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的迷惑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2-01-1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中国法律》2011年第3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也於2009年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对於食品安全问题,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为什麽关注食品安全?
新世纪的十年,全国乃至全球人民都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裹有两个大的背景:一是生物恐怖主义。20世纪末,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就已经有生物恐怖主义,如恶意传播炭疽菌。生物恐怖的袭击引发了各国人民的关注和思考。2011年美国农业部15亿科研经费投入中,就包含保障食品安全、防范生物恐怖等项目。二是「疯牛病」事件。20世纪末,疯牛病造成英国400万头牛焚烧和填埋处理,几乎把英国的牛全部杀光,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英镑。「疯牛病」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这两件事情引起了全球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於快速发展的阶段。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本世纪初,每天大约有两亿美元的食用农产品从中国流向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中国的任何一个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在媒体曝光以後,马上就会成为全球性新闻。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受到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毫不夸张地说,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内和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国家形象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从发展的角度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是人类进步的客观需要,是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必然要求。人们在吃饱、吃好之後,便会开始追求食品健康和安全,因此,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在立法的层面,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国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适应。在中国,有游艇、豪宅等高端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但同时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刀耕火种的生产力水平。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的消费层次有所不同,对食品也有不同的需求和追求。但不能忽略的是,安全、高质量的食品是需要成本和代价的。打个比方,有多少人愿意买100元/斤的大米、1000元/斤的肉或者10,000元/斤的油?我们的国情是,我国有将近8000万的贫困人口、5000万低保收入的人群、8000万的残疾人和2亿多将出生的人口,然而,我们只有18.3亿亩耕地,因此,吃饱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1993年前关心的是「米袋子」充实起来,在1999年前解决的是「菜篮子」丰富起来。1999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於农业形势定位的新阶段是「丰年有馀,结构性过剩」,即丰年的时候才有馀,结构性过剩—有的过剩有的不够,同时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资源制约和市场制约。进入新世纪,至今不过刚刚十年时间,共识则是要求「餐桌子」方便、营养、安全、健康。这样的发展速度,对於一个有着13多亿人口的国家而言,已经相当不错了。
从国外一些国家的立法历程来看,美国的食品安全立法,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其背景是一部纪实小说—《丛林》(The Jungle)揭露了当时芝加哥屠宰场操作间令人作呕的污秽场面。美国对食品安全立法规制至今已经有百馀年的历史,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和规制不过短短十年,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已经与欧美国家一般严格,甚至更为严格。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四个层次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中国的贫困人口加上未来的新生儿,数量在3亿左右,这些人的「吃饱」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力。下面以国内某着名奶制品企业为例,进行数据上的分析:该企业於1999年建厂,当年的产值是4000多万元,现在则达到了二三百亿元。在1999年时,买入一头奶牛的价格是2700元,视为固定资产投入,到 2002年买入一头奶牛则需要15,000元,2003年一头奶牛的价格涨到22,000元。而无论是什麽时候以什麽价格买入的奶牛,产奶的期间都是7—9年。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大约一年涨1000多元),兽医出诊费用的增长(几乎涨了上千倍),奶价并没有相应地有太大的增长,那麽,在这样的情形下,以脱贫致富为目的买入奶牛的农民要如何收回这个固定资产投入?於是,便出现了在奶中掺水、加三聚氰胺等不法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保证食品安全,重要的一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民富裕起来。
第二,中国有大概5亿人口的「吃好」问题需要解决,这部分人属於刚吃饱饭,但「菜篮子」还需要*富起来。
前两个方面都属於营养安全的范畴,即不能让国民营养缺乏,或营养不合理。
第三,与前两个方面不同,中国有6亿人属於「吃坏」的范畴。中国有9000万糖尿病人,高血糖、高血脂的人数也是上亿,近10%的儿童患有肥胖症(城市儿童肥胖症的的比例更是超过15%)。这部分人的情形是营养不安全、营养过剩,这又要如何解决?
第四,全国13多亿人乃至全球66亿人都面对的问题—食品的卫生安全。食品中是否存在污染,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是否有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污染、食源性疾病等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这都是人们担心的问题。
以上四个层面,毫无疑问,是需要监管的,而且一个部门是无法管理好这麽多问题的,那麽多个部门去监管,怎麽管?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三、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要立法。《食品安全法》只是个框架,目前还没有和这部法律配套实施的规定,但实践中的问题仅靠一部法律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因此,必须在法律层面有更加明确的规定。例如,中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大类共2500种左右(相对於全世界允许使用的25,000种、美国的6000多种,实际上是比较保守的),而其中的80%按照新规定都必须重新申请,那麽没有受到新的许可之前是不是就是非法生产呢?这是需要法律来明确的。此外,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多部门监管,立法还需协调好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关系,否则不利於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例如,牛奶从生产到消费,至少关涉四个监管部门:牛奶从被挤出的一刻至收奶站,监管部门是农业部;从收奶站到工厂,监管部门是质监总局;从工厂到商场(流通环节),由工商局监管;从商场到消费者(消费环节),则是卫生部监管。实践中的情况是各部门通常有各自的检测系统和评价系统,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就目前的情况,对於150多种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法,这是不利於保障食品安全的。
其次是科技支撑。农药的进步、污染的控制,都有赖於持续的技术革新。某知名消费用品制造商在全球有5000多名科学家、五大研究中心,一年的科研开发经费有10亿欧元。中国「十五」期间食品安全五年的科研经费是1.5亿人民币,「十一五」也是1.5亿人民币,加上食品产业、「863计划」、「973计划」等总共是6亿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十二五」规划,我们食品专家建议提供五年18亿经费,估计比较难实现。
最後是消费者维权。食品安全的保障,不能仅仅依靠媒体的曝光,必须依靠每个人的力量,消费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
胡小松,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