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哪些属于夫妻个人财产?
发布日期:2014-02-21    作者:张颖律师
 夫妻个人财产包括以下范围: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是指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一方婚前财产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二是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债权等。
  三是婚前财产的孳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孳息和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
  四是一方婚前以货币、股权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的财产。
  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为双方结婚登记之日,结婚登记前双方分别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结婚登记日后一方单独获得或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外,作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简化财产关系,便于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药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这种因人身权受到侵害所获得的损害赔偿费用,因其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是用于保障受害人生活的基本费用,只能作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得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某男被汽车撞伤,下肢瘫痪,经人民法院判决,获得10余万元赔偿金,用于医疗、购买轮椅、护理等目的,这些费用直接因身体损伤而发生,也都是直接用于损害的治疗和因残疾而产生的特定消费。因此,该10余万元赔偿金只能归受害的一方即某男个人所有,其妻不得主张以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遗嘱或赠与合同均体现了遗嘱人或赠与人强烈的个人意愿,均具有很强的人身性。因此,世界各国立法通常都将婚后一方继承或受赠与的财产划归为夫妻一方所有,如1968年的《苏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22条规定:“婚姻期间作为礼物或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分别归各方所有。”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也将夫妻一方婚后受赠和继承的财产划归夫妻一方所有。
  2001年婚姻法借鉴了国外的立法经验,将婚后一方所接受的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作为夫妻个人财产,体现了婚姻法对遗嘱人、赠与人意愿的尊重,符合我国继承法和民法通则中有关继承和赠与规定的立法原意,充分保护了夫或妻一方的个人利益,避免夫或妻一方在婚姻生活中失去财产上的独立人格。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是指夫或妻一方日常生活中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衣物、鞋帽、化妆品以及其他专用物品等。参照《苏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22条第2款的规定,贵重物品和其他奢侈品不是一方个人的财产。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这是夫妻个人财产的一个兜底条款,是指法律不宜也难以穷尽的具有人身性质,应当属于夫妻个人的财产。-------------------------------------------------------------------------------------------------
【律师介绍】张颖律师,男,民商法学硕士,主要涉及房地产纠纷、拆迁补偿、公司(诉讼、非诉)业务、交通事故、婚姻、继承、医疗损害赔纠纷、劳动仲裁、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知识产权等民商事纠纷等;
执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26MEN财贸中心B8层;
张颖律师联系方式:业务电话15333142777 13126837129
微信号:ZY5826261
电子邮件zhangying1410@126.com]   QQ 582943534
互动博客:
//zhangyinglawyer.fyfz.cn/
//www.9ask.cn/blog/user/gulang1/index.html
//www.lawtime.cn/lawyer/lll103713503103718597
//www.66law.cn/lawyer/gulang1/
//yinglvshi.findlaw.cn/
//gulang1.fabao365.com/
//i.sohu.com/blog/home/entry/index.htm
//blog.sina.com.cn/u/3267281515
//user.66law.cn/index.aspx
//www.chinavalue.net/857029/Default.aspx
 //www.366law.com/118273
//gulang1.lawyer.m148.com/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