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本案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如何
发布日期:2009-08-07    文章来源:互联网
 [案情]被告许某(男)与原告王某于2003年2月16日登记结婚,后共同外出经营一家商店, 2005年6月原告王某因生育一子后回家抚育小孩,被告许某则继续在外经营商店。2006年1月原告王某带小孩到被告处过春节时发现被告与一名女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原告当即表示要离婚,2006年2月双方签定离婚协议一份,协议约定:双方同意离婚,婚生子由被告抚养,家中一幢三层楼房归被告所有,商店也归被告所有,存款三万元归原告所有,此外被告还必须另行给付原告六万元生活费。后双方回家后经家长及亲朋好友的规劝,被告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与那名女子断绝来往,原告也原谅了被告,双方重归于好。2007年2月原告再次发现被告与她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于2007年4月23日向法院起诉离婚。

    庭审中被告许某辩称:被告同意离婚,但夫妻共同财产及小孩抚养应以双方于2006年2月签定的离婚协议上的约定履行。但原告不同意按离婚协议的约定分割共同财产。

    [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原告请求离婚,本院应予准许。双方于2006年2月签定的离婚协议已不能代表在新的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该离婚协议的效力本院不予确认。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调解协议:(一)双方同意离婚;(二)婚生子由被告许某抚养,原告王某给付生活费;(三)家庭财产:三层楼房并商店归被告所有,存款六万元归原告所有,此外被告还须另行给付原告十万元生活费。

    [评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8条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从该解释制定的背景和初衷而言,第8条所称的协议,主要是针对当事人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时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至于当事人为离婚而自行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则要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来确认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本案中原告王某与被告许某在2006年2月签定的财产分割协议只是双方在2006年2月这个时候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不是双方在新的纠纷发生后离婚诉讼进行时即2007年4月的真实意思表示(因为原告已经明确表示不同意按照离婚协议来分割共同财产),因此该离婚协议对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

 作者:德兴市人民法院 祝文峰、祝志永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