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耕地质量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农业部、中国科学院
二○○六年十月
第一部分 申报须知
一.项目组织部门和实施年限
本项目由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实施年限为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
二.项目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特点的耕地质量保育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完成覆盖我国各主要农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提出确保我国耕地质量安全必须采取的战略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核心示范区,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队伍,为确保国家耕地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最大限度发挥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申报课题
1. 共性研究课题
课题1. 耕地地力提升与退化耕地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2. 盐碱土等障碍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3. 耕地质量分区评价与保育技术及指标体系研究;
2. 区域类课题
课题4.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土壤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课题5. 东北黑土区地力衰减农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课题6. 西南地区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课题7. 西北退化耕地地力恢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课题8. 东南集约化农田养分均衡调控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课题9. 中南贫瘠红壤与水稻土地力提升关键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3. 重大战略类课题
课题10. 全国耕地质量重大问题与安全战略研究。
四. 承担单位选择
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课题1到课题9采取'公开申报、评审择优'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课题10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组织。
五. 资金来源
本项目国家拨款3500万元。
六. 申报资格和要求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
1. 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较强的技术优势;
2. 拥有承担本项目研究任务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学科与梯队结构合理;
3. 具有开展此项工作所必需的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
1. 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龄不超过60周岁(截止到2006年10月),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2. 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3.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事业单位(含研究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时间低于工作时间60%的均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三)申报要求
本项目要求以课题为单元进行申报。每份申报书要包含所申报课题的全部研究内容,并完成其所有技术经济指标。鼓励跨部门、跨单位、多学科联合申请,联合申报单位总数不得超过6个。
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 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 申请文件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 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课题申报书
(4)课题预算书
(5)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配套经费承诺函)
3. 课题预算书须单独装订,与申报书一并提交。编制要求参照《关于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财函[2006]12号)(见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
4. 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申报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5. 申报材料一式15份,要用A4纸、4号仿宋字体打印、双面印刷,统一采用羊皮纸(皮纹纸)封皮进行胶订,请勿用塑料封皮等其它装订方法。
6. 报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请各申报单位于2006年10月30日16点前,将申报文件(包括申报文件电子版)报送到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以签收时间为准,过时不再受理。受理单位对申报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延误和损坏不承担任何责任。
联系人:林友华 张新明
电 话:010-64195092 65085602
传 真:010-65085602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501室
邮政编码:100026
电子信箱:kjzxxmch@agri.gov.cn
