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电影票房神话不断刷新,黑马频出。那你说要是投资电影行业是不是要比炒股来的爽多了呢?
前段时间,就有人留言说,自己在百人荐股群里加了一位股票分析师。
不过大师并没有带其炒股,而是以认识某电影制片厂的高管为由,宣扬起投资电影比炒股更赚钱,诱导其参与电影投资。
有些老师还声称:“影片上映后,每三个月就可以分一次红”。只要舍得投钱,几个月后就能坐等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分红到账,收益高达164%。
其实,通过“荐股”、“上映后就分红”这些关键字句,已基本可以判定是投资类诈骗。
一般票房分账是在电影下映后,这上映后3个月就分红的钱,哪里来?可想而知。
最令人无奈的是,除了涉嫌合同诈骗或者冒充出品公司高管外,大多数影视诈骗都有合法的投资合同,投资人一旦踩雷大概率只能算“投资失利”,很难被认定为诈骗。
一旦时间过太久,就算走法律途径胜诉,诈骗公司早已实现了快速收割,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变现资产。
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三种影视投资的常见骗术:
第一种:利用虚假“联合出品”行骗
通常发生在电影拍摄期间。骗子以真实的电影项目作为幌子,通过伪造授权合同、虚假宣传等方式吸引对电影行业和投资一知半解的普通人。有的公司宣传自己是电影的“联合出品”公司,甚至在专业电影APP上搜索相关信息也能得到确认。
即以美女帅哥的口吻吸引目标,和受害人熟络后再向其介绍实为骗局的“电影投资项目”。
第二种:交易电影投资份额
在此类项目中,兜售投资份额的“影视推广经理”们会首先表示,投资有风险,当电影利润为负时,投资人的本金也有损失的风险。但随之会保证项目十分优质,他们也会把风险控制到最小,给投资人吃一颗定心丸。
但实际上,即便是真实的投资项目,待到向个人投资人出售时,项目已转手多次,此时电影份额的成本已被抬高数倍,投资风险巨大。
说得难听点,就是寻找“接盘侠”。并且,在自称联合出品方的中间公司向片方购买电影份额时,其与片方签订的合同中很有可能禁止其转让份额。此时,即便电影盈利,个人投资者也很有可能拿不到相应的分账。
第三种:售卖电影版票、衍生品
通常出现在电影上映后,通过“卖衍生品-赠积分-积分兑票房”的模式规避政策、卖电影分红权益。无论是传销式售票,还是以售卖衍生品为名、行出售票房份额为实,都是骗子以票房分红来吸引投资者的幌子。
电影投资被骗了,如果电影没上映还是有希望找回的,所需证据条件:
1、投资老师或介绍人,推荐电影众筹投资时的聊天截图;
2、电影公司的合同(认购书);
3、投资时的银行转账记录或者网银凭证;
4、维权一定要尽早,时间越短越好追回全款。