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管理领域中违章建筑问题的治理对策 违章建筑问题历来是城市管理领域的一个难点,损害了城市形象,百姓对此极为不满,对其治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形成原因
违章建筑的成因有很多,有违法者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上监管不力的原因。
第一,利益驱动,相互攀比。一些违法者受利益驱动,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占用公共的或是自家的院落,擅自进行扩建,用来居住、经营、出售,或是用来做禽畜舍、仓库、车库等。而一旦有一户形成了违章建筑而没有拆除,附近的居民或者经营者就往往会相互攀比,纷纷建设,形成风气,更加难以管理。
第二,政府失职,监管不力。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懒散、不作为,或者是以权谋私、办人情案,对违章建筑的打击不力,导致违章建筑呈多发态势。
第三,体制不顺,措施不力。能监管违章建筑的部门有很多,如规划、城管、国土、市政、水利、公路、铁路、电力等,力量分散,且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监管出现空当。有些规定虽然赋予了如规划、城管等部门一些权力,如查封、扣押、强制拆除等,但缺乏一些具体的和有效的配套措施,导致这些手段形同虚设。例如,开发商不让调查人员进入工地,住户不让调查人员进院,强制拆除遭遇到暴力抗法等,这些都缺乏强有力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执法保障和人身保护措施来支持。
二、几点对策
虽然违章建筑是城市管理中的顽疾,但是有些城市却对此监管得十分到位,城市市容整洁,违章建筑较少。还有些城市近年来开展了清理违章建筑的执法活动,收效十分显著。总结一些城市的成功做法,大致其做法和对策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第一,领导重视,强力推进。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我国是集权制国家,党委领导和行政首长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和其他各种资源,能够进行安排部署、协调调度和责任追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清理违章建筑的活动。一些市容整洁、违章建筑少的城市无一不是领导重视,严格清理、严格管理的结果。可以说,领导重视是做好此项工作的极其重要的前提。
第二,理顺体制,整合力量。打击违章建筑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大规模地清理违章建筑需要整合力量,需要政府甚至党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形成合力。例如,有的城市在清理违章建筑活动中,将执法重心下移,将各区党委和政府明确为清理责任主体,实行各区党委和政府负责制,由组织人事、城管、建设、规划、公安、工商、市政、房产、信访、法制、宣传等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对违章建筑进行打击。由城管部门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由公安部门进行秩序保障,由组织人事部门对党员千部搞违章建筑的进行处理,由法制部门对拆除工作进行法律指导,由宣传部门对拆除工作进行强力宣传,由工商和房产部门对经营场所的违章建筑进行排查和处罚,并将拒不拆除的行为人纳入诚信体系的“黑名单”,对其今后的一些活动,如贷款、房屋交易、申请营业执照等进行限制。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有违必查、有违必拆的有利氛围,清理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多年的、数量庞大的违章建筑得到拆除,而没有发生一起暴力流血事件。
第三,建立机制,长抓不懈。有很多城市成立了城市管理的专门机构,甚至成立了清理违章建筑的专门组织,有的称为领导小组,有的称为委员会,由市长或者副市长、秘书长挂帅,以城管、建设、规划、公安、工商、市政、房产等部门为成员,进行违章建筑的清理工作。有的城市专门出台违章建筑清理规定,明确了违章建筑的范围、清理标准、责任划分、奖惩办法等。有的城市推行网格化管理,将违章建筑纳入城市管理网格,建立了明确的责任制,加强违章建筑巡查和打击的力度,加大政府部门违法审批和不作为的打击力度。这些都无疑对打击违章建筑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清理违章建筑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在目前的体制和法律框架下,借鉴以上城市管理的经验,理顺体制,整合力量,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政府和社会的最大功能,还是能将违章建筑控制住、治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