第二部分 申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1:耕地地力提升与退化耕地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现有施肥、耕作、栽培及管理方式下耕地质量变化的规律与调控途径,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土壤水分特性、土壤通气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探讨土壤耕性改良的技术与方法。针对我国耕地质量退化的严峻现实,研究开发耕地退化过程的阻断技术及退化土壤的修复技术。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耕地土壤培肥的综合技术体系,为作物高产稳产、土壤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制耕地质量培育核心技术、退化耕地恢复重建技术、高集约化利用耕地生态保育技术等8~10项;相应专利技术与物化技术产品5~6个;形成较完善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使示范区耕地质量达到高产农田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以上,实现节本、增收达到100元/亩以上。在相关研究方面发表论文15篇以上,培养研究生10名左右。
课题国拨经费:385万元。
课题2:盐碱土等障碍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主要类型障碍土壤,建立耕地土壤发生学障碍土层、障碍特性的诊断标准,以及土壤障碍因子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技术规范。研究不同利用条件下、不同母质发育红壤的酸敏感性和未来酸化趋势,提出土壤酸性调节的生物、化学和农艺技术,研发相应的酸性土壤改良剂。研究典型土壤粘闭/板结的发生条件与影响因素,研发相应的改良剂,提出与之对应的综合治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盐碱化耕地的水肥盐平衡调控与次生盐渍化防范的长效管理技术、研究抗盐耐盐植物与新品种筛选及驯化技术、抗盐碱生物制剂技术。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立耕地典型障碍因子的诊断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提出土壤障碍因子定量诊断技术以及酸、粘、盐碱等障碍土壤的修复培育技术12~15项;研制相关技术产品3~5个。使示范区耕地障碍因素得到有效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节本、增收达到100元/亩以上。在相关研究方面发表论文15~20篇,培养研究生10名左右。
课题国拨经费:385万元。
课题3、耕地质量分区评价与保育技术及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并与目前主要土壤理化性状测试方法兼容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与分区评价指标。提出与耕地质量分区评价指标对接的分区耕地质量保育技术规程,并以此为基础定制农田施肥、耕作与灌排方式、退化与障碍农田治理等各项耕地质量保育技术规范。以监测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原位化、简易化和集成化为目标,建立田间耕地土壤质量快速监测与诊断技术体系,研发相应的智能化产品,提出耕地土壤质量原位快速监测技术。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提出覆盖我国主要区域的耕地土壤质量指标与分区评价体系;形成分区耕地质量保育技术规程8~10套以及相对应的国家级或省级标准20~25套,专利技术与物化技术产品3~5个。耕地质量分区评价与保育技术规范在示范区内农民的普及率达到20%以上。在相关研究方面发表论文15~20篇,培养研究生10名左右。
课题国拨经费:420万元。
课题4、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土壤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集成适合区域特点的土壤水肥盐调控、盐害抑制技术,建立耕地定向培育和增产综合调控优化技术模式。研究在农业利用条件下消除潮土耕层退化、有机质衰减等不良因子的技术措施,提出消除上述障碍因素影响、提高土壤综合生产力的技术模式与对策;建立黄淮海平原集约化农田土壤障碍消除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黄淮海平原集约化农田水肥利用效率提高技术,创建耕地培育与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系统研究本区不同耕作、栽培、施肥、管理等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发展趋势,通过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提出促进土壤质量提高、实现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的技术模式与对策,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立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保育与提升技术模式。研制出黄淮海平原耕地质量保育、潮土快速培肥、障碍因子快速消除等相关技术6~8项和耕地质量培育模式4~6项;研制相关技术产品3~5个。建立相关示范基地4~6个,累计示范面积5万亩以上。通过技术示范,土地生产力提高25%~30%,示范区65%以上的土壤质量达到高产农田标准。发表论文20篇以上,培养研究生10名。
课题国拨经费:315万元。
课题5、东北黑土区地力衰减农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在东北黑土立地条件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其生产力的农业措施,包括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发展绿肥生产等。针对中低产田土壤障碍因素,耕层浅薄的问题,建立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改良东北地区典型低产黑土,提高农田生产力。针对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锐减等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覆盖,结合农业培肥和保护性耕作措施,提高坡耕地地力。研究黑土立地条件下、特别是大型机械化耕作与管理条件下,不同耕作、栽培、施肥、管理等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集成,提出促进土壤质量提高、改善土壤健康状况的有效模式。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制出黑土有机质增汇、耕性改良、快速培肥技术4~6项;退化坡耕地黑土农业修复与培肥技术4~6项;研制相关技术产品3~5个。建立相关示范基地4~6个,累计示范面积5万亩以上。通过新技术示范,5年内使土壤有机质提升10%,耕作层从现在的12cm左右提高到 20cm,土地生产力提高20%以上,示范区60%以上的土壤质量达到高产农田标准。发表论文10篇以上,培养研究生7名左右。
