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宁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的若干意见

大力发展后续产业,是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加快南部山区后续产业的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就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
  盐池会议和固原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认真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牧封育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草畜产业,有效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坚持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为契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二是坚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坚持尊重自然、经济和科学规律,科学选择造林种草模式,提高造林种草质量效益;四是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相配套,封、禁、退、还、建相结合,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并举;五是坚持大搞基本农田建设不动摇,提高山区粮食自给能力,夯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基础;六是坚持认真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山区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后续产业重视不够,缺乏总体规划,扶持、引导和服务措施跟不上,后续产业发展缓慢;退耕还林还草后管护措施及经费落实不够,影响了还林还草效果;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不够完善,违规放牧现象时有发生等。
  我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建设的持续和稳步推进,必须有强劲的后续产业支持,否则难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面对生态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切实加快后续产业发展,有效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去年以来,国家对退耕还林进行了结构性、适应性调整,减缓了退耕地造林进度,同时加快了荒山荒地造林速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变化的形势,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适度确定规模,准确把握节奏,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稳冲有进,力争再用2-3年的时间全面完成退耕还林任务。今后退耕还林的重点是围绕建设“大六盘”生态功能区,以六盘山及其外围水源涵养林区为核心,适度向黄土丘陵区延伸,主要安排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大中型水库周围区域和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大六盘”生态圈森林面积扩大到200万亩以上。同时,加快荒山荒地造林步伐,加大飞播和封育力度,保证每年完成荒山造林200万亩。
  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抓住国家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有利机遇,以中部干旱带为重点,加快退牧还草步伐,力争用3年时间,将全区可利用的2800万亩天然草原全部围栏封育,充分发挥草原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快恢复草原的植被。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建立高产人工草地,提高草原产草量。

  三、依法加强对森林、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林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明晰产权,实现责权利有机结合。加快林权证颁发工作,对还林后实行分户经营的耕地,一定要纳入林地管理,及时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换发林权证,做到树定根、林定权、人定心。加强林木抚育管护及森林火灾、病虫鼠兔害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严禁违规放牧现象,防止禁牧反弹。各级政府及农牧、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加快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耕地、林地、草原管理,严格监证、发证制度,对颁发林权证的土地要及时收回土地证或草原证,防止出现“一地多证”或“数证并持”的现象。加快制定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地方性法规,完善草原行政法规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以草畜平衡为基础的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制度。加大林业、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或草原、乱挖乱采甘草、发菜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坚持大搞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山区粮食自给能力。
  解决好农民的吃粮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山区脱贪致富奔小康的基本条件。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农民吃粮、烧柴、增收的关系,加大对耕地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严禁在基本农田退耕还林。加快坡改梯、库井灌区改造等基木农田建设,确保山区人均达到3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扶贪扬黄、盐环定扬水和在建、拟建的扬水工程,努力扩大水浇地,发展节水、高效、避灾农业。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淤地坝工程建设,坚持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农、林、水、牧有机结合,整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川水地、洪漫地和水平梯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扩大地膜玉米种植,提高山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自给率,保证退耕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山区农村能源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好“生态家园沼气工程”,重点解决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区域内群众的生活能源问题。加快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核心区、中部干旱带风沙区及集中连片的退耕区,有计划地进行生态移民,减轻人口对环境、资源的压力。

  五、加快培育和发展后续支柱产业,统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一)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确立“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新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型草畜产业,实现山区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变。推进草畜产业多元化。因地制宜地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扩大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羊、牛、猪等养殖业的共同发展。积极推广草灌结合、林草间作模式,加大草灌种植比例,扩大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料基地,经过3年努力,使山区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发展到760万亩以上。加大中部干旱带灌木种植比例,建设以柠条为主的灌木饲料林生产基地。加速柠务以及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加工转化,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加快实施“南部山区草产业工程”和“10万贫困农户养殖业工程”。加快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饲草料配置、科学喂养、防疫等舍饲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加快培育以草、畜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草畜产业的发展。
  (二)推进马铃薯产业升级提速。充分利用南部山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资源条件,加速马铃薯产业升级。重视引进优良品种,加快专用品种选育、推广,扩大优质专用型马铃薯种植。大力推行马铃薯脱毒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和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推进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的重组整合、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马铃薯保鲜贮藏、分级包装、期货贸易等物流业,全面提高马铃薯产后商品化率和加工率。
  (三)加快发展林果产业。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快枸杞、“两杏”、红枣、小杂果等林果基地建设。实施枸杞“南进”计划,在原州区、同心、红寺堡等适宜地区,重点在清水河两侧建设枸杞产业带,在同心、原州区各建成千亩以上的节水生态枸杞科技示范区;根据市场需求,在彭阳、原州、西吉、隆德、海原南部、同心东部、盐池麻黄山等地建设杏产业带;在红寺堡、同心、盐池、灵武等地建设红枣产业带。
  (四)积极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加快制订中药材基地发展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在六盘山外围阴湿地区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推广林药间种模式,建立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培育中药材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造六盘山中药材品牌,提升道地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在以盐池为主的中部干旱带上大力发展沙生药材产业。
  (五)积极发展菌草、桑蚕、小杂粮、西甜瓜等地方特色产业。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菌草、小杂粮、桑蚕、油料作物、西甜瓜等产业,制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布局,扩大种植、加工规模,逐步把地方特色产业打造成强势产业。

  六、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经营,增强后续产业发展活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后续产业发展水平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紧紧围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大优良牧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力度,建立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加快研究节水抗旱、固沙造林、人工模拟飞播造林等技术,有效提高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力推广林草、林药、林果科学配置模式,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加快引进和繁育林果优良品种,实现林果品种的优质化。加强生态农业、避灾农业的研究,总结推广不同生态类型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开发相关技术支撑体系。认真抓好各类科技示范区和规模种养示范村、示范大户建设,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用产业化的理念推进山区后续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推动、市场带动、产业拉动、利益驱动的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十农户“或”龙头企业十基地“的经营方式,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扶持开发研制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后续产业发展后劲。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山区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七、认真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确保国家和自治区生态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粮款补助和禁牧封育、舍饲养殖、人工种草、基本农田建设等各项扶持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到位。今后,凡是直接到户的各种补助资金,都要通过“一卡通”方式直补到户。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现象。
  认真落实自治区对山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力度。自治区将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应加强对后续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和鼓励多种社会主体参与山区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鼓励各种经营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划拨等形式参与林草产业开发建设。允许林木、林地、草原使用权在承包期内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等。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区外、国外投资者参与山区特色产业开发,可享受与区内企业同样的优惠政策。

  八、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山区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提高加快山区生态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解决后续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要把生态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范围。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后续产业的发展。要建立领导干部抓后续产业示范点制度,强化对发展后续产业的扶持、引导服务。坚持和完善部门分工负责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把后续产业的发展与推进生态建设、农业产业化、基本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科技工程、扶贫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好各项配套保障措施,确保后续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5年3月3日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