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1期
【摘要】通过对本馆近三年法律图书的入藏状况进行统计,列出了法律图书的核心出版社,并对出版社的地区分布、性质特征、图书类型、出版形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法律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法律文献;图书出版;统计调查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1.初衷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兼有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多科性研究大学。我校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性、开放性、特色鲜明的知名法科强校。并且在我校《十一五规划和2022年远景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巩固我校作为中国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和国家立法与决策咨询服务中心的地位。而文献资源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我校的教育特色和办学宗旨决定了法律文献的收藏是我校图书馆的收藏重点。因此,研究法律文献的出版情况,了解其出版规律和特点,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购计划,适时调整采购方针,探求法律文献采购的有效途径,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藏书体系。
2.统计数据源的选取及原因
笔者选取的数据源为本馆已分编入藏的中国大陆版的法律图书,其出版日期范围为2005-2007年。
2.1新书目录覆盖率降低
书目报道所涉及的出版社少,不足以反映各出版社的新书出版动态。由于图书出版品种急剧增长,许多出版社往往将总发行权抓在手里,新华书店赖以征订、图书馆赖以预订的《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等变得日益迟钝与缺乏活力。过去《三目》几乎囊括全国所有出版物,而今,我国尚无一种囊括所有出版社全部或某一门类新书的征订目录,《三目》报道的品种只占每年出版总量1/4左右。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新书报所涉及到的出版社是120-140家左右,其中地方出版社仅占3%,且各期报道所涉及到的出版社变化不大,无法全面报道所有出版社的出版信息。[1]
2.2本馆藏书收录情况分析
2.2.1出版社覆盖情况分析
据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陆续公布的图书出版单位年检准予登记的出版社名单,有578家出版社通过年检,而我馆收藏的2005-2007年版的法律图书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出版社达309家,占全国出版社家数的50%强,可以说基本覆盖了所有出版法律类图书的出版社。
2.2.2图书数量情况分析
据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公布:2005年全国初版的政治、法律类图书7699种[2],2006年初版政治、法律类图书8145种[3],2007年初版的政治、法律类图书9288种[4]。而我馆共收录了这3年初版的法律图书8843种,年均在3000种左右,排除各出版社出版的不适合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法律类图书,此数字还是较具代表性的,可以用作统计数据源。
3.统计结果及分析
3.1图书数量分布(见表1)
表1
出版社数量
|
出版社名称
|
3年合计入藏图书量
|
累计入藏量
|
累计百分比(% )
|
1
|
法律出版社
|
1757
|
1757
|
19. 86
|
2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881
|
2638
|
29. 83
|
3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553
|
3191
|
36. 09
|
4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536
|
3727
|
42. 15
|
6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384
|
4642
|
52. 49
|
7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346
|
4988
|
56. 41
|
8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53
|
5241
|
59. 27
|
9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35
|
5476
|
61. 92
|
10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165
|
5641
|
63. 79
|
11
|
人民出版社
|
132
|
5773
|
65. 28
|
12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128
|
5901
|
66. 73
|
13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25
|
6026
|
68. 14
|
14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05
|
6131
|
69. 33
|
15
|
群众出版社
|
100
|
6231
|
70. 46
|
30
|
上海人民出版社等15家
|
916
|
7147
|
80. 82
|
309
|
其余279家出版社
|
1696
|
8843
|
100
|
表2
序号
|
出版社名称
|
3年入藏图书总量
|
1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96
|
2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3
|
3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83
|
4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68
|
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67
|
6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67
|
7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67
|
8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62
|
9
|
科学出版社
|
56
|
10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51
|
11
|
商务印书馆
|
44
|
12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41
|
13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41
|
14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40
|
15
|
中国工商出版社
|
40
|
其中3年入藏100种以上的有15家出版社,共计入藏图书6231种,占3年入藏图书比例的70146%,笔者将此15家确定为核心出版社,采购人员可将此作为重点包社对象。
其中3年入藏在40种以上、100种以下的有15家出版社,共计916种,占总数量的10%,可以作为采购人员查漏补缺的重点出版社(见表2)。