课题国拨经费:315万元。
课题6、西南地区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的形成机理与表现特征,以及耕地主要障碍因子的消除与抑制技术、主要退化型耕地的耕地质量退化阻断技术与修复技术,优化筛选西南适用型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综合运用障碍因子消除技术和耕地地力提升技术,建立西南重点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模式、主要地力耗竭型种植系统的耕地质量保育综合技术,并选择典型地区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和推广相关技术成果。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西南地区中低产耕地障碍因素消除技术和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研制出水土流失阻断、土壤有机质增容、耕地酸化阻断、坡耕地耕性改良、土壤固持、土壤养分增容与增效、深冷烂湿稻田障碍因子消除、土壤结构促稳等方面的单项或者复合技术8~10项,申报发明专利2~3项,研制相关技术产品3~4个。选择典型地区建立示范基地3个,累计示范面积5万亩以上,示范区耕地生产力提高15~20%,50%以上的耕地达到高产农田标准。发表论文10篇以上。培养研究生10名。
课题国拨经费:315万元。
课题7、西北退化耕地地力恢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黄土区耕地持水能力弱、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开展农艺与农技结合、有机无机肥配合的土壤改良技术、特别是土体结构改良、耕地质量培育等研究,提出适合黄土区立地条件的耕地质量培育和土壤固碳技术措施与对策,确保黄土地力稳步提高和发展。研究不同农业利用条件下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养分均衡供给与土壤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提出修复退化土壤生态环境与生物土壤改良的耕地质量培育的生物技术模式,促进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健康、良性发展。从减少耕地水土流失和退化、消除障碍因素,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生产能力入手,开展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生物修复、土壤改良技术模式研究,通过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等方式,提出相应的模式,并选择典型地区建立示范基地。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立提高西北地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水肥管理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在同类地区示范。研制出黄土区耕地质量保育、土体结构改良、耕地质量健康与快速培肥等技术6~8项;水土资源协同资源高效利用与耕地质量培育模式4~6项;研制相关技术产品3~5个;专利4个。建立相关示范基地4~6个,示范区总面积1万亩以上。通过技术示范,5年内使土壤有机质提高10%,土地生产力提高35%以上,农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以上,示范区60%以上的土壤质量达到高产农田标准。发表论文10篇,培养研究生7名。
课题国拨经费:280万元。
课题8、东南集约化农田养分均衡调控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集约化农田土壤养分的库容动态变化、耕地养分亏缺和养分均衡的阈值,以及诊断养分均衡的技术。研发基于农作物高产和环境友好的氮素供给技术,土壤氮、磷库的有效供给技术,土壤磷素的活化技术,土壤养分库的生物调控技术,农田土壤钾库的有效补给技术等。研发维持集约化农田养分均衡的新肥料创制技术(靶标肥料、专用系列复合肥料等)、作物配置技术、耕作栽培技术、农田管理技术等,集约化农田养分均衡管理模型,养分均衡供给决策支持系统,集约化农田的高效生产与管理模式。选择东南沿海主要集约化农田类型(稻田、集约化蔬菜地、高效益果园等),建立农田养分非均衡化防控的试验示范区,开展相关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技术筛选,进行技术集成和示范和推广;针对华南大面积耕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退化及养分失衡现状,研究养分均衡供应技术、土壤微生态系统稳定技术、高效灌溉技术,集成果园耕地养分调控技术模式。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发农田养分均衡补给的关键技术,探讨农田养分均衡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对策,并建立农田养分非均衡化综合防控技术的示范区。研制出东南沿海高度集约化条件下,养分调控关键技术6~8项,农田养分均衡化技术4~5项,开发出相关的产品及技术专利4项。累计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使示范区耕地养分非均衡化减少50%以上,养分利用率提高15%,土地综合生产力提高20%~25%。发表文章10~15篇,培养研究生7名。
课题国拨经费:280万元。
课题9、中南贫瘠红壤与水稻土地力提升关键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红壤酸化加速、耕性差等问题,研究应用生物和土壤碳氮调控技术,阻断酸化加速过程;集成防治红壤酸化的生物、物理及化学技术体系,建立红壤酸化对土壤质量和环境危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研究红壤结构改良的生物和化学结合技术,提出红壤耕性快速改良的调理技术模式。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肥力演变规律,提出红壤结构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快速阻断与修复重建技术;通过平衡施肥、种植制度、耕作栽培方式建立退化红壤的养分库增容、土壤结构改良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研究耕种和水肥管理对不同类型水田土壤质量的影响,集成土壤耕作、水分管理和均衡施肥技术,适合机耕、免耕的土壤保育技术,构建消除水稻土物理性障碍要素的技术体系;稻田综合土壤地力培育技术体系;适合高产、超高产稻种植的土壤质量提升技术体系。研究稻田冬作物类型、种植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和示范高效双季稻作系统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农用化学品对稻田生态的影响及减量增效施用新技术,开发水田生态环境保护性专利产品,集成和示范双季稻作稻田清洁生产技术模式。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制中南地区耕地质量调控技术模式。研制出适合红壤旱地和水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地质量提升和综合保育技术6~8项;建立退化红壤旱地修复和培育、冬季稻田利用等技术模式4~6个;研制新技术产品3~5个,专利2-4项。建立典型区域示范基地4~6个,示范区总面积2万亩以上;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土地生产力提高20%以上,示范区60%以上的耕地质量达到高产农田标准。发表论文15篇,培养研究生10名。
