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动物制品走私案被起诉 600张虎豹皮去留两难
发布日期:2005-04-1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据3月4日《大河报》上海消息 31张老虎皮,581张金钱豹皮,778张水獭皮,密密麻麻地摊开来,铺满了2000多平方米的大操场!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珍贵动物制品走私案,被拉萨海关侦破后震惊全国。上周,随着拉萨市检察院正式受理拉萨海关对涉案3名犯罪嫌疑人的起诉,1300多张珍贵动物皮毛的“去留”,戏剧性地凸显为矛盾焦点:拉萨海关缉私局要全部销毁,而林业部门则认为必须妥善保存。

  2003年10月8日中午,西藏日喀则地区219国道一公路检查站对来往车辆例行“疫病检查”,拦下一辆从阿里方向驶来的蓝色东风车,车厢里堆满了捆得严严实实的麻袋,车上人称是呢子布。可当50袋“呢子布”被打开来,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孟加拉虎皮31张、金钱豹皮 581张,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水獭皮778张、猞猁皮2张。经查,车上3人通过中印边境将这批皮毛走私入境。

  案破了,人拘了,1392张珍贵皮毛怎么办?拉萨海关缉私局态度坚决,“待案件宣判后,这些动物皮毛将公开销毁”。在海关人员看来,就像以往销毁查没的毒品、盗版光碟一样,销毁这批皮毛也是理所当然:只有销毁,才能有效阻断非法动物制品不断流入市场的可能;只有销毁,才能表达中国反对动物制品走私的坚定决心。

  然而对这“理所当然”,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不以为然。“销毁?海关有这权力?”电话那头,国家林业局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孟主任反应强烈。他说,按照1992年《林业部关于妥善处理非正常来源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通知》,这些皮毛应及时送交林业主管部门处理,不得擅自转卖或销毁。那么林业部门通常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按《通知》要求,一是妥善保存,二是制作标本提供给科研、教学单位,用于教学、研究、展览。“都是有价值的东西,怎么能说销毁就销毁呢?

  议题一:法律对“走私”是如何认定的?我国海关以往对查获的走私物品是如何处理的?是否有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什么是“走私”和如何处理走私物品,《海关法》第82条规定,违反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走私行为:(一)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进出境的;(二)……;(三)……。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海关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151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构成走私罪。很显然,根据《海关法》和《刑法》,本案当事人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并已构成犯罪,其走私货物――珍贵动物制品,无疑应由海关没收。

  至于没收的物品应如何处理,法律、法规对之缺乏完善的规定。财政部1986年曾发布《罚没财物和追加赃款赃物管理办法》,对罚没物品和追回应上缴国库的赃物确定了以下处理原则:(一)属于商业部门经营的商品,交商业单位纳入正常销售渠道变价处理;(二)属于专管或专营财物,交专管机关或专营企业收兑或收购;(三)属于政治性、破坏性物品,无偿交专管机关处理;(四)属于淫秽物品、吸毒用具等违禁品,以及其他无保管价值的物品,由收缴机关按有关规定处理。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没款、赃款和没收物资、赃物的变价款一律如数上缴国库。这里没有直接规定对走私珍贵野生动物制品的处理,但走私珍贵野生动物制品应属第四项“等违禁品”之列,故应“按有关规定处理”。而“有关规定”既有海关“应予销毁”的规定,也有陆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即林业主管部门)“不得擅自转卖或销毁”的规定。

  议题二:本案涉及众多珍稀动物制品,为何海关缉私局与林业部门对这些物品的处理意见相左?林业部的《通知 》与海关的规定发生冲突怎么办?

  这涉及法律规范冲突的问题:根据《海关法》第9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没收或者海关决定没收的走私货物、物品,由海关统一处理。而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5条的规定,没收的走私实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按照规定处理。本案究竟应适用哪一法律呢?根据法律位阶原则,《海关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属同一位阶,无优先适用哪一法律的可能;根据后法优于前法原则,应优先适用《海关法》,因为《海关法》修订于2000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于1988年;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应优先适用《野生动物保护法》,因为规定野生动物走私物品处理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对于规定一般走私物品处理的《海关法》是特别法。这样,两个法律都应优先适用,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对此,《立法法》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何裁决呢?这看来又是一个问题:根据惯例(包括国际惯例),对走私珍贵野生动物制品的处理,通常是“一烧了之”,如对走私象牙、犀角的销毁等,但焚烧销毁确实是一种最优的选择吗?有没有一种能既有利于打击走私,保护珍贵野生动物,又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的更好的办法呢?全国人大常委会恐怕对此也要做一点研究和考虑后才能裁决,而不能轻下裁决,一裁了之。

  议题三: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罚没的珍稀野生动物制品?如果不予销毁,如何保证这些物品不会流入市场?

  执法机关对没收的走私珍稀野生动物制品如何处理,在法律尚未对之作出明确的和完善的规定之前,是一个政策考量和价值选择的问题。毫无疑问,这里的政策考量和价值选择首先应纳入视野的是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珍稀动物,在此前提下,还应考虑其他价值,如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过去对走私珍稀动物制品的处理之所以采取“一烧了之”,主要是耽心这些物品流入市场,刺激违法之徒更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从而不利于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但是,人们如果能够想出办法采取措施防止这些物品流入市场,这些物品则不一定必须将销毁,而可供人类做一定有价值的利用,如“制作标本供科研、教学单位用于教学、研究、展览”等。如果这样,既可不损害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基本价值,又兼顾到其他价值。对此,人们只要开动脑筋,我认为是应该可以想出防止这些被没收的走私珍稀野生动物制品流入市场的办法和设计出相应的法律措施的。

  议题四:对罚没物品的处理上是否应该进行分类?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嘉宾有何意见和建议?

  对罚没物品进行分类处理是完全必要的。实际上, 1986年财政部发布的《罚没财物和追加赃款赃物管理办法》对罚没物品已分四类规定了不同的处理办法,只是该分类和相应处理措施是很不完善的。比如,对走私珍稀野生动物制品如何处理就没有明确规定;又如,对假冒伪劣商品,盗版光盘如何处理亦缺乏明确规定,现在的做法通常是焚烧,焚烧虽有“严打”的声势,有震慑作用,但焚烧的气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有些假冒伪劣商品可以废物利用,焚烧可能是一种浪费。我认为,对罚没物品应作更细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规定不同的处理措施:有的可变卖;有的可利用,有的可保存,有的则必须销毁(如毒品)。

  议题五:本案引发的社会思考?

  本案有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是法律规范冲突。无论是行政执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当遇到法律规范冲突时,首先应运用法律适用规则(如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选择应适用的法律规范;如根据法律适用规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时,就应将冲突的规范及时提交有权机关裁决。其二是政策考量问题。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行政决策机关,当其确定某一政策时(如本案确定如何处理走私珍稀野生动物制品的政策),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科学论证,不能草率决策,顾此失彼。如处理罚没物品即不能只顾造声势,烧得火光冲天,而不考虑环境污染,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等等。

  北京大学法学院·姜明安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