其余279家出版社共入藏了法学图书1696种,占入藏图书总量的不足20%,提供研究的意义不大,在此忽略不计。3.2出版社地区分布(见表3)
表3
地区名称
|
城市名称
|
图书入藏量
|
地区图书入藏总量
|
占入藏图书总量的百分比
|
华北
|
北京
|
7483
|
7534
|
85.20
|
天津
|
19
|
山西
|
17
|
河北
|
12
|
内蒙古
|
3
|
华东
|
上海
|
361
|
745
|
8.43
|
福建
|
135
|
山东
|
108
|
浙江
|
66
|
江苏
|
44
|
安徽
|
21
|
江西
|
10
|
中南
|
湖北
|
121
|
331
|
3.74
|
广东
|
90
|
湖南
|
78
|
河南
|
21
|
广西
|
11
|
海南
|
10
|
东北
|
吉林
|
67
|
110
|
1. 24
|
辽宁
|
26
|
黑龙江
|
17
|
西南
|
四川
|
56
|
93
|
1.05
|
重庆
|
28
|
云南
|
7
|
贵州
|
2
|
西北
|
陕西
|
15
|
30
|
0.34
|
甘肃
|
11
|
青海
|
2
|
宁夏
|
1
|
新疆
|
1
|
入藏法律图书的出版地区按图书数量多少排序依次为: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前3个地区共占97137%。主要集中的城市为(见表4):
表4
序号
|
省市名称
|
图书数量
|
百分比
|
1
|
北京
|
7483
|
84. 62
|
2
|
上海
|
361
|
4. 08
|
3
|
福建
|
135
|
1. 53
|
4
|
湖北
|
121
|
1. 37
|
5
|
山东
|
108
|
1. 22
|
6
|
广东
|
90
|
1. 02
|
合计
|
6省
|
8298
|
93. 84
|
3.3出版社性质分布(以前30家出版社为例)(见表5)
表5
出版社性质
|
出版社数量
|
图书数量
|
所占比例
|
法律专业出版社
|
7
|
4075
|
57. 02%
|
大学及高等教育出版社
|
12
|
2328
|
32. 57%
|
综合性出版社
|
8
|
553
|
7. 74%
|
其他相关专业出版社
|
3
|
191
|
2. 67%
|
合计
|
30
|
7147
|
100%
|
法律专业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仍然统领法律图书出版市场,两者共占据89.59%的份额,其中的高校出版社均名列2008年中国大学法学100强,显示出极强的行业分布特点。
综合性出版社和其他相关专业出版社也开始进军法律图书市场,并占据到超过10%的份额,打破了专业出版社和高校及教育出版社一统江山的格局。
3.4出版图书类型分布特点
专业出版社:除法律出版社作为中国著名的法律专业出版商和法律信息提供商,内容覆盖全面,年出版品种逾千以外,其他出版社依其主管部门不同各有侧重,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见表6)
表6
出版社名称
|
主管部门
|
特色业务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单行本、中英文对照本、汇编(选编本)等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最高人民法院
|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汇编、案例分析等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检察业务图书、检察理论图书、司法实务图书等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专利文献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人大工作用书、法律图书
|
群众出版社
|
公安部
|
公安业务、公安教材
|
大学及高教出版社: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因其隶属于公安部,以出版公安法律类图书为主外,其他大学出版社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皆以教材和
学术专著作为出版重点,两者约占70%左右,而其中尤以教材为主,约占50%左右,高水平学术专著和文集在全国大学出版社的平均水平为16%[5]。综合性出版社的学术专著和研究文集在其出版的法律类图书中所占比例更高,约占50%左右(见表7)。
表7
出版社名称
|
学术专著
|
教材以及考试用书
|
实用指南
|
法律汇编及案例评析
|
普法
|
研究文集
|
合计
|
人民出版社
|
52
|
21
|
21
|
24
|
13
|
1
|
132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41
|
25
|
2
|
20
|
1
|
4种7集
|
96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45
|
3
|
7
|
3
|
2
|
2种7集
|
67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37
|
12
|
2
|
4
|
0
|
5种12集
|
67
|
科学出版社
|
26
|
16
|
5
|
3
|
5
|
1
|
56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33
|
8
|
2
|
5
|
2
|
1
|
51
|
商务印书馆
|
25
|
1
|
2
|
6
|
2
|
4种8 集
|
44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14
|
1
|
10
|
12
|
3
|
0
|
40
|
合计
|
273
|
87
|
51
|
77
|
28
|
18种37集
|
553
|
百分比(% )
|
49. 37
|
15. 73
|
9. 22
|
13. 93
|
5. 06
|
6. 69
|
10
|
其他相关的专业出版社,呈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见表8)。
表8
出版社名称
|
主管部门
|
出版内容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中央纪委
|
以党建类、反腐倡廉类、法律类图书为主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财政部
|
在经济、理论、管理、财政、金融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品种
涉及理论著作、政策法规等方面
|
中国工商出版社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
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汇编、专著、教材及实务图书
|
3.5出版形式
出版载体不再局限于纸质、音像和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自2000年初步兴起并经历低谷后,随着各项条件的不断完善,有望迅速走出低谷,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各出版单位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出版的重要性,纷纷开始了网络出版战略规划的制订,并通过与大型出版网站合作或引进新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等途径开始付诸于实施。截至目前,超星数字图书馆已收录的法律类电子图书达10200种[6],北大方正的apabi数字资源平台收录政治、法律类电子图书3595种[7]。方正阿帕比的出版社数字出版系统使得出版社完全可以利用统一的平台界面,自由、方便地开展各种数字出版业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0家出版社应用方正阿帕比数字出版平台发行电子书,占全国出版社总量的90%以上。合作出版社运用方正阿帕比技术累计出版的电子书已超过40万种,内容覆盖了人文、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8]。