课题国拨经费:385万元。
第三部分 申报文件编制
一、申请函
根据《课题申请指南》,我单位 (全称及地址)授权 (姓名) (职务、职称)作为全权代表,提报下述内容:
1.我方愿意按照《课题申请指南》中规定的条款和技术经济指标,提供下列文件15份。
(1) 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2) 课题申报书
(3) 相关附件
(4) 课题预算申报书
2.我方愿意向申请主持部门提供任何与该项申请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3.有关本申请的所有正式通讯应致:
地址: 邮编:
电话: 手机: 传真:
申请人名称:(公章)
法人(或授权代表)姓名: 签字:
年 月 日
二、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一)申请单位概况
名称: 电 话:
地址: 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及帐号:
单位负责人姓名: 职务: 技术职称:
(二)申请单位简况
(联合申请单位在此处须分别对所有规定内容进行详述)
1. 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历史沿革、批准成立部门等);
2. 课题负责人的姓名、职称、技术简历、学术水平;
3. 参加课题工作的科技人员数量、素质及专业构成;
4. 近期从事同类研究或开发项目的名称及成果;
5. 承担该课题的主要支撑条件。
三、课题申报书(格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农业部、中国科学院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06 年 月至 2010 年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六年九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研项目(课题)预算申报书》;
3.课题申报书A4纸双面打印,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
|
课题名称 |
|
申报形式 |
□投标 □有限择优 □指定 □其它 |
课题申报单位 |
名 称 |
|
单位所在地 |
省(市、区) |
代码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单位类别 |
□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企业 □其他 |
代码 |
|
单位主管部门 |
|
代码 |
|
其他主要参加单 位 |
序号 |
单 位 名 称 |
|
|
|
|
|
|
课题负责人 |
姓 名 |
|
性别□男 □女 |
出生年 |
年 |
学 历 |
□研究生 □大学 □大专 □中专□其他 |
职 称 |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
联系电话 |
|
E-mail |
|
课题组人数 |
人 |
高级 |
人 |
中级 |
人 |
初级 |
人 |
其他 |
人 |
起始时间 |
年 月 |
终止时间 |
年 月 |
课题活动类型 |
□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它 |
所属技术领域 |
□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 □交通运输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
创新类型 |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
|
预期成果 |
□专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新工艺 □新装置 □新材料 □计算机软件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 □其他 |
预期知识产权 |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
产学研联合 |
□是 □否 |
经费预算 |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
进度安排 任务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上半年 |
下半年 |
上半年 |
下半年 |
上半年 |
下半年 |
上半年 |
下半年 |
上半年 |
下半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职务/职称 |
业务专业 |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
所在单位 |
|
|
|
|
|
|
|
|
|
|
|
|
|
|
主要研究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
3.课题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十四、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意见
论证专家组负责人(签字)
或科技中介机构(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五、项目组织单位意见
1.对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结果的意见;
2.对是否选择课题申报单位为课题承担单位的意见;
3.其他说明。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四、有关附件
附件1:申请单位承诺函
附件2: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附件3:配套经费承诺函
附件1
申请单位承诺函
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作如下承诺:
1. 完全理解和接受《课题申报指南》的一切规定和要求。
2. 若被选中,我单位将按照'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的要求和相关规定签署课题任务书,并且严格履行相应义务。如果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则承担违约责任。
