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司考法制史:铸刑书与铸刑鼎
发布日期:2013-03-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司考法制史:铸刑书与铸刑鼎。铸刑书与铸刑鼎是春秋中期后,在一些诸侯国中出现的打破旧传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小编为考生整理了铸刑书与铸刑鼎的复习笔记,仅供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法制史: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

司考法制史: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司考法制史:西周的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

2013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汉代法制 

(一)原因

随着社会关系的变迁,传统的法律体制越来越暴露出其不合理性。

1、不公开、不成文的法律体制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相冲突;

2、形式上保守,内容上陈旧,已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无法满足适应新的社会关系发展要求。

(二)具体活动

1、 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2、 竹刑。邓析是郑国大夫,与子产同时代的思想活跃的人物。公元前530年,综合当时邓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竹刑”。 注意:邓析的“竹刑”属私人著作,但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3、 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

(三)意义

1、对旧贵族操纵和使用法律的特权是严重的冲击,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一次重大胜利。

2、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明确了“法律公开”这一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原则,对于后世封建法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