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
登录        电话咨询
最高法院96.10.25.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七0一號刑事判決
时间:2007-10-25  当事人:   法官:洪文章、王居財、郭毓洲、黃梅月、邱同印   文号: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七0一號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七0一號

上訴人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告甲○○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妨害投票案件,不服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中華民

國九十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第二審判決(九十六年度選上訴字第一0號,起

訴案號:福建連江地方法院檢察署九十五年度選偵字第七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文

上訴駁回。

理由

按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七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

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

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

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

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本件檢察官上訴意旨略稱:(一)、被告甲○○

實際上居住在臺北縣土城市○○路一0八巷七弄三號三樓,僅為使特定候

選人當選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下稱莒光鄉)鄉長,而特意於民國九十四

年七月二十七日將其戶籍虛偽遷入莒光鄉福正村三十號,參以其自九十四

年八月一日至九十五年六月十二日(九十五年六月十日為投票日),來往

臺灣、馬祖五次,實際停留時間僅十九日,復自陳因其妻叔父參選莒光鄉

鄉長選舉,基於順水人情才將戶籍遷回莒光鄉,足認其遷址目的顯非其所

辯,為探親之便欲節省交通費而遷籍。又依一般經驗法則,有意參選之候

選人無不籌劃多年,被告遷戶籍之初即意圖使特定候選人當選,始以虛偽

遷徙戶籍取得投票權而為投票之犯行,足堪認定。縱其事實上未前往投票

亦無損其犯行之成立。原判決徒以被告係因與馬祖地區具有親屬、宗教等

社會事務之正當關聯而遷籍云云,維持第一審無罪之判決,顯有判決不適

用法則及理由矛盾之違法。(二)、福建省連江縣地狹人稀,因選舉總人

數甚低,常有不足二百票即可當選縣議員,不足三百票即可當選鄉長之情

形,些微選票之差距,即可影響選舉之結果;因此,每到選舉,該地候選

人為求當選,無不用盡手段以增加自己能掌握之選票數,其中,以找回早

已遷居台灣之親戚、朋友返鄉虛設戶籍取得投票權參與投票(即俗稱幽

靈人口)之妨害投票犯罪情形最為嚴重;此觀上屆連江縣長、立法委員及

縣議員、鄉長選舉(九十年及九十一年)因涉及幽靈人口妨害投票罪,被

起訴者有五百零二人,其中高達三百二十九人判決有罪確定,另有一百五

十二人經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確定,選風嚴重敗壞;若依原判決之見解,

只須有所謂親屬、工某等關聯即不構成新修正之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二

項犯罪,此後各項選舉,各候選人儘可大大方方找來幽靈人口組成所謂投

票部隊,選風勢必嚴重敗壞,而新修正之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二項,亦

將等同具文等語。

惟查: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

足以證明被告犯罪時,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之基礎。又

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

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

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之證明方法,無從說服法

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證據裁判主義及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

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至證據之取捨與其證明力如何,均屬事實審法院得

自由裁量、判斷之職權;茍其此項裁量、判斷,並不悖乎通常一般人日常

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又於判決內論述其何以作此判斷之心證理由

者,即不得任意指摘其為違法,而據為提起第三審上訴之合法理由。原判

決以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明知其未實際居住於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福正村

二二號,竟基於使投票發生不正確結果之犯意,於九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向莒光鄉戶政事務所虛報自臺北縣土城市○○路一0八巷七弄三號三樓實

際住所,遷入連江縣莒光鄉福正村二二號,以此「虛偽遷徙戶籍」之非法

方法,致使莒光鄉戶政事務所及連江縣選舉委員會,於辦理九十五年六月

十日「連江縣第八屆莒光鄉鄉民代表暨第八屆莒光鄉村長選舉」(下稱二

合一選舉)時,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十五條及第四條之「有選舉權

人在各該選舉區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者,為公職人員選舉各該選舉區之選

舉人」及「居住期間之起算,以申報戶籍遷入登記之申請日期為準」等規

定,誤認被告已於九十五年六月十日之投票日前一日,在該戶籍所在地之

選舉區莒光鄉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並於九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編入該次

二合一選舉之選舉人名冊公告確定,使其取得選舉之投票權。詎被告接獲

投票通知單後,自知未實際居住於該戶籍地址四個月以上,係因虛報遷入

戶籍而取得該選舉區選舉權,如前往投票將影響選舉結果之正確性,竟仍

於九十五年六月十日前往所屬之投開票所投票,以上開非法之方法,致使

該次二合一選舉之投票總數及得票率發生不正確之結果,因認被告涉犯刑

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一項之罪嫌云云。然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一項規定

:以詐術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投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或變造投票之結果