4.发展趋势及原因
4.1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
从前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法律图书的出版,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落后地区力量相对薄弱。这说明,经济发展作为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对其发展有着深切的影响,但是,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国家已经着手发展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区,但要实现经济腾飞,带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还需假以时日。
4.2专业出版社优势明显
从3.3出版社性质分布统计表中可以看出,7家专业出版社3年来共入藏本馆的图书有4075种,占全部入藏图书的57.02%,统领法律出版市场的优势非常明显。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专业出版社多隶属于国家各大部委,从成立伊始就肩负着各自特殊的历史使命,并有着更为便捷的获取出版资源的渠道;二是成立时间都比较早,在长期的出版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形成了各自难以被取代的特色。出版业竞争中的/马太效应0,使得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的出版社不仅中奠定了出版学科品种、市场和成功的优势条件[9];三是核心出版社和专业作者的双向效应加剧了出版业竞争中的/马太效应0,核心出版社在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作品后愈加提升自身在业界的声望和地位,而作者通过核心出版社提升读者对作品的认同和肯定[9]。
4.3教育出版、专业出版与大众出版的界限模糊
从调查结果来看,法律专业出版社和大学及教育出版社一统法律图书出版市场的格局正面临挑战,各社参与法律图书出版的热情高涨,全国不到600家出版社中有300多家出版社加入到法律图书出版的行列中来,综合性出版社(尤其是人民出版社)参与意识明显,已占到出版总量的7%强,而一些相关专业出版社也竞相参与,并且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是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结果。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政府更是加大了立法、执法、普法的力度,使得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急剧膨胀,从立法顾问到执法人员、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以及各行各业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推动了法律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
二是体制改革,市场开放的结果。法律出版正在日益减少政策面的制约,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重新进行市场定位,把法律图书的出版纳入了自己的出版计划,并积极进行实践。三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等,法律图书市场有了更为广阔的出版空间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出版社的关注。
4.4与新技术的结合将为图书出版创造新的可能,促进出版结构新的转型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出版日渐成为新的发展亮点,但由于版权问题、发行问题、网上支付、以及读者群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长期处于尝试和探索的阶段。近年来,我国网民的人数有了飞速发展,已超过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网络出版物的读者群正在形成;网络出版技术不断成熟,方正阿帕比在2008年初发布的《出版社数字出版系统》集网上书店、图书在线翻阅、文档管理、数字样书库、样书推送、按需印刷预约、文档在线提交以及多媒体电子书及数据库加工制作等功能于一身,出版社完全可以利用统一的平台界面,自由、方便地开展各种数字出版业务[8];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也使网络图书的网络安全问题和防盗版问题初步得以解决,国家版权局和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加大了打击网络盗版的行动,有效地保护了数字产业的成果;手机短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网上付费简单易行。网络出版的条件日益成熟,国家《十一五》文化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等新兴业态。网络出版以其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低廉的成本,方便快捷的营销方式等优点,拥有广阔而诱人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必将成为21世纪出版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徐咏梅,单位为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杨晓萍.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采访的质量有效控制.现代情报,2007(6):142-1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6-08-24[2008-06-20].//www.gapp.gov.cn/cms/cms/ website/zhrmghgxwcbzsww/layout3/xxml33.jsp?channelId=1392&siteId=21&infoId=4573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7-07-10[2008-06-20].//www.gapp.gov.cn/cms/cms/website/zhrmghgxwcbzsww/layout3/xxml33.jsp?channelId=1392&siteId=21&infoId=45737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8-08-01[2008-06-20].//www.gapp.gov.cn/cms/html/21/490/200808/459129.html
{5}中山大学出版社简介.[2008-8-21].//press.sysu.edu.cn/ShowPubIntro.asp?ClassID=2
{6}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政法大学镜像分站.[2008-08-29].//202.205.72.198:83/ markbook/GetIndex.jsp#.
{7}apabi数字资源平台.[2008-8-23].//ebook.lib.apab.icom/List.asp?lang=gb
{8}方正阿帕比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携手力推数字出版.[2008-8-23].//it.sohu.com/ 20080513/n256828221.shtml
{9}钟建法./核心出版社0采购的理论和方法.图书馆建设,2003(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