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新型骗术:乌有“欧洲发展基金会”瞄准大学生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欧洲发展基金会”的海报在高校贴出不久,就有学生在上面用笔写上“骗人的!!!”、“假的”等字样。也有不少学生在网上论坛发帖对此事表示怀疑。

    所谓的“edf中国代表处”位于上海市疏影路758号17-201,但其大门周围没有见到任何招牌,而从外面可以看到阳台上还晾着一些衣服,跟普通民宅没有区别。
  ◆高校提醒在校大学生谨防受骗
  “欧洲发展基金会”(简称“edf”),一个自称在纽约、悉尼和上海等地都设有办事处和代表处的国际慈善机构,寄发印刷品宣称将从今年起每年向中国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最高8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8000元),最低300欧元不等的奖学金,奖学金获得者还有机会赴欧洲考察或毕业后在edf实习和工作,而这所有的一切只要交50元即可有机会……
  这些诱人的条件无疑对中国的学生产生了极强诱惑,但经过记者调查,在这巨大的框架下,它却仅似一个空壳,它的“中国上海代表处”仅是一个小小的民居,没有任何标志;它的网站只有一个服务器却设在广东顺德;它的国际域名竟是在珠海的一家网站申请的……
  对此,广东省部分高校的有关负责人提醒大家:他们从未听说过有此组织,教育部也没有任何对此组织的介绍和推广,这很可能是个借奖学金“钓”报名费的骗局,学生们要谨防上当
  昨晚,时报记者将以上调查结果向110反映。警方接报后十分重视,在五分钟之内赶到报社详细了解情况。一名姚姓民警当场表示,案件会交由市公安局高科技犯罪科作进一步调查。
  ◆天上掉“洋馅饼”但要交钱申请
  日前,在广州的部分高校里出现了一些大幅海报,海报的制作非常精美,海报及其公布的网站上称,“教育是欧洲发展基金会(即edf)关注的重点之一。edf在世界范围内与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向学生及科研项目提供支持。edf支持的项目有:环境项目基金、世界遗产保护、儿童医院项目、博士奖学金、硕士论文资助、学生实践、青年学生交流项目等。edf总部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在纽约、悉尼和上海设有办事处和代表处。今年是中欧建交30周年,中欧双方决定在教育领域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根据中欧合作框架,edf自2005年开始向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具有领导才能和发展潜力的中国籍在校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还有机会赴欧洲考察或毕业后在edf实习和工作。”
  海报和网站上称,奖学金分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800、500和300欧元?每年,但申请者首先必须交纳50元申请费,必须通过账户汇款,并通过邮件将申请材料寄至上海市疏影路的“中国代表处”。从今年的8月25日开始接受申请,经两轮评审后于2006年3月10日正式通知获奖者及所在学校,颁发奖学金。
    ◆中国代表处仅3人自称在欧合法
  但令人生疑的是,申请奖学金,学生们只能发传真或电子邮件咨询,“代表处”不接受电话咨询,且申请费不可免交,申请成功与否都概不退还。
  记者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拨打了海报上公布的“edf”设在上海的“中国代表处”的电话。一名自称姓唐的男士告诉记者,他们总部在欧洲,而他和其他两名员工则在上海的“edf中国代表处”工作,主要负责宣传和联络工作。由于“代表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是非营利性组织,所以,工商部门目前还没有给办理营业执照之类的手续。尽管目前它在中国不具有法律认可的资质,但他们有欧洲总部的授权书,从欧洲法律角度来说属于合法的派出联络机构。而奖学金则来自于欧洲部分国家包括瑞典、丹麦及西班牙等国的政府拨款以及包括“沃尔沃”在内的一些欧洲企业的资助。
  ◆教育部:从未听说过这个机构
  为了弄清“edf中国代表处”的来龙去脉,记者将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向教育部进行了通报并求证。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国际合作司及其欧洲处负责东欧和北欧方面事务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中欧虽然在教育方面有双边合作计划,但他们从没有与所谓的“欧洲发展基金会中国代表处”交流或接触过。而涉外监管处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没有听说过“edf中国代表处”这样的机构。
  政策法规处的工作人员更是明确表示,他们从来没有批准过任何国家的教育组织在中国设立过这样的“代表处”。
  ·顺德
  “edf”网站上标明其总部在瑞典,但惟一一台服务器竟然在广东顺德,而且先有中文网后有英文网。
  ·珠海
  据调查,“edf”惟一的网站域名竟然是在珠海的一家网站申请注册的。
  ·广州
  目前,在广州一些高校出现“欧洲发展基金会”要发放中国学生奖学金的大幅海报。不少学生对此表示怀疑,高校也提醒学生谨防上当
  ·上海
  所谓的“edf中国代表处”位于上海市疏影路758号17-201,但其大门周围没有见到任何招牌,而从外面可以看到阳台上还晾着一些衣服,跟普通民宅没有区别。????