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謂「其他非法之方法」,即指除詐術外,其

他一切非法律所允許之方法均屬之。至所謂使投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者,

兼指使得票比例等投票結果發生不正確結果在內,非僅指使候選人之當選

或不當選而已。九十六年一月二十四日刑法修正公布時,增列第二項:「

意圖使特定候選人當選,以虛偽遷徙戶籍取得投票權而為投票者,亦同」

。乃將同條第一項所謂「其他非法之方法」加以列舉其一而明文化,非增

加原法律所未規定之構成要件,非屬法律變更。該罪須行為人在客觀上,

未在選舉區繼續居住達四個月,而虛報遷入戶籍取得選舉權;主觀上又僅

為支持某特定候選人之意圖,而使投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始為該當。馬

祖(連江縣)地區,工某經濟活動極不發達,謀生不易,故國家設有離島

建設條例等法規,以推動離島開發建設,健全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環

境,保存文化特色,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增進福利,離島地區居民雖因相

關福利措施(如機票優待、小三通資格、稅捐及學費減免、兵役特別措施

等)設籍於此,卻每多生活、工某於臺灣本島地區,以求個人生涯之發展

,能符合於投票日前一日起算四個月內「每日」均繼續居住於馬祖地區之

公民幾希。該地區居民因迫於先天環境之不良,多須前往台灣地區謀生、

就學或工某,其處境已較一般公民為艱難,此所以須另設上開條例等提供

多項優惠措施以鼓勵離島地區之建設發展,是從其平日多於臺灣本島等地

區活動,而非每日式長期居住於馬祖,參諸上揭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二

項之立法理由,如行為人與馬祖地區具有親屬、工某、學業、兵役、特定

社會福利措施等社會活動、事務之正當關聯,且其不能居住於戶籍地有正

當理由,復不能證明其非自主理性之投票,即難認有妨害投票正確性之主

觀犯意(即使特定候選人當選之不法意圖)。經查:被告雖於上開時間

將戶籍遷入連江縣莒光鄉後,仍在臺北縣土城市居住,因該戶籍遷入登記

而取得連江縣第八屆鄉民代表暨村長選舉投票權,且於投票日前往投票,

固屬事實。但依九十四年八月一日起至九十五年六月十二日止,被告進出

馬祖之艙單紀錄:其曾於:九十四年十月八日自松山至北竿,於同年月

11日自南竿至松山。九十四年十二月二日自基隆港至南竿,於同年月六

日自南竿至松山。九十五年二月十日自松山至南竿,於同年月十三日自

南竿至松山。九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自松山至南竿,於同年月二十四日

自南竿至基隆。九十五年六月九日自基隆至南竿,於同年月十一日自南

竿至基隆,有艙單紀錄一紙在卷可憑。被告於該段不到一年之期間,進出

馬祖地區五次,停留十九天,其往來戶籍地之頻繁,與一般赴遠地工某者

,僅逢年過節始返住所地之次數,並無不及。卷查被告本次之遷徙,係在

莒光鄉鄉長選舉投票日(即九十四年十二月三日)四個月以前,然該次選

舉被告並未前往投票;又其於八十二年至九十二年間僅短暫二個多月設籍

在連江縣南竿鄉,餘均設籍於連江縣莒光鄉,嗣於九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因

調職至臺北市,且為子女就學,始將戶籍遷至臺北縣土城市,至九十四年

七月二十七日再將戶籍遷入莒光鄉等情,為被告所供承,並有其戶籍謄本

及艙單紀錄在卷可憑,其在本次選舉投票之前,既已取得莒光鄉鄉長選舉

之選舉權,卻未前往投票,而在本次選舉之前,其進出馬祖之次數亦不可

謂少,所辯其從小住在莒光鄉福正村,且其此次將戶籍遷回馬祖後,早已

經過一次鄉長選舉,將戶籍遷回馬祖之目的,非為九十五年六月十日二合

一之選舉,堪予採信。綜合卷內證據資料調查之結果,而為判斷,認尚不

足證明被告有使投票發生不正確結果而遷徙戶籍之犯意,應係因出生地及

血緣均與馬祖地區具有相當於親屬(出生於馬祖)之社會事務之正當關聯

,而遷戶籍,且其不能長期在戶籍地居住,係因在臺灣地區工某之故,自

具有正當理由,難認有何妨害投票正確性之意圖。又依被告平日及投票日

前後進出馬祖之紀錄,亦難認定其係遭候選人或其他支持者動員前往投票

之所謂「幽靈人口」,則其本於公民之選舉權前往投票,係正當權利之行

使,不能單以其前後停留於馬祖地區之日數或遷入戶籍享有交通費用優待

,或具體實踐其追本溯源之宗族觀念,即當然推認其有使特定候選人當選

之主觀不法犯意。因認被告被訴之犯罪尚屬不能證明,而維持第一審諭知

被告無罪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予說明其證據之取捨

及論斷之基礎。所為論述,均有卷存資料可資覆按,從形式上觀察,難認

有何違背法令之情形。上訴意旨未依卷內證據資料指摘原判決之論斷,究

竟有何具體違背法令之情形,亦未指出有何足資證明被告犯罪之積極證據

原審未依法調查審酌,僅就原審調查證據及對於證據證明力判斷等職權之

適法行使,或就原判決已調查論述明白之事項,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有不

適用法則及理由矛盾之違法,難認係上訴第三審之適法理由。應認本件上

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九十

五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官洪文章

法官王居財

法官郭毓洲

法官黃梅月

法官邱同印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三十日

相关裁判文书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