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一起涉及民间传统生活观念与法律观念的冲突问题的案件
发布日期:2008-06-2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姚继坤

一审判决书:湖北省秭归县人民法院(2000)秭民初字第1645号。

二审判决书: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2000)宜中民终字第539号。

2.案由:排除妨碍、停止侵害纠纷。

3.诉讼双方

原告(被上诉人)赵成森:男,X年X月X日出生,汉族,退休工人茅坪镇X路X—213号。

诉讼代理人(一审):李国保,男,秭归县三峡法律服务中心法律工作者。住秭归县

被告(上诉人):何某某,男,X年X月X日出生,汉族,退休教师,住秭归县X镇X路X—213号。

诉讼代理人(一审):梅心安,湖北楚天剑律师事务所律师。

4.审级:二审。

5.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一审法院:湖北省秭归县人民法院。独任审判:审判员:乔士钧。二审法院: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何某友;代理审判员:闵珍斌高见成6.审结时间一审审结时间:2000年9月26日。二审审结时间:2000年11月10日。

(二)一审诉辩主张

1.原告诉称:原告与被告系继父子关系。1994年房改和1997年县城搬迁购房时,被告找原告协商,由被告出资,原告在本单位以优惠价购买公房;原告在世时,房屋由原告居住、管理和使用,其死亡后房屋由被告继承。双方达成了协议,被告共出资38088元购买了现位于茅坪镇X路X——213号原告单位的住房。1998年8月,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搬至该房居住。同年9月28日,原告亦搬进此房居住。嗣后,被告刁难原告,并强迫原告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原告不愿,双方发生矛盾,被告的家人还动手打原告,致使原告无法在家居住。为此,原告于2000年7月诉至秭归县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排除妨碍、停止侵害……

2.被告辩称:在房改购房时,是原告主动找被告协商由被告出资,以原告的名义购买其单位住房,产权归被告所有。而原告在取得房产证后,不将房产证交给被告,反而还想将此房交给原告亲子抵账。原、被告共居一室时,被告并没有刁难原告,而是原告一再撵被告出门而发生矛盾。若原告不让被告居住房屋,就将被告给付的房款39000余元及利息还给被告,否则被告不可能搬家。

(三)一审事实和证据

秭归县人民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查明:赵成森、何某某系继父子关系。赵成森系秭归县副食品公司退休职工。1994年全县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赵成森、何某某协商,由何某某出资以赵成森的名义向副食品公司申请购买原归州镇单位住房一套。赵成森购买住房后于1995年10月18日为何某某出具证明一份,说明该房系何某某出资,如果赵成森夫妇不住了,由何某某继承。1997年赵成森又申请退出原归州镇住房,重新购买单位位于茅坪镇X路X——213号房屋一套,面积为127.97平方米,何某某为赵成森出资38088.79元。1998年8月何某某以赵成森名义从副食品公司领取该房钥匙并搬人该房,一个月后赵成森也随即搬人,双方即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2000年7月7日,何某某之女在纠纷中将赵成森打伤(轻微伤),从此,赵成森离家在外至今。2000年7月24日,赵成森向秭归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何某某搬出该房由其居住。

同时查明:1999年11月25日,秭归县房地产管理所下发了茅坪镇X路X——213号住房房产证,产权人注明为赵成森。赵成森于2000年3月27日给何某某出具一张何某某交购房款38088元的证明。

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的当庭陈述,秭归县公有住房买卖合同书、交款通知、收条,房屋所有权证,证人王某、张某某、胡某某的证言,原告于1995年10月18日、2000年3月27日给被告出具的证明,秭归县公安局活体检验鉴定书等证据在卷佐证,并经当庭质证,足以采信。

(四)一审判案理由

秭归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何某某妨碍原告赵成森居住的客观事实存在。何某某以赵成森的名义领取钥匙后先搬人该房,在赵成森住进该房后,何某某又多次与之发生矛盾,致使赵成森无法居隹而外出借住。赵成森诉请排除妨碍、停止侵害的请求成立。赵成森系该房的所有权人,购买的是单位公有住房,购房的资金中包含有赵成森的工龄、级别等优惠成分,与其身份密切相关,理应由其享有该房屋的占有、使用权。赵成森虽给何某某承诺过该房由何某某继承,但赵成森仍健在,继承尚未开始,该房的所有权不能转移。何某某要求赵成森退还购房款的主张属于另一法律关系,不属本案审理范围。