3. 若选中,本承诺函将成为任务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申报单位代表签字:
申报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2
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格式)(主持、参加)
(注:由申请方出具,并在本协议中明确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责任)
附件3
配套经费承诺函
特此说明。
配套经费承诺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五、课题预算申报书(格式)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
申报书
计划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承担单位(公章):
课题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
预算编制人(签字):
课题起止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承 诺 书
本课题预算申报书的编制是在认真阅读理解相关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基础上,按程序和规定编制的。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本课题负责人保证预算申报书各项内容真实、客观,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预算编制说明
一、预算编制要求
1、课题预算编制准备。在编制课题预算申报书之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课题预算编制原则。编制课题预算必须以课题研究任务为依据,课题预算应与课题任务目标相关;预算应符合有关政策法规,课题预算支出中的有关标准,应按照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执行;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得在各科目间重复列支。
3、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必须同时编制。采用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同时编制的方法编制课题预算。平衡公式为:
课题经费支出预算合计=课题经费来源预算合计
4、不可预见费与前期投入等。课题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不可预见因素,不编制不可预见经费,但课题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因素,需要调整预算的,可以向科技部提出申请;课题立项前已经发生的各项支出不得列入课题预算。
5、课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要求。
◆金额单位和数据精度: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外币需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
◆名称的规范性:所有课题或课题承担单位的名称,应填写正式全称,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及单位开户名称必须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预算申报材料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相同设备、材料等实物信息应填写规范和统一的名称;开户银行信息应将承担单位开户的银行所在省市、银行名称以及分行、支行、分理处、营业厅等信息填写完整,银行账号应填写准确,工商银行账号统一填写为19位。
◆签字盖章:课题预算申报书必须经课题承担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课题负责人签字、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以及预算编制人签字。预算申报书中所有的签字之处,除提供打印名字外,还必须由本人签字,不得以本人名章代替。
6、课题预算申报书的主要内容。编制经费预算时以课题为单元,按项目汇总。
课题预算申报书A4一式十份,主要包括课题预算报表、预算编制说明材料(预算说明书和各种补充说明材料),其中,课题预算报表应包括:课题基本情况表B1、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B2、课题预算表B3~B8。
7、对预算编制说明材料的要求。
◆预算说明书是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中的一部分,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编写预算说明书。
◆对出资证明的要求:除申请专项经费外,若存在自筹经费的,需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财政资金等。原则上,谁出资谁证明,即其他财政拨款资金,必须有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证明;由承担单位自有资金提供的经费,应提供承担单位的出资证明文件;由其他渠道提供的捐助,应提供捐助方的出资证明文件。所有自筹经费证明均应说明经费的来源、金额、落实情况及具体用途等等。
8、对多家承担单位参与完成课题的编制说明。对于多家承担单位参与任务研究的课题,课题第一承担单位需填写课题预算表B8,并在预算说明文本中详细说明所有课题承担单位及其承担的任务和经费安排,并且承担单位名称、承担的任务及任务负责人等信息应与课题任务合同书保持一致。课题经费的所有转拨单位都必须在表B8中列示,违反规定转拨经费将会影响课题的财务验收。
二、预算科目内涵及支出标准
1、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设备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和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材料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燃料动力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差旅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而发生的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一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第1、2天为500-800元/人天,第3天及以后为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第1、2天为300-500元/人天,第3天及以后为200-300元/人天。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
