假的阶级身份,通过政党的桥梁,走入重新整合的社会管理者的阵营。

  三、立法建议:宪法等法律中阶级表述的废除

  法律,如果我们设定它为维护社会和平发展的规则;如果不希望它成为性等级、经济能力等级等等社会区分学说的汇编;如果法律力图通过公民权利优化,成为促进国力和社会经济能力的制度源泉;如果法律具有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如果不希求促生霍布斯式自然状态,固化狼与狼的关系,为了法律包括根本法的完善,就必须进行历史性的拨乱反正,放弃法律规则中的阶级表述。在建立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形下,保留在有关法律条文中阶级分析,须与时俱进地彻底废除。

  这是一件修法与修宪工作;是完善法律的举措。显然,这也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奇迹,从而必将震惊世界。一个具有巨大韧性的民族,在社会规范中,放弃了胡来,放弃了内斗,放弃了族内掠夺,社会将呈现何种惊人进步形态?我们这种社会历史中渺小的个体,将实在无法对其恰当形容。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