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挂失取走未经同意存在自己名下的存款如何定性
发布日期:2009-06-19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郎贵梅
2002年11月5日,某民营公司司机王某开车带着总经理刘某及会计张某出去办事。途经某银行分理处时,刘某说借王某的身份证用一下,但未说明作何用途。随后,刘某与张某以王某的名义在该分理处存入30万元钱,该钱是公司刚收到的一笔货款。王某估计刘某与张某可能以自己的名义存钱了,便打算通过挂失方法将该钱取走。一周后,王某来到该分理处,称自己11月5日在该行存钱的存单丢了,要求挂失。银行在验证了王某的身份证后,便依规定将该存单挂失。其后,王某将这30万元钱取走。同年12月20日,公司会计张某去银行取钱,发现钱已被王某挂失取走,便与公司总经理刘某一起要求王某退钱,但遭到王某拒绝。于是张某代表公司去公安机关报案。

    对该案如何定性,办案人员分歧甚大,共有以下四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了诈骗罪。理由是,王某没有在银行存钱,却利用公司以自己名义存钱这一情况,对银行谎称自己是30万元钱的所有人从而将该钱以挂失方法取走,符合诈骗罪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较大数额公私财物的特征,因而应构成诈骗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了职务侵占罪。理由是,王某作为公司司机,利用公司以自己名义存钱之机,将本属公司的钱占为己有,符合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构成要件,应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侵占罪。理由是,公司将钱以王某名义存入银行,王某与公司间即成立一种财物保管关系。此时,王某擅自将公司的钱取走,并拒不返还,完全符合侵占罪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要件,因而应构成侵占罪。

    第四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王某的行为既不属诈骗行为,也不构成职务侵占行为或侵占行为,而是刑法中没有规定的一种违法行为。根据刑法第三条“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对王某不能定罪处罚。

    对此,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王某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王某虽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行为,但该行为是针对银行的,而不是针对被害人的。这样,“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行为与危害后果间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且,作为该存款的名义所有人,王某也有权将其取出,银行无权干涉。因此,王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行为。

    其次,王某的行为不是职务侵占行为。职务侵占行为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在本案中,王某虽然利用了公司将钱存在自己名下的便利,但这并不是利用“职务便利”,因而王某的行为不是职务侵占行为。

    最后,刘某、张某未经王某同意将公司的钱存在王某名下,虽然在王某与公司间未成立明示的代为保管关系,但由于王某在事实上能对该款进行处置,故王某与公司间就该款成立一种事实上的代为保管关系。而王某竟然利用这种事实上的代为保管地位,将公司的款项占为己有且拒不退还,该行为构成侵占行为应无疑义。而由于王某侵占财物的数额较大,故其行为构成侵占罪。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