(五)一审定案结论

湖北省秭归县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限何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15日内从赵成森所有的房屋(即茅坪镇X路X——213号)中搬出。本案诉讼费用200元,由何某某负担。

(六)二审情况

1.二审诉辩主张

(1)上诉人诉称:该房是其出资购买,产权应属其所有,对方无权让其搬家;其若从该房中搬出,对方就必须将购房款全部返还。

(2)被上诉人答辩服从一审判决。

2.二审事实和证据

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确认了一审法院所采信的证据和所查明的事实,双方当事人没有提出新的证据和事实。

3.二审判案理由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赵成森作为茅坪镇X路X——213号住房产权人,应当享有该房的占有、使用等各项权利。现何某某搬人该房居住后经常与赵成森发生矛盾致赵成森离家外出,何某某的行为侵犯了赵成森的合法权益。赵成森诉请何某某搬出该房的请求成立。尽管该房大部分房款系何某某给付,但何某某并不是该房的产权人,其房款问题可另行起诉要求赵成森返还。因此上诉人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处理并无不当。4.二审定案结论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诉讼费200元,由上诉人何某某承担。

(七)解说

本案的法律关系并不复杂,但由于涉及民间传统生活观念与法律观念的冲突问题,从而使本案的判决具有了特别的法理意义,主要表现在:

1.传统观念与法律观念的冲突总是存在。

传统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与交往中长期自发形成的对事物的固定的看法和观念,它具有自发性、承袭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而法律观念则是着眼于全社会的整体秩序和利益,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中自觉形成的观念,它具有自觉性、规范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在法治时代,经过法律规范的长期规范和引导,传统观念与法律观念在许多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常有冲突发生。此时,当然是法律观念至上,要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因为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法律也尊重习惯和传统规则,如规定民事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即所谓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甚至可以说,很多法律规范就是从传统观念和习惯规则转化、提炼而来。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传统规则、传统观念能够与法律规则、法律观念趋于一致,当依法办事、法律至上的观念成为我们社会公众的传统观念之时,我们就可以欣慰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法治社会。就本案来说,原告赵成森与被告何某某本是继父子关系,相处融洽。在房改时,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双方协商,由何某某出资,以赵成森的名义在其单位购买住房,赵成森去世后由何某某继承。何某某据此认为,自己出了购房的资金,就应该享有住房的权利,房屋产权应该归他所有,这是一种传统观念。但该房屋的所有权证载明的所有权人又恰恰是名义上的赵成森。按照法律规定,谁是房屋产权证上的产权人,谁就是该房屋的所有人。那么,赵成森无疑是该房屋的产权人。在这里,传统观念与法律观念就发生了冲突。解决这一冲突,只能依照法律。至于何某某出资的购房款,属于另一法律关系,只能通过另案请求返还。

2.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登记公示为准。

本案涉及一个民法基本问题,就是不动产物权(所有权)的变动和取得以什么为原则或以什么形式为标准。物权法理论告诉我们,物权的变动要遵循公示的原则,也就是说要以一定的形式让社会公众知晓,方能发生法律效力。关于公示的效力,世界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公示成立要件主义,即物权的变动必须经过公示方能成立和生效,包括在当事人之间生效和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另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公示对抗主义,即物权的变动只有在经过公示之后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不经公示,只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关于公示的方式,我们知道,动产物权的变动和取得以交付行为的完成为标志,即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为交付。而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主要是登记(过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必须经过登记公示才能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我国《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都明文规定涉及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的物权变动必须采取登记过户的方式方能成立或生效。可见,我国采取的是公示成立要件主义。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世界上又有三种方式:一是契据主义,即政府主管部门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只依据契约进行登记;二是实质主义,也称审核主义,即主管部门在登记之前要进行实质性审查,合格方予登记;三是托伦斯登记主义,它允许当事人自主选择是否登记,一旦选择登记,主管部门发给权利证书,并设有风险赔偿基金。我国采取的是实质(审核)登记主义。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房屋买卖是最典型的代表,法律规定必须经过登记过户才能生效,即法律只承认房屋所有权证书上记载的所有权人,而不管房屋由谁出资,由谁购买,由谁使用。这是规范房地产管理的客观需要,虽然一定程度上牺牲、损害了一方当事人的某些利益,但从根本上说,是积极的、必要的。本案的依法判决,对公民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作用。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