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地方政府举债度日的体制之困
发布日期:2010-05-13    文章来源:互联网
  4万亿,5万亿……一直到了7万亿,地方债的数字几个月来迅速攀升。为了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大规模的投资自然也带来了地方政府居高不下的举债。高达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有可能会拖垮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这一警示红灯也引起了决策层的注意(5月11日《南方日报》)。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背负巨额债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财政体制。我国当前的财税体制把财税收入向中央集中,而转移支付制度又不完善,这就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这导致在财政体制上“头重脚轻”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根据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是不允许赤字和发债的。然而,地方政府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就想到借债。其次,这也与地方政府自身的因素有关。一些地方政府好大喜功,喜欢搞形象工程,不顾自身财力超前建设、重复建设现象普遍,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三公消费”无法遏制,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地方财政资金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入不敷出的现况迫使地方政府举债过日。第三,各地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差距过大,一些富裕的地方的财政富可敌国,而一些穷的地方,无法维持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加剧了地方负债。

  要破解地方财政“卖地还贷”困局,除了致力发展地方经济,缩小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外,改革现有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也刻不容缓。事实上,当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平衡财政支出的时候,地方政府除了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压缩本级公共服务支出,以及“跑部钱进”之外,只能利用辖区内资源获取预算外收入。面对巨额的债务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走上“卖地还贷”之路,“土地财政”就是这种“自谋财路”的结果。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增加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分配体系中的比重,改变目前这种“头重脚轻”局面。

  同时,必须加大对地方融资的审核和监督。当前,由于缺乏科学决策程序,一些官员出于个人政绩的考虑,仅凭个人意志拍板,脱离现实,不顾财力民力,前建后拆、前拆后建的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建设“形象工程”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新官不理旧债”官场风俗下,一些地方官员在任期内大举借债,最后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下任的情况并不少见,结果导致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引起群众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有限的地方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用于造福人民、改善民生,缩减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公共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现象,是摆在首位的问题。显然,如果没有相应的跟踪监督措施,恐怕无法防止资金被挪用,甚至被用于“政绩工程”建设。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