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文化在公证文化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发布日期:2010-07-14 文章来源:互联网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开创和延续,成就了历史悠长,影响深远,独具特色的侠文化。侠文化精髓中兼爱、平等、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既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滕文公下》)的侠义理想,又有“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的侠情仁爱,弘扬公平正义、扶危济困、仁者爱人、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契合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平安中国的需要。公证人作为国徽之下国家证明权的神圣行使者,作为公平正义的忠实捍卫者,作为社会纠纷的预防和化解者,在自身公证文化塑造及建设过程中,要汲取侠文化之精髓,以推动公证文化建设不断前行,借以推动整个公证行业的进步及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侠有两重相关的含义:在事, 是指正义的行为;在人, 则指正义的代表,或“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梁羽生语)这种观点是普遍承认和接受的。而在公证中,在事,就是要实现公证事项的公平、公正、合法;在人,就是公证人在公证过程中体现的公正、公平、兼爱、中立。
一、公证文化建设中侠文化借鉴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1、公证文化建设中侠文化借鉴的必然性
(1)从公证行业自身的特点看公证文化建设中侠文化借鉴的必然性
公证机构作为国家证明权的行使者,公证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纠纷预防及解决机制,二者都要求公证人员要站在一个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中立立场上办理公证事项。这样一项崇高使命的实现,需要公证人员自身道德素养、职业操守和人文修养的不断提升。在公证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公证人员树立“服务民生、为民解忧”的思想理念,要倡导公证人员学习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法律人情怀。此时,汲取“侠”文化中兼爱、平等、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以期提升公证人人文和法律素养,成为公证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从公证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看公证文化建设中侠文化借鉴的必然性
随之我国公证体制及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公证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公证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却也是不容忽视的。“西安宝马彩票案”的发生,以及在实际公证工作中各种矛盾的出现,无不在时刻提醒我们公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想让每一位公证员清醒的、深刻的认识到公证服务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和无可替代的社会职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公证员在“服务民生、为民解忧”实践中存在的某些缺位认识和模糊观念,必须引导公证人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在公证文化建设过程中,倡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侠”文化信念,引领公证人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侠”文化信仰,可以有效地解决公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升公证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2、公证文化建设中侠文化借鉴的可行性
(1)二者追求之相通
公证与“侠”都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生民的和谐共处,也即是“大同世界”,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正是二者追求的相通,才使公证文化建设过程中借鉴“侠”文化之精髓成为可能,也使得公证人更具当代侠之气概。
(2)二者心性之相融
公证人与侠者心中都长存对社会民生之关注、对生民百姓之关爱,都希望以一己之私力为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贡献,都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信仰及践行。二者诸多心性相融之处,使古之侠者精神在今之公证员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生之努力中得以传承。
二、公证文化建设中侠文化的借鉴
1、儒侠之公义
儒侠就是以儒家精神道义奉行侠的做为,以侠的行为方式济世救人,以求在现实世界实现儒家理念(亦即儒家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人。此时儒即是侠,侠即是儒,儒与侠是统一体,它们之间便是体与用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侠义精神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洁矩之道,是“急人之所急,苦人之所苦”的践行,是“仁者爱人”的表现。无论是曾参所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还是孔子所颂“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以及孟子所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等,这些正统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描述与规范,无一不可作为“侠”精神的注释。
公证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公证人员学习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世界观,“独善其身”是所求不得,“兼济天下”则是救世情怀。每个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更有着强烈的救世情怀与报国理想,想要以一已之力而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有着殉道而死的觉悟,也有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气魄。公证人作为职业法律人的一支,有着对法律和正义的崇高信仰和对民众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社会精英的公证人更应学习“达则兼济天下”的侠义情怀,弘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侠义信仰,在日常公证活动中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为民解忧,服务百姓,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的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进步作出贡献。
2、佛侠之淡泊
佛教是以一种虚无的态度看待世态万相的消极避世的哲学。在佛教的眼中看来,这世界万物都是一个虚象,所以惠能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盖过神秀的“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得传弘忍衣钵,成为六祖。而虚无的最高镜界则为无。《神雕侠侣》中最后评定“五绝”时,黄药师说他视名为淡泊,一灯大师视名虚幻,而周伯通心中空荡荡,不存名之一念,更高他们一筹,心悦诚服推他为首。周伯通一片赤子之心,无世俗名位权利之心,甚至连大小辈份的概念都没有,一味天真烂漫,所以他本人虽属道教,但更接近于佛教“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之禅意。
公证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观、义利观教育,可以很好的借鉴佛侠的淡泊之志。公证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社会利益、他人利益、自身利益等一系列利益群体的关系,其实公证员的个人名利是近似于“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形。如果一个公证员在实际工作中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名和利,而忽视了公证的社会效益和公证员的人文情怀,很有可能会使自己的事业走上歧途,使公证事业陷入困境。而公证员在实际工作中赋予责任感、使命感,对当事人充满人文关怀,专业、圆满、快速的办理当事人申请的公证事项,充分的预防和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这样可以树立公证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公证事业的发展,也推动公证员个人事业的发展、理想的实现、各种需求的满足。这也正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深意所在。
3、墨侠之兼爱
<<墨侠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墨侠实际上是站在正义与公平的角度,站在人民利益的历史观上面,通过对社会改造使其越来越趋于公平与正义,趋于“平等”“兼爱”“非攻”。<<在墨侠的救世方略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 “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何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兼爱中》)墨侠无意追求爱的浪漫,而视之为济世救世的良方。
民为邦本,法乃公器。公证人员作为国家证明权的行使者,在日常的执业活动中自然而然的要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要时刻的关爱弱势群体。在执业活动过程中推行“兼爱”思想,对当事人一视同仁,平等看待,为双方当事人考虑,尤其是为交易中的弱势考虑,保证公证事项的公平公正。要努力做到“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嵇康《养生论》)。
正是要践行墨侠对每个社会阶层、每个社会群体的关爱,为每一位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不论何人在公证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要得到平等的保护。这样不但树立了公证良好的社会形象,更会带来社会风气的转变。正所谓<<“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
【作者简介】
吴振坤,安徽省蚌埠市众信公证处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