  ◆七大疑点
  疑点一  网站总部在欧洲服务器却在顺德
  记者找到一位互联网专家程先生,按海报上公布的网站开始调查。经过一番技术处理后,程先生告诉记者,这个“edf中国代表处”十分可疑。“edf”网站上标明其总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纽约、悉尼和上海设有办事处或代表处。按常理,一个机构的网站一般都会设立在总部所在的地区。但经过对这个网站网址的解析发现,该网站的惟一一台服务器竟然设在广东顺德。
  疑点二  惟一的网站域名竟是在珠海注册
  按照国际惯例,像“edf”这样一个国际机构,网站的域名应该是在瑞典申请,并且域名就像专利一样,只能有一个,而调查的结果是这个网站的域名竟然是在珠海的一家网站申请注册的,注册时间是2005年8月4日,很难设想一个外国机构,专门跑到中国来申请域名。
  疑点三  瑞典总部竟用中文电脑制作页面
  尽管该网站有英文页面部分,但通过查看页面代码发现,该网站所有的页面都是由中文电脑制作的。通俗的说法就是,瑞典斯德哥尔摩总部的人也用中文电脑,未免不可思议。而从网站页面完成的时间也发现了问题。中文首页的制作时间为2005年5月24日,而英文的首页制作时间为2005年8月10日。也就是说瑞典机构先制作好中文的分支机构的网站,再制作机构总部的网站。
  疑点四  互联网上搜索不到任何“edf”相关内容
  随后,时报记者用google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但除了上述网页外,始终没有找到europedevelopmentfoundation(即edf)这样一个组织,其真实程度更令人生疑。
  疑点五  要先交50元申请费成功与否概不退还
  就为何要交50元申请费及不设咨询电话等相关问题,“edf”设在上海的中国代表处一自称姓唐的先生这样解释,由于学生寄来的材料全为中文材料,“代表处”必须要将材料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寄到欧洲设在瑞典的总部,这笔费用是必须要学生自己出的。就算申请不成功,这笔钱也花掉了,所以不会退。
  当记者表示,申请的学生都有用英文准备材料的能力,翻译费完全可以省下时,对方没有回答。
  更可疑的是,接受报名费的竟是一个佛山的个人账户。
  疑点六  只能发传真或电邮不会接受电话咨询
  唐先生说,自8月24日海报发出后,接到很多高校教师打来的咨询电话和不少学生发来的电子邮件,由于“代表处”刚刚成立,人员不多,因而没有办法接待学生的咨询电话。但他拒绝透露到底有多少学生已正式报名和交费,他还说,由于该奖学金还没有开始发放,所以他也难以提供让人可信的依据。
  疑点七  “edf中国代表处”只是一处普通民居
  信息时报第一时间派人到海报及网站上登出的“edf”中国代表处的地址“上海市疏影路758号17-201室”探个虚实。远远看去,这是一栋商住两用楼,很新,据了解是一个刚开发不久的楼盘,一楼为商铺,二楼以上为住宅,在一楼,记者没有看到任何“edf”即“欧洲发展基金会”中国代表处的相关招牌,周围的商铺及住户也没人听说过有此代表处,随后记者上楼找到了201室,该处大门紧闭,周围同样没有看到招牌,敲了多次门,均无人应答。记者又绕到了楼后,看到201室的阳台上晾着一些衣服,像是个普通住家。
  ◆广州高校:不少学生网上质疑未有学生受骗报告
  记者随后采访广州众多高校发现,由于公告贴出没有多长时间,加之高校刚刚开学,高校中还很少有学生关注此事。但已有学生在网上公开讨论,表示对此机构持怀疑态度。中山大学今年刚入学的中文系学生小衡直接说道:“哪有发放奖学金还要我们交手续费的,这一看就是骗人的嘛!”身边的几名同学也一个劲地点头。
  记者随后采访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当记者将海报拿给两校的学生处负责人时,负责人均报以惊讶的目光,“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处的叶副处长表示,他经常到大学生宿舍楼内巡视,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海报出现,也没有听到大学生反映到受骗问题,但他会立刻将情况在网上公布,以提醒大学生注意,谨防上当,他说,这很可能是个借奖学金“钓”报名费的骗局。
