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您好!10年前父母带着保本存钱钱生钱的想法在一家保险公司买了一种保险
你们打官司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损失的胜算,核心取决于能否证明保险员存在销售误导行为,若证据充分则胜算较大;若败诉,通常需承担主要诉讼费用,但可申请司法救助减免,具体分析如下:
一、打官司的胜算分析
案件的关键在于认定保险员是否构成销售误导,结合你们的情况和司法实践,可从以下两方面判断,若满足相关条件,胜算会显著提高:
胜算的核心支撑点
符合销售误导的法定情形:保险员承诺 “11 年之后能拿回 20 万”,这属于对保险不确定收益作出保证性承诺,违反《保险法》中禁止欺骗投保人、隐瞒重要情况的规定。而且你们父母本是抱着保本存钱的想法,保险员却未说明这是有亏损风险的投资型保险,未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和江苏刘先生被误导购买投连险的违规情形高度相似,这种情况在司法中常被认定为销售误导。
保险公司需承担更高的说明义务:你父母作为老年人,靠退休金生活,还身患大病,风险承受能力极低,且对保险、投资知识大概率不熟悉。根据金融产品适当性原则,保险公司针对这类群体推销投资型保险,必须充分说明产品风险、收益不确定性等关键信息。若无法证明已尽到该义务,法院会倾向于保护弱势的消费者。
可尝试调取关键佐证:你们可要求保险公司提供当时销售的 “双录” 资料(录音录像)。10 年前虽未全面强制投资型保险双录,但部分地区或机构已有相关要求。若没有双录,或双录中未体现风险提示,反而能佐证保险公司未履行合规流程,成为对你们有利的证据;另外,若能找到同期购买同款保险、有类似被误导经历的其他消费者,互相作证也能增强诉求的可信度。
面临的主要风险点
证据收集难度大:案件已过去 10 年,当时的口头承诺若没有录音、书面宣传材料等原始证据佐证,保险员可能否认误导行为。且你们父母已签字,保险公司可能主张投保人已认可合同条款,这会增加举证难度。
部分事实难以界定:比如 “父母未仔细阅读条款”,保险公司可能抗辩是投保人自身疏忽导致。此外,投资保险的亏损和市场波动有关,保险公司大概率会主张亏损是正常市场风险,而非销售误导直接导致,需你们举证二者的因果关系,即若知晓是高风险投资就绝不会购买。
总体而言,若能收集到上述相关证据,即便无法全额追回亏损,要求保险公司退还部分保费或赔偿部分损失的诉求,获得法院支持的概率较高;若证据不足,胜算会大幅降低。
二、诉讼费用的承担问题
诉讼费用并非绝对由败诉方全额承担,需结合案件结果具体判断:
完全败诉的情况: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诉讼费用一般由败诉方负担。若你们的诉求被法院全部驳回,理论上需承担全部诉讼费用。但你父母属于低收入群体且身患重病,可在诉讼中申请司法救助,提交退休金证明、病历等材料,法院可能会准予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
部分胜诉的情况:司法实践中这类案件多为部分胜诉,比如法院支持部分损失赔偿或退还部分保费。此时法院会根据双方责任比例、诉求支持程度,判定你们和保险公司各自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不会让你们承担全部费用。
特殊情形:若法院最终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销售误导的主要过错,即便你们的诉求未被完全满足,也可能判决保险公司承担大部分诉讼费用,因为其违规行为是引发诉讼的核心原因。
是要承担所有诉讼费用
可以依法维权, 协商不成, 直接起诉解决, 点我头像加我联系我, 帮你起诉立案, 我之前处理了很多, 帮助了很多人有丰富的经验
要看保险合同约定
您好!您的这种情况,胜算大小取决于证据。若能证明保险员误导销售、未充分说明风险,有一定胜算。若输,一般承担诉讼费,但可争取由对方分担部分。类似案例有赢有输,关键看证据,建议收集保险员误导、未说明条款等证据起诉。 请电话联系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为您提供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