◆管理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课题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2、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预算申请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3、经费来源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渠道的经费,包括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获得的资助和自筹经费来源。
自筹经费来源是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以外的各种资金,包括:其他财政拨款、从承担单位获得的资助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捐助。
课题基本情况表
表B1
填表说明: 1. 组织机构代码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标准代码,无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填写“000000000”; 2. 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名称及单位开户名称必须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说明理由。 |
课题编号 |
|
课题名称 |
|
课题承担单位 |
单位名称 |
|
单位性质 |
- 科研机构
- 高等院校
- 企业
- 其他
|
单位主管部门 |
|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
|
单位法定代表人姓名 |
|
单位开户名称 |
|
开户银行(全称) |
|
银行账号 |
|
单位所属地区 |
(省、直辖市、自治区等) |
电子邮箱 |
|
通信地址 |
|
邮政编码 |
|
相关责任人 |
课题负责人 |
姓名 |
|
身份证号码 |
|
工作单位 |
|
电话号码 |
|
手机号码 |
|
电子邮箱 |
|
邮政编码 |
|
通信地址 |
|
课题联系人 |
姓名 |
|
电话号码 |
|
手机号码 |
|
传真号码 |
|
电子邮箱 |
|
财务部门负责人 |
姓名 |
|
身份证号码 |
|
电话号码 |
|
手机号码 |
|
电子邮箱 |
|
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
表B2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填表说明:1. 职称分类: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初级 E、其他; 2. 人员分类代码:A、课题负责人 B、课题骨干 C、其他研究人员; 3. 是否有工资性收入:Y、是 N、否; 4.课题固定研究人员需填写人员明细。 |
序号 |
姓名 |
身份证号码 |
工作单位 |
技术职称 |
投入本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 (人月) |
是否有工资性收入 |
人员 分类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固定研究人员合计 |
|
/ |
/ |
流动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合计 |
|
/ |
/ |
累计 |
|
/ |
/ |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表
表B3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序号 |
预算科目名称 |
合计 |
专项经费 |
自筹经费 |
(1) |
(2) |
(3) |
(4) |
1 |
一、经费支出 |
|
|
|
2 |
1、设备费 |
|
|
|
3 |
(1)购置设备费 |
|
|
|
4 |
(2)试制设备费 |
|
|
|
5 |
(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 |
|
|
|
6 |
2、材料费 |
|
|
|
7 |
3、测试化验加工费 |
|
|
|
8 |
4、燃料动力费 |
|
|
|
9 |
5、差旅费 |
|
|
|
10 |
6、会议费 |
|
|
|
11 |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
|
|
|
12 |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
|
|
|
13 |
9、劳务费 |
|
|
|
14 |
10、专家咨询费 |
|
|
|
15 |
11、管理费 |
|
|
|
16 |
12、…… |
|
|
|
17 |
13、…… |
|
|
|
18 |
二、经费来源 |
|
|
|
19 |
1、申请从专项经费获得的资助 |
|
|
/ |
20 |
2、自筹经费来源 |
|
/ |
|
21 |
(1)其他财政拨款 |
|
/ |
|
22 |
(2)单位自有货币资金 |
|
/ |
|
23 |
(3)其他资金 |
|
/ |
|
专项经费 拨付进度申请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金额 |
|
|
|
|
|
比例(%) |
|
|
|
|
|
注:支出预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设备费--购置/试制设备预算明细表
表B4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填表说明:1、设备分类代码:A购置、B试制; 2、试制设备不需填列本表(6)列、(7)列; 3、单价≥5万元的设备需填写明细,并需提供三家以上产品报价单及其联系电话的详细资料; 4、单价≥100万元的设备需编制“大型设备申请书”,试制设备还需提交大型设备试制方案和成本分析; 5、单价≥200万元的设备需进行联合评审。 |
序号 |
设备名称 |
设备 分类 |
单价 (元/台件) |
数量 (台件) |
金额 |
购置设备 型号 |
购置设备生产 国别与地区 |
主要技术 性能指标 |
用途 (与课题研究任务的关系)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价5万元以上购置设备合计 |
/ |
/ |
|
|
/ |
/ |
/ |
/ |
单价5万元以上试制设备合计 |
/ |
/ |
|
|
/ |
/ |
/ |
/ |
单价5万元以下购置设备 |
/ |
/ |
|
|
/ |
/ |
/ |
/ |
单价5万元以下试制设备 |
/ |
/ |
|
|
/ |
/ |
/ |
/ |
累计 |
/ |
/ |
|
|
/ |
/ |
/ |
/ |
材料费预算明细表
表B5 课题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