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同居期间财产分割纠纷怎么办?如何处理才能保障自身权益?
发布日期:2025-07-30    作者:韩翔律师
同居关系在当代社会愈发普遍,但当感情走到尽头,财产分割往往成为矛盾焦点。面对同居期间财产分割纠纷,如何依法维权、保障自身权益?本文结合《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为您梳理应对策略,并强调专业律师在纠纷解决中的核心作用。
一、明确财产性质:区分个人与共有财产是关键
根据《民法典》第308条及司法解释,同居期间财产分割需先区分“个人财产”与“共有财产”:
个人财产:包括同居前一方已有的财产、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明确赠与一方的财产等。例如,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若未登记在双方名下且无共同出资证明,通常归个人所有。
共有财产:双方共同所得收入、共同购置的财产(如共同出资购买的房屋、车辆)、共同经营所得收益等。若财产登记在双方名下,原则上按出资比例分割;无法证明出资比例的,推定为等额共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309条:按份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份额无约定时,按出资额确定;无法确定的,视为等额享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22条:同居期间所得财产,除有证据证明为一方所有外,按共同共有处理。
二、协商与诉讼:双轨并行解决纠纷
协商优先:双方可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财产归属及分割方式。协商需保留出资凭证、转账记录等证据,避免口头约定。
诉讼兜底:协商不成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综合考量出资比例、财产用途、双方过错等因素判决。例如,若一方在同居期间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过错,无过错方可适当多分财产。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54条:同居期间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由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共同所得财产按一般共有处理。
三、专业律师:纠纷解决的“定海神针”
同居财产分割涉及法律条文解读、证据收集、诉讼策略制定等复杂环节,普通当事人难以独自应对。专业律师的作用体现在:
精准分析案情:律师可依据《民法典》及司法解释,快速判断财产性质及分割比例。
高效收集证据:指导当事人调取银行流水、购房合同、共同经营记录等关键证据,构建完整证据链。
制定诉讼策略:针对对方主张,律师可提出反驳意见,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权益。
案例启示:
某同居纠纷中,一方主张房产为个人所有,但律师通过调取共同还贷记录、生活开支凭证,证明双方存在共同出资事实,最终帮助当事人争取到合理份额。
早咨询律师,早化解风险
同居财产分割纠纷中,法律是维护权益的基石,专业律师是运用法律的“钥匙”。面对纠纷,切勿拖延或自行处理,应尽早咨询律师,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唯有如此,才能在感情破裂后,守住财产底线,开启新生活。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