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行政法法条复习法
发布日期:2011-05-2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关于司法考试复习过程中如何对待行政法法条的问题,很早以前,我就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开始的时候打算在课堂上谈,但又恐怕占用了学员朋友们听课的时间,因此总是一带而过,仅在个别地方做了一些简单提示。事实上,在每一年的培训教学中,考生朋友们关于行政法法条的问题总是很多,最为突出的应当算是这样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有许多朋友提出来,说为什么老师上课讲的观点和法条字面上的含义会有所出入呢?这时候,我一般都会解释说,行政法的有些法条不能过于当真,某些法条还会“骗人”,因此不能尽信法条,而要注意辨析法条背后的真意。第二类问题,是有很多朋友提出,说为什么老师上课的时候不对每一个法条分开讲解,并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之后注明该考点出自于哪一法条呢?这种问题常常令我苦笑不已,实际上是“非不为之,实不能也”!因为行政法的法条之间,相互修正、补充、关联、纠结的现象极其严重,往往只有将若干法条高度综合起来,才能完整、准确地说明某一考点。如果非要在某一考点之后说明其法条出处,就不得不同时注明几个、甚至十几个条款,并详尽说明其相互关系,方不至于误导听众。而这样一来,势必大大影响学员朋友们听讲的效果,使人如坠云雾之中,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正是考虑到行政法法条的这样一些特殊性质,我便感到有必要写一点东西,简要说明一下行政法复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法条的问题,给学员朋友们提供一点有限的参考。我想,有这样几个问题是朋友们最应当注意的:
第一,法条自身的正误。法条的拟定,作为一种高度规范化的工作,其语言一般甚为简练,多数都能做到文通句顺,且无生僻字。因此,读通法条的字面含义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决不存在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从字面上读出来的法条含义是否就是它的确切意思呢?或者说,法条字面上所表达的东西能不能“当真”呢?这就未必了。在行政法上,出于两种原因,可能导致法条的字面含义与真实的制度面貌并不相符。原因之一,在于法的效力等级。行政法的渊源甚为丰富,上至宪法、下至规章,无所不包,但法条之间还有上下等级之分,下位法常因与上位法抵触而无效。复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规章层面的法条,其中某些规章的效力就值得怀疑。如有些部门规章甚至规定了复议受案范围、复议管辖等重大问题,则此等规定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便不得不令人生疑。应当说,司法考试所考察的法条层面,一般至行政法规为止,对于某些规章中的特殊规定,建议学员朋友们不宜深究。原因之二,在于立法技术问题。由于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起步较晚,行政法学理论研究水平也与其他部门法存在一定差距,且某些法律制定时间较早,难免由于立法技术上的差错而导致某些法条含义不确、“表里不一”。对于这些法条,必须努力探求真意,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如若在复习中只知依照字面理解、记忆,则难免导致谬误,考生朋友对此切切不可执迷。
第二,法条之间的关系。行政法法条之间的关系至为紧密,而近年来的司考试题,也十分注重将相互关联的法条综合于一道题目中复合考察。从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以一道题目考察单一法条的情况,在行政法中已退居极少数地位,在去年更已是凤毛麟角、几近绝迹。因此,对于这些法条,切不能孤立掌握,必须反复对比、多向联系方能收融会贯通之功效。具体地讲,行政法法条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修改关系,即后法修改前法的关系,这在《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行政诉讼证据规定》三者的关系中,以及《国家赔偿法》及其十数部司法解释或单独批复的关系中表现最为明显,某些问题,若不看至最新规定,决不应贸然确信旧法所述为真。二是补充关系,即后法补充前法、下位法补充上位法的关系,这主要表现为行政争议法(主要是行政诉讼法)与行政行为法(以许可法最为明显)之间的补充关系,以及法律及其司法解释之间的补充关系。
第三,法条与理论的关系。行政法既是法条关系比较复杂的部门法,也是法条与理论高度融合的部门法。行政法的法条虽然繁杂多变,但实际上大多数法条均是在一定理论支配下所制定的。对于某些法条数量繁多、相互关系复杂的制度,其实只要透彻理解其背后的基本理论,多数问题均可迎刃而解。例如,有关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规定,其法条数量便甚为繁多,但实际上,只要考生彻底理解具体行政行为识别判断的原理,则即使对此等法条一字不知,对该问题也已几近全盘掌握了。所谓“一理通,百理通”,便是如此。说到底,如何识别法条的“是非”“真伪”,厘清法条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还是全靠扎实的理论功底作为准绳。
正因为与其他许多部门法比较起来,行政法的法条具有如此特殊的属性,因此,建议考生朋友们在复习行政法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法条,又不能简单地拘泥于法条。只有通过反复辨析真意、梳理相互关系,并最终达到理论知识对法条文字的驾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掌握。
有鉴于此,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备课过程中也高度注意这一问题。对于教学中的许多疑难之处,无不反复论辩、翻阅文献、仔细推敲,有时还需设法了解立法背景与意图,最终方敢定下结论,万万不敢草率疏忽、望文生义,以使谬种流传。否则,受人指责事小,误人“功名”事大,难免于心不安!
上面的文字,是我对如何复习行政法法条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够为考生朋友们提供一点参考,以便对行政法的法条建立一种理性、科学的看法。一句话,源于法条,而又高于法条,这应当可以概括这篇小文章的主要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