  两校负责人表示,新学期开学以来,已经有多个单位与高校洽谈奖学金事宜,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间机构,在往年就更是闻所未闻。与教育部打交道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听说有这样一间所谓的“欧洲发展基金会”向大学生发放奖学金。
  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任何企业、政府机构、公益性单位要想向高校大学生实施发放奖学金的活动,都会先通过“正规”渠道与高校主管部门沟通后,才会予以实施。所谓正规渠道就是要经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发文认可才行。如果是企业,则要通过校主管部门审议通过,审议有严格的程序。
  审议通过后,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才会发放有关通知,在校内贯彻实施。在活动正式实施前,高校还要与活动主办方签署合作协议,将奖学金发放的实施条件、受益方应遵守的原则、受益金额、奖学金使用情况等内容明确写入协议,上述手续齐备后才予以发放。换句话说,像这样未经学校许可的“流野”机构发放奖学金,“希望大学生们要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力,不要看到这张广告就轻易相信!”
  ◆点评  低劣骗子泛滥成灾是全社会的悲哀
  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只要交50元,就有机会获取最高800欧元,最低300欧元不等的奖学金,还有机会赴欧洲考察或毕业后在这个叫做“欧洲发展基金会”国际慈善机构(edf)实习和工作。这样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海报广告,最近贴进了广东部分高校。
  看到这样的一个新闻,我第一感觉是,这又是一起骗局,而且还是智慧含量极低的低劣骗局。本来,对这样的骗局,是不值一评的。但再仔细想想,在人们的生存智慧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此低劣的骗局还有人发布,就又觉得也还有评说的价值在。这样的骗局存在说明了什么?除了说明了骗子们没脑低估了人们的智慧之外,是否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在我们这里,骗子们生存的门槛太低了?我们给骗子们提供的生存土壤太过宽松肥沃,使得他们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连欺骗也粗制滥造?
  由留学骗局,再反照我们的生活现实,就很难轻松起来。仔细想想,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到生老病死,我们生活中的哪个环节哪个阶段没有骗子行骗的身影?骗子横行、动辄受骗,充斥着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作为现代中国人,其他的能力可以差一些,但防骗的能力绝对不能差,因为,如果不幸在这个方面有欠缺,轻者失财失色,重则倾家荡产,甚至枉送性命。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要分析骗子们何以在现在的中国如此盛行,恐怕非这篇短文可以说得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对于骗子们的打击力度还是太不够了,在有些地方,局部领域,骗子们简直就如同踏入无人之境,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即使有些地方有些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措施,但这些打击根本不足以伤其根本。骗子们失手成本如此之低,他们怎么会轻易放弃其行骗害人的勾当?又怎能阻止新的骗局的出现?
  骗子横行泛滥,除了让普通老百姓受到伤害外,也抬高了整个社会的成本,这是全社会的悲哀。
     记者王丽凤薛冰  见习记者黎詠芝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