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不足与解决方法
发布日期:2021-09-04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 要: 现如今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人类社会已经身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如今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刻不容缓,这也是急需思考的一大问题。本文以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为出发点,详细探讨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安全; 法律保护;
互联网技术的问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使用时间与日俱增,信息数据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是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导致用户大量个人信息被非法公开,侵权事件频发,广大民众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十分重要。
一、大数据及个人数据概述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重要成果。并且能够通过分析、收集的方法来预测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并且大数据的问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效果明显。在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发展形式主要表现在个人数据和非个人数据两大方面。数据和信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信息作为数据的内容体现,数据则是信息的数字化表现形式。但是个人数据和个人信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个人信息指的是个人数据中具有价值性的一部分,个人数据主要指个人信息中心未经处理的最原本数据,也就是一次数据。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只有被人们利用、整合后才能形成一定影响,数据才可以作为信息的一种形式[1]。所以个人信息保护不单指对个人数据的保护,还需要对具有一定价值的个人信息给予保护。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不足与解决方法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作为数据的整合,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摆脱数据。因此数据和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人们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愈加重视。数据权利也是民事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十分重要。常规情况下,数据通过其他人收集,因此人对于自身数据泄露毫不知情。现如今大数据应用广泛,数据的各项技术发展趋于完善。除此之外,数据收集可能会侵犯他人权利,如果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滥用数据,会严重侵犯他人权利。
个人数据权利的保护需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确保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全球化的趋势愈加严重,科技的发展使各国的竞争越发激烈。国家对信息数据的调控能力对国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与国盛民安息息相关。2016年,美国和欧盟通过了《隐私保护协议》,主要目的便是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加强了对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视,我国也需要加快立法进程,这样才能提高竞争优势。
三、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诸多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40条左右法律、30条左右法规以及200多条规章制度。但是即使颁布了诸多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仍然存在不足,保护范围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还有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不具备在确保国家安全中起到“宪法”作用的法律
宪法是法律之根本,其法律效力非常高,对其他法律的确立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我国现状展开分析,目前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法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宪法进行分析,发现其并不具备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内容,并且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因此,直接导致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存在明显不足。
(二)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和综合性
随着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旨在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所属的法律部门各不相同,不具有统一的规范性和综合性。并且当下法律法规的相对数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部门、地方性法规较多,相关法律占比非常少,仅为10%。虽然我国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但是所属部门繁多,协调困难。
(三)不具备系统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机制
现如今,我国法律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内容较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其定义加以更新和完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不具备《个人信息保护法》或者《隐私法》等法规,综合性、规范性和应用性薄弱。目前的法律法规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保护,通常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到一定侵害。如果不具备高效的保护体系,就不能形成对公民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权利及义务的保护,无法有效规范侵权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
四、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方法
从上述分析可知,现如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并且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也需要广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一)促进制定信息安全范围“宪法性”法律
现如今,我国在信息领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立法保障对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优化和完善有关法律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水平。首先需要做好该领域的立法工作,出台有关“宪法”法律。2015年,我国出台了《国家网络安全法》,这也是最具法律效应的网络安全法律。信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法律便是个人信息安全的“宪法”法律。国家可根据该法律不断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在立法方案中添加信息安全法[3]。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信息安全法律机制
综合性法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国家法律法规广泛实施的一大前提。基于对信息安全立法的分析,中央和地方需要结合自身职能,根据实际管辖范围,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中央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制定基础法律的工作,地方应明确自身管辖范围,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同时在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合作,防止发生矛盾事件。同时,需要根据自身职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深化和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促进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全面防止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发生矛盾问题[4]。
(三)优化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机制
在立法和执法环节,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系统,应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重视,加大对其监督力度。现如今,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应用普遍,网络运营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应加强对全过程的监督和重视,无论是对信息的收集,还是处理或者删除,都需要认真落实。在收集个人信息的过程中,网络运营商务必要坚持合法及必要的原则,按照最低限度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将对公众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在处理个人信息的过程中,网络运营商需要结合信息安全性及隐私性,对信息进行分级处理,选择合理的保护方式和力度。在使用个人信息的过程中,运营商不仅需要做好保护措施,还必须在合理范围内应用信息,减少对个人隐私的影响。在删除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全部操作均需要征求相关权利人的同意。
(四)优化自律体系,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有一点需要注意,仅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还远远不够。我国人口较多,数据收集量较大,信息流通能力十分强,这一特性也决定了建立自律体系的重要性。基于此,应吸收先进经验,加强对行业自律监督,在行业内建立专门的自我监督部门,提高监管水平[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难度较大,任务艰巨。因此,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当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广大公民创设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莹莹.浅析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法学,2020,8(1):1-6.
[2]东力力.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现状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20(24):7-8.
[3]高怡.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20(21):52-53.
[4]闫海,韩旭.互联网定向广告中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及其法律防范[J].科技与法律,2019(1):55-60.
[5]张家瑞,张魁.“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探讨[J].知识经济,2019(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