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直播越来越流行的当下,很多人已经熟悉打赏这种模式,也就是观看者给主播刷礼物,打赏所用礼物一般都需要花钱购买,平台和主播往往会根据约定来分成,打赏越多赚得越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平台、公会、主播会有大量的操作技巧,并通过这些操作技巧来诱使参与者给他们更多的打赏金额。
主播PK是网络直播中最能刺激观众打赏的手段之一:两个网络主播连麦,通过表演才艺等方式怂恿各自的粉丝刷礼物,谁收到的礼物多谁就为赢家。一些主播在PK开始时,还会提出惩罚性措施,赢家提出诉求,输的一方按要求执行。热火朝天的紧张气氛,让不少观看者失去理智,甚至透支刷礼物。
不过,在某直播平台上进行的,并不是一场普通的网络直播“PK”,承办此案的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杨晓波说,平台、公会、女主播和专业的键盘手(聊手)构成了一个链条。杨晓波介绍:“这些人其实都是定向诈骗模式。‘环娱TV’雇佣了10余人全员从事招商工作,也就是招募合作的代理商,在平台里面他们称之为公会。双方在具体作案过程中存在着分工,首先由平台方提供一个直播间,并且提供直播间的运维服务;招来的这些公会负责在这个平台上开设直播间,并且由公会中的主播负责在直播间直播的服务。”
公会、主播一应俱全,对于一个不算知名的平台来说,观众去哪里找?公安及检察机关侦办案件中发现,公会中的男性员工会到各种交友软件或平台上有目的地加好友。杨晓波介绍:“公会方的男性叫业务员,在平台里面他们称之为键盘手,冒充女主播,到各大交友平台、交友网站引流。引流过程中,男性键盘手冒充女主播,都是情感诈骗的话术——情感交换话术、'撩汉'日常话术,如何'撩小哥哥',拉他们到这样一个直播平台上面,然后让他们来直播间观看。”
女主播一边在镜头前跟其他的主播PK,一边“私下”给自己发消息,表示自己快输了,“小哥哥”不免充更多的钱来购买钻石刷礼物。
被盯上的观众丝毫没能察觉,发消息给自己的并不是镜头前甜美的女主播,更不知道自己无论购买多少钻石,这场所谓的PK早就定下了输赢。杨晓波说:“平台方和公会双方合谋,进行了虚假的PK操作,两名女主播在直播间里面进行所谓的比赛,其实是事先双方已经串通好了,约定好了哪方输哪方赢。”
虚假直播PK,不仅制造着紧张气氛促使自以为与女主播有私下情感交流的观众充值,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公会、平台方也会以“托儿”的形式烘托气氛。
但是,双方购买同样的礼物,价格差了数万倍——观众花一元钱可以购买十颗“钻石”,最便宜的礼物“棒棒糖”需要十颗“钻石”,最贵的“幸福摩天轮”则需要13万颗“钻石”,刷一次就需要人民币1.3万元,而“托儿”只需要花几毛钱到几元钱而已。杨晓波表示:“被害人在这个平台上购买'钻石'的价格,存在着巨大的悬殊比例,平台方提供给公会的几乎没有成本,一元钱可以购买一万颗钻石,而客户购买钻石是一元钱只能购买十颗钻石,平台方自己没有成本。”
低俗化、惩罚性游戏,让主播PK内容不断刷低内容下限,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女主播或雇佣“聊手”伪装女主播,通过情感诈骗来怂恿受害人透支刷钱、转款,用不良PK来刺激粉丝刷礼物打赏。此前,包括总台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曾揭露过此类骗局。
【面对主播以打榜pk为前提,花言巧语诱导转账或者消费该如何依法追回呢?】
1. 寻求法律援助,
2. 收集资料(1、有关于诱导消费的聊天记录截图,2、转账消费记录)
3. 尽快处理,因为小平台小主播